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是琼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也是1605年琼山7.5级地震主要控震断裂之一,其活动性对评价海南岛北部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解译、活动断裂断错地貌填图、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联孔剖面钻探验证等方法,查明了马袅—铺前断裂东段的空间展布特征:8条北东东向展布、北倾或南倾的正断层F2-1~F2-8组成三堑夹两垒构造,继承上新世之前的多期活动断裂。年代学测试结果鉴别出5条全新世活动断裂(F2-1、F2-4、F2-6、F2-7、F2-8),2条前第四纪断裂(F2-2、F2-5)和1条早中更新世断裂(F2-3);全新世以来F2-1、F2-7、F2-8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43~1.79 mm/a;F2-4、F2-6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12~0.33 mm/a。结果表明,东寨港东岸地区处于不稳定区,应加强断裂活动的监测力度,工程建设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92.
为了考虑预见期内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对洪水预报的影响,采用中国气象局、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降水预报数据驱动GR4J水文模型,开展三峡入库洪水集合概率预报,分析比较BMA、Copula-BMA、EMOS、M-BMA 4种统计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4种统计后处理方法均能提供一个合理可靠的预报置信区间;其期望值预报精度相较于确定性预报有所提高,尤其是水量误差显著减小;M-BMA方法概率预报效果最佳,它能够考虑预报分布的异方差性,不需要进行正态变换,结构简单,应用灵活。  相似文献   
93.
实测黄河共和-贵德段4个河流阶地剖面,并对采自4个剖面的20个砂样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测年(ESR)。结果显示,T3~T9的形成时代分别为:0.134Ma B.P.、 0.176Ma B.P.、 0.228.1Ma B.P.、 0.41Ma B.P.、 0.82Ma B.P.、 0.93Ma B.P.、 1.32 Ma B.P., T11~T20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71Ma B.P.、 1.75Ma B.P.、 1.88Ma B.P.、 1.94Ma B.P.、 2.01Ma B.P.、 2.12Ma B.P.、 2.23Ma B.P.、 2.31Ma B.P.、 2.36Ma B.P.、 2.47 Ma B.P.。结合各级阶地拔河,综合分析共和-贵德河流阶地下蚀速率,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以来隆升过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2.47Ma以来以阶段性隆升的模式隆升至现今高度,总隆升量为647m,平均隆升速率为0.26 mm/a,其中2.47~1.71 Ma期间,隆升速率约为0.51mm/a;1.71~0.41 Ma期间,构造隆升活动减缓,速率下降至约0.09mm/a;而0.41Ma之后隆升又开始加速至0.35mm/a。推断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在中新世中期之前海拔较低(小于2000m),中新世中晚期以来快速隆升了2000多米。  相似文献   
94.
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是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光谱遥感影像具有波段数量较多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等特点,给分类任务带来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分类精度,充分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和像素间的局部信息,提出一种引导滤波联合局部判别嵌入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归一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第一主成分影像作为引导图像;其次,采用引导滤波分别提取各波段影像的空间特征;然后,将提取的空间影像特征进行叠加,通过局部Fisher判别分析完成低维嵌入;最后,将得到的低维嵌入特征输入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采用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两幅高光谱影像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分别从各类地物中随机选取10%和10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的情况下,其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到98.28%和99.45%;对比其他相关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取更高的分类精度。该方法在低维嵌入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影像的空间信息,改善了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估计了大菱鲆收获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选育遗传进展。数据共包括3个世代(G0,G1,G2)的508个全同胞家系10952尾个体。G0,G1,G2的体重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1±0.08,0.18±0.09,0.17±0.07;世代间估计遗传力为0.19±0.04。每一世代母本和共同环境效应分别为0.10±0.04,0.14±0.04,0.13±0.03;世代间为0.12±0.01。G0和G1世代选择差分别为,18.24g和21.19g。对应的G1和G2世代的遗传进展为22.06g,11.93g;百分比表示分别为6.36%,3.52%。连续两代选择之后总遗传进展为10.10%。以上结果说明针对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项目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6.
