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6篇
  免费   2175篇
  国内免费   3059篇
测绘学   1550篇
大气科学   1334篇
地球物理   1518篇
地质学   5591篇
海洋学   1423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705篇
自然地理   144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677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纲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质调查基础性与公益性战略部署的依托。根据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数据结构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适合采取基于Web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在数据构成上亦分为区域海洋地质调查原始资料与成果资料,其中元数据库的建设对数据库的应用非常重要,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了解数据的存在性、适宜性、有效性等,确定数据的使用方法,因此,元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国际已经普遍认可的ISO/TC211发布的ISO19115空间元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42.
我国海域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海域的无偿使用导致海洋开发活动秩序混乱、海洋环境污染加剧、海洋生物资源枯竭、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阻碍和制约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根据经济学的“地租级差”理论和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我国沿海1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因素进行理论探讨,给出了我国管辖海域的等级.为今后我国制定海域有偿使用金的征收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智勇  蔡锋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4):478-483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其海岸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44.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operator splitt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tidal flow in the Hang-zhou Bay. Different schemes of splitting have been devised and compared.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good simulation can be achieved. Besides being simpler in form, this method is flexible and allows much freedom in selecting the mode of splitting and the scheme of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45.
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水中悬浮物、污染物和水分子等的散射和吸收物理机制建模是实现水污染定量遥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一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简单易行,但在浑浊度较大时其精度不高.在基于一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次散射的能量组成特点,提出再考虑二次散射可使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且不至于使模型过于复杂;导出了二次散射的补偿因子,同时给出了考虑二次散射因子的简单计算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珠江口水域的水污染遥感的结果表明,较之基于一次散射的模型,考虑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改进.遥感提取结果显示,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相似文献   
46.
红海榄人工幼苗藤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广西珍珠港人工红海榄幼苗叶片上藤壶分布的特征。结果显示,在一年生幼苗叶片上藤壶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分布型因海水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高潮盐度Sh<20.21的海水区域内,藤壶趋向于随机分布,反之则表现为聚集分布。大约在分点潮高潮位以下,平均每日潮水浸淹时间超过5.6h的潮滩上藤壶的危害明显加再,影响了红海榄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7.
贺电  吴后波 《海洋科学》2007,31(3):76-81
在动植物病原体的检测中,方法学历经了生物培养、显微镜观察、生化检测、免疫学到分子生物学几个阶段的变更,朝着更特异、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集成化、微量化、定量化、费用低廉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病原检测主要依据致病病原体在介质或细胞中的培养、分析病原体表型或血清型特征,或采用组织学检测病原体对宿主器官的影响[1]。这类方法耗时、特异性和灵敏度低,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快速检测工作的需要。免疫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检验时间,就灵敏度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要高于免疫荧光、反向免疫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病原体方法[2]。  相似文献   
48.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49.
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养殖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14个引物可获得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图谱,共扩增出121个RAPD位点,具有多态现象的位点为4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06%.翘嘴红鲌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8878-0.9600,平均为0.9201,遗传变异度为0.079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8824,Shannon多样性值为0.0899.研究表明,翘嘴红鲌目前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堪忧,改变目前人工繁育模式,建立原种、良种场,丰富物种遗传多样性是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yclic triaxial test for the South-Sea sand, a comprehensive normalized model of soil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is presented herein, which includes effects of not only initial stress states but also loading cycles. Consequently, a pseudo-static procedure to analyse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foundations is suggested. Example of calculations shows that the suggested procedure is convenient i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