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6篇
  免费   4072篇
  国内免费   5475篇
测绘学   2033篇
大气科学   3432篇
地球物理   4567篇
地质学   10700篇
海洋学   2509篇
天文学   592篇
综合类   2072篇
自然地理   2558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1042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967篇
  2019年   1159篇
  2018年   1316篇
  2017年   1093篇
  2016年   1229篇
  2015年   1261篇
  2014年   1384篇
  2013年   1404篇
  2012年   1528篇
  2011年   1535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329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947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508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了解象山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文章根据2012—2016年象山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象山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年际变化。应用灰色预测的模型来对象山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象山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用预测结果和实际数值通过残差验证,最后模拟出今后几年的监测值,为象山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主要应用于高精度全覆盖水下地形测量,随着现代水声技术的发展,其可同时获得海底地貌信息(底质分类)、水柱信息(水体中的油气),成为海洋探测必不可少的设备。对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原理、功能、发展做简要介绍,对多波束系统测量误差与精度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首航实测数据,开展了EM302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安置偏移量检校和测深精度评估工作。该工作具有较强实用性,为深水多波束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海上人工构筑物呈现种类、数量和规模都迅速增长的态势。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海上构筑物尚未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权限不清和管理环节缺位。文章分析我国海上构筑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海洋管理实践出发,对海上构筑物管理进行有益探索,提出在协调众多涉海部门的基础上,从审批、登记、竣工验收、弃置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解决最紧迫的管理需求,先易后难地完善海上构筑物管理的缺位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海上构筑物管理制度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海洋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94.
为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文章论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理论内涵,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定义,并界定不同损害行为的赔偿范围;通过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指数体系,探索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路径以及建立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对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及分布、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情况、收购价格变动和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几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养殖结构亟待调整、关键养殖技术欠缺、鱼苗成活率偏低、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调整养殖结构与养殖密度、提升合作社与试验站职能、加强养殖技术与鱼药研发力度、培育推广优质大黄鱼苗种、促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之间的瞬时相关性,介绍了一种卫星测高数据的拉格朗日分析指数--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Finite Size Lyapunov Exponent,FSLE),以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涡旋和南大西洋的亚南极锋为例,通过对观测、模式结果和融合产品结果的分析,探讨了该指数与海表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STG)之间的相关性。比较FSLE图像和SSTG图像发现,FSLE与SSTG均呈丝状结构,对海洋表层水体结构描述具有一致性,尤其在温度梯度大和地转流强的区域更为一致。二者的一致性要远好于其他常用方式,比如全流速、OW参数涡旋识别方法和Winding-Angle涡旋识别方法。不同区域FSLE与SSTG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不同,黑潮延伸体区域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南大西洋亚南极锋区域季节内变化突出。  相似文献   
997.
许多国家将水雷视为一种重要的水中兵器,用于封锁对手、对抗强敌。针对现有反水雷装备存在的危险性高、部署速度慢、作战效率低等问题,国外海军将无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反水雷领域,推出了多种新概念无人反水雷装备,综合运用猎、扫等多种手段,构建空中、水面、水下立体的无人反水雷装备体系,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反水雷作战能力,对未来反水雷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对潜艇装备作战能力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存在指标评价所需数据无法完全获取的问题。结合美弗吉尼亚潜艇改进情况,分析了影响潜艇作战能力的一些关键因素,重点基于潜艇武器装载能力,对国外典型潜艇进行了作战能力比较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未来潜艇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以基础研究见长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学家根据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划,宏观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与自然区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风险防控、荒漠化过程与防治、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冻土区工程建设、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和地方病防治、自然地理要素定位观测、地理空间分异性识别和地理探测器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指出了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The Chagan Depression in the Yingen-Ejinaqi Basin,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nd the Tethys Ocean domains is an important region to gain insights on terrestrial heat flow, lith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and deep geodynamic processes. Here, we compute terrestrial heat flow values in the Chagan Depression using a large set of system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data from four representative wells and rock thermal conductivity. We also estimate the “thermal” lithospheric thickness, mantle heat flow, ratio of mantle heat flow to surface heat flow and Moho temperature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and deep 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flow in the Chagan Depression ranges from 66.5 to 69.8 mW/m2,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68.3 ± 1.2 mW/m2. The Chagan Depres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thin “thermal” lithosphere, high mantle heat flow, and high Moho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lith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of “cold mantle and hot crust” type. We correl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Yingen-Ejinaqi Basin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Cenozoic subduc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Plate and the Cenozoic multiple extrusions. Our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lithospheric evolution in central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