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367篇
地质学   2218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柴北缘乌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出露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乌兰北部两件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9±0.9) Ma和(245.4±1.9) Ma,说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辉长岩的w(SiO2)为47.94%和52.01%,全碱质量分数较低(ALK为1.25%和1.47%),里特曼指数为0.33和0.26,属钙碱性系列岩石;w(Cr)(1 661.00×10-6和1 418.00×10-6)、w(Ni)(394.00×10-6和280.00×10-6)和Mg#值(81和79)极高,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LREE/HREE为3.92和3.44,无明显负Eu异常,表明未发生明显的岩浆分异作用;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地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为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的εHft)值(-3.0~9.3)变化较大,暗示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中有地壳组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研究成果,认为辉长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俯冲的洋壳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或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明确坳陷湖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认识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优选下一步勘探领域,以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为例,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细化了古地貌单元,并通过岩芯观察,识别了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貌单元与沉积微相叠合分析,提出了坳陷湖盆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三工河期为隆凹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具有水下古低凸、水下古沟槽、古坡折和水下古平台等4类古地貌单元,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和砂质碎屑流微相。水下古沟槽充填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水下古低凸主体部位发育分流间湾相泥岩,古坡折之下的水下古平台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水下古低凸翼部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向低凸方向超覆尖灭,水下古平台发育的砂质碎屑流砂体呈“泥包砂”结构,储层性质较优,岩性圈闭条件好,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93.
由于结构面粗糙度具有各质异性、各向异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应等特征,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取值具有不确定性,工程中广泛采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构面粗糙度性质,然而以往研究往往忽略样本数不足对统计结果的影响。针对结构面粗糙度统计测量时无法确定合理样本数的问题,分别提出基于变异系数级比分析及简单随机抽样原理的最小样本数确定方法。以实际工程岩体结构面表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系列尺寸下确定的统计测量最小样本数。实例分析表明:小尺寸样本的变异系数(CV)值明显大于大尺寸样本,且CV值随取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取样尺寸为10~50 cm的CV值基本稳定在0.31~0.47之间,取样尺寸为60~100 cm的CV值基本稳定在0.21~0.31之间;最小样本数与取样尺寸基本满足幂函数关系,且最小样本数随取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少;系列尺寸下级比分析方法在允许误差为±2%时确定的最小样本数与简单随机抽样原理在最大允许误差为10%、置信度为95%时计算的最小样本数是一致的,相似度大于0.997。该研究方法可为工程岩体中定量获取结构面粗糙度统计测量最小样本数提供依据,保证了JRC(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统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中结构面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氚的演化及其年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后不同时期大气降雨氚的组成,根据衰变定律,描述了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地下水中的演化轨迹;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大气降雨氚的组成和所形成的地下水中氚的演化,得出地下水中氚的衰减速度比大气降雨中氚的更新速度慢这一结论;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氚的组成,解释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IS软件平台的航磁弱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绍阳  侯惠群  柯丹  张鹏 《铀矿地质》2003,19(6):360-365
本介绍了航磁弱信息提取的内涵,探讨了航磁弱信息提取理论,阐述了选用的数学物理方法原理。基于GIS软件平台,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弱信息显示的数据可视化方法——“1/4方差”法。在东胜地区完成了弱信息提取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航磁弱异常增强方法可有效地压制干扰噪声,提高信噪比,缩小铀成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96.
侯嘉宁 《探矿工程》2005,32(4):15-17,21
广州华南快速路工程有若干座桥梁,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共112根,桩径10、15及18 m三种,桩长44~51 m,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大,部分地层中有断层夹泥与溶洞等不良地质,主桥桩基位于深约8 m的水中,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对其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7.
基于Java3D的网络地理信息可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分析WebGIS中地理信息可视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Java3D开发库的基本开发机制,并讨论其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基于Java3D的网络地理信息Web浏览器。实验表明,通过Java3D建立数字球面,并利用Java3D空间数据模型表达地理信息模型,实现在数字球面上映射地理信息,是实现网络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新途径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has been the dominant method for probing the deep structure of continental crust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the COCORP in 1974[1,2].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is tool has been applied to diverse geologic features from the Appalachian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Rhine-graben area in Western Europe and to the Tibetan Pla-teau[36]. In recent years, the Australian Geodynamic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 AGCRC ) has applied this technique to the stu…  相似文献   
999.
滇西北普朗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普朗斑岩铜矿在中国斑岩铜矿床中有其特殊性,无论对中甸岛弧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斑岩铜矿床无确切的年代学数据。通过作辉钼矿Re-Os年龄和单矿物K-Ar年龄测定,首次确定了普朗斑岩铜矿床内具有钾硅酸盐化的黑云石英二长斑岩成矿作用的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Ma,两者十分相近。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印支期完成的。主矿体钾长石K-Ar年龄显示热液活动持续到(182.5±1.8)Ma左右,说明与斑岩铜矿有关的热液系统寿命可达40Ma之久。这种长寿命的热液系统是高品位大规模的斑岩铜矿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陕西南郑县马元一带发现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陕西省南郑县马元地区碑坝穹隆周缘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长大于60km、宽10-200m的铅锌成矿带。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多条铅锌矿体;中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多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主矿体长2560m,平均厚度8.60m,平均锌品位4.14%。初步认为该铅锌矿带属层控型,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