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河流深槽沉积体是河流沉积的一种特殊沉积体。辽河坳陷第三纪断裂活动强烈,火山岩广泛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条件,具备形成河流深槽沉积体的地质条件。本文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25井区为例,对河流深槽沉积体的成因及特征进行探讨,证实了大25井区巨厚砂砾岩沉积是河流在火山岩古地形的限制下发生急转弯,在其变曲河段的深槽中沉积的深槽沉积体。该沉积体中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储集。该类储集体的发现,丰富了辽河坳陷的储层类型,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2.
四川金台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四川省石棉县金台子金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1.成矿早期元素组合显示出与晋宁—澄江期岩浆活动相关的元素特征。主成矿期元素组合反映出与中生代花岗岩相关的元素特征,矿质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围岩—花岗岩;2.区域性断裂构造系统渗透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在地层、岩石的循环过程中,活化了其中的成矿物质变成含矿热液,在构造扩容带中沉淀成矿;3.成矿时间为233.01±19.41Ma,相当于印支运动晚期。  相似文献   
33.
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是裂谷带,岛弧地带,深大断裂带和碰撞带,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具有专属性,这种专属性随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旋回性发展具有时空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34.
四川冕宁金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林金矿位于冕西韧性剪切带的东带。矿体赋存在燕山期变质流纹斑岩、霏细岩中。矿体受北东向断层破碎带控制,含金石英脉充填在由主断裂派生的北东、北西、近东西向三组裂隙中。该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一低温热液充填一交代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区及其外围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进一步工作可望找到较大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论述了宇宙中子、反射宇宙中子的形成过程和反射宇宙中子测量装置的研制。对入射宇宙中子流和反射宇宙中子流的测量与研究 ,可为揭示大气环境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6.
X射线荧光测井中 ,井液位于井下探管与井壁之间 ,它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 ,而且表现在对源初级射线和特征 X射线的散射。井液的校正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在硬件上 ,使含有探测器的部分制成单独的短臂 ,有效地保证了探测窗与井壁的良好接触 ;在软件上 ,提出的双散射峰法和散射峰 -逃逸峰法 ,能够校正 0 - 10 mm厚的井液对 X射线荧光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 X荧光勘查金矿技术及找金成果 ,并论述了该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38.
夯扩桩半模夯扩试验及夯扩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荣  俞季民 《岩土力学》1996,17(2):16-22
设计了夯扩桩半模夯扩试验,采用读数显微镜直接测读上体质点位移,获得了不同密度的均匀砂土中砂粒的位移,由此确定土体的位移场和密度场。借鉴魏西克(Vesic)球形孔穴膨胀理论和梅耶霍夫(Meyerhof)塑性剪切理论,结合模型试验成果,对夯扩机理作了探讨,并定性地提出了夯扩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39.
黑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将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问题的研究。通过将该省主要农作物产量与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发现农作物产量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其中Co对大豆,Zn对甜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由此初步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种植区划。  相似文献   
40.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 ,形成巨型复式背斜 ,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 ,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 :第Ⅰ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 ,生排烃高峰为志留纪 ;第Ⅱ成藏期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成熟生烃运聚。第Ⅰ成藏期形成的油藏有两个特征 :在塔中Ⅰ号断裂带、北部斜坡带油气注入奥陶系及志留系圈闭中 ,形成原生油气藏 ;构造高部位 (如中央断垒带 )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受破坏。第Ⅱ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可分为两类 :对早期油藏的再次充注 ;聚集形成新油藏。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断裂和不整合面 ,油气的分布也主要受断裂和不整合面所控制。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