Genetic parameters and response to selection were estimated for harvest body weight in turbot. The data consisted of 10 952 individuals of 508 full-sib families from three generations(G0, G1, and G2).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or G0, G1, and G2 were 0.11±0.08, 0.18±0.09, and 0.17±0.07, respectively. Over three generations,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 was 0.19±0.04. Maternal and comm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re 0.10±0.04, 0.14±0.04, and0.13±0.03 within each generation and 0.12±0.01 across generations. The selection differential in growth was 18.24 g in G0 and 21.19 g in G1 corresponding to an average of 19.72 g per generation. The genetic gains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y were 22.06 g in G1 and 11.93 g in G2, corresponding to 6.36% and 3.52% body weight. The total genetic gain after two generations was 10.10% body weight,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 for the body weight trait in turbot was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电磁发射深水炸弹的弹道性能,采用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和地面密集度仿真预测模型,研究了基于最大发射动能下电磁发射深弹的射程覆盖范围,计算了电磁发射深弹最大射程、最小射程下的落点误差,分析了各误差因素对电磁发射深弹射程、方向中间误差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电磁发射深弹的射程覆盖范围由发射装置最大发射动能和电磁发射深弹性能指标共同决定;2)电磁发射深弹的落点误差因素主要为初速误差、横向起始偏角误差以及风速误差。  相似文献   
98.
曹琳剑  王杰  王欢欢  崔慧慧 《地理科学》2019,39(8):1256-1264
引入效用函数解析推拉理论,对系统发展模型、协调模型、耦合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综合,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关系;对2006~2016年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耦合的演进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两系统的发展指数、耦合度均呈现递增趋势,协同基础良好,耦合驱动潜力巨大;系统耦合由拮抗阶段趋向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系统在时序上多处于同步发展状态,区域间耦合趋同基本实现;系统耦合度在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并达到倒“U”形关系的顶峰;未来应着重考虑避免“城市病”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边坡破坏是累积性过程,从变形到破坏的过程中会产生永久位移,如果永久位移过大,极有可能产生滑坡.因此根据不同工况下采集到的位移数据,分析地震作用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内摩擦角下的破坏特征.利用二维数值流形法(NMM),以青藏高原金沙江流域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索多西乡贡扎倾倒滑坡为研究对象,依据实地考察数据及室内力学试验得...  相似文献   
100.
拿若矿床目前是藏西北改则县多龙矿集区第三大斑岩型铜(金)矿床,前人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地质背景等研究,但空间蚀变分带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拿若矿床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钻孔科研编录的基础上,开展了磷灰石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探讨拿若矿床磷灰石矿物彩色阴极发光特征与蚀变分带的耦合关系,揭示含矿岩浆演化期次及氧化还原状态。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特征显示,拿若矿床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CL)特征主要表现为黄褐色、绿色—亮黄色和灰黑色,分别对应未蚀变、钾化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环境,磷灰石彩色CL特征与其所处蚀变环境的关系验证了笔者等重新厘定的拿若矿床斑岩系统“双钾化带”空间蚀变分带结构。磷灰石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磷灰石的CaO = 53. 5%~56. 5%,P2O5 = 39. 5%~42%,F = 1. 26%~3. 24%,Cl = 0. 01%~1. 99%,SO3 = 0~1. 28%,由此计算的XF = 0. 68~1. 76,XCl = 0. 001~0. 58,XOH = 0. 21~1. 05。不同类型、阶段的磷灰石挥发分(F、Cl、OH)、SO3等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反映了拿若矿床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发生了气体饱和流体出溶金属沉淀的过程,并揭示了成矿岩浆高氧逸度的性质。此外,环带状岩浆磷灰石反映了隐爆角砾岩系统发育了三期次岩浆作用,并指示了第I、III期岩浆活动具有更高氧逸度特征,与成矿关系更加密切。因此,笔者等认为在多期次岩浆热液叠加型斑岩铜矿床中,磷灰石在辅助厘定蚀变类型和反演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