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5篇
  免费   2619篇
  国内免费   3999篇
测绘学   1766篇
大气科学   1653篇
地球物理   2130篇
地质学   7233篇
海洋学   2190篇
天文学   265篇
综合类   948篇
自然地理   139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704篇
  2019年   779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779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934篇
  2009年   918篇
  2008年   852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3个站位上层水体中的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水往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的比活度,具体讨论各相中234Th/238U)AR(放射性活度比)比值的垂直分布情况及其与水化学要素间的关系。运用稿态箱式模型计算出各站位不同水层中溶解态234Th相对于清除至颗粒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和颗粒态234Th相对于迁出作用的停留时间。由模型得出的参数表明3个站位的真光层具有两种不同的层化图像,这一情形与我们在南沙群岛海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结合POC/PTh比值,估算出3个站位从真光层输出的颗粒有机碳(POC)通量分别为4.025.0和5.4mmolC·m-3-d-1。文中进一步讨论了234Th与POC两者停留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吕宋海峡输送年际变异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Tgcm数值模式1980—2001年的常规模拟输出数据,研究了吕宋海峡22年平均的体积、热量和盐量输送随深度的变化,并利用小波变换分别分析了吕宋海峡3个层次(0—145、145—915、915—1 837m)体积和热量输送的年际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在吕宋海峡1 837m层以下,仍有一定数量的西北太平洋海水(体积和盐)西向输送到南海;(2)915—1 615m层的年际体积输送的变化趋势与上两个层次(0—145m、145—915m)类似,但是在某些ENSO时期(如1985、1987、1991—1995年),其年际变化与145—915m层年际变化的位相相反;(3)吕宋海峡年际体积(热量)输送的小波谱图较明显地反映出ENSO现象对吕宋海峡不同层次的输送均产生一定影响。145—915m层次的吕宋海峡年际体积输送与ENSO现象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3.
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测定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15、20、25、30、35这5个盐度梯度,以及连续24h的00:00、04:00、08:00、12:00、16:00、20:00这6个时间点下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蛤仔的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而在25-35盐度范围内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一个昼夜里,蛤仔的摄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夜间的摄食率明显高于白昼,00:00和12:00分别是两个极值;菲律宾蛤仔是一个有着明显昼夜节律性的底栖动物,并且对盐度有一个适应范围,盐度25-30是其最适的盐度。本实验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菲律宾蛤仔在贝类混养虾池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5.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inevitably resulted i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seas, and concern for both the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from pollutants is increasing.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of contaminants is essential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he provenance of anthropogenic lead (Pb), a major pollutant of Yellow Sea sediments, was determined for river mouth sediment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Changjiang, Huanghe, Han, and Geum Rivers, and for age-determined shelf core sediments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Pb isotope ratios in the HCl-leached fraction using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MC ICP/MS). Anthropogenic Pb has accumulated in shelf core sediments since 1910, and its isotope ratios were estimated as 0.863–0.866 and 2.119–2.125 for 207Pb/206Pb and 208Pb/206Pb, respectively, from the mixing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endmembers. River mouth sediments exhibited enough distinction in anthropogenic Pb isotope ratios to be discriminated: 0.874 (2.144) in the Huanghe, 0.856 (2.129) in the Han, 0.857 (2.122) in the Geum, and 0.854 (2.101) in the Changjiang for 207Pb/206Pb (208Pb/206Pb), respectively. Although isotope ratios of geogenic Pb in sediments dating before 1910 showed narrow ranges (0.842–0.845 and 2.088–2.100 for 207Pb/206Pb and 208Pb/206Pb, respectively), distinct isotope ratios in each core permitte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sediments in the Yellow Sea based on geographic locations and the geogenic Pb of each river. By comparing the isotope ratios of the estimated anthropogenic Pb to source-related materials, the provenances of anthropogenic Pb in Chinese river sediments were presumed to be Chinese coal or ore, which is also a major source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b. The anthropogenic Pb in the shelf core sediments in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originated from northern Chinese cities such as Beijing and Tianjin through atmospheric pathways. Pb isotope ratios indicated that Pb in Korean river sediments was characteristic of local Korean ores.  相似文献   
106.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探讨了电镜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淋巴样组织内颗粒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过程。颗粒细胞经鉴定为嗜酸性颗粒细胞,常存在于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靠近肌肉层的淋巴腔中,以具有大型非匀质颗粒为其主要特征。牙鲆肠淋巴样组织内嗜酸性颗粒细胞的变化可分为增长期、成熟期、分泌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嗜酸性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外排现象说明肠淋巴样组织是鱼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三种通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有机物污染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并分别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Nubeena鳟鱼养殖场内由高密度网箱养鱼诱发的有机物污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距网箱垂线0m处为严重污染区域,10m处为中度污染区域,30m为过渡类型,其有机物对该处底栖生物仍具有害影响,60m处为轻度有机物富集区,但该处有机物对底栖生物的总效应是有益的,60m以外为正常区域。本文还对三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重点研究P2P监测子网的动态自组织方法,通过对等点资源度量,优选汇聚节点,以适应P2P网络环境的动态变化。该方法有助于提高P2P监测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网络监测成本。  相似文献   
110.
垂直度控制和标高控制是确保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传统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控制和标高控制方法存在着工作过程繁琐、效率低、精度难尽人意等若干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法的缺陷,提出了利用GPS技术进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与标高控制的新思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与标高的GPS控制摆脱了传统方法对地面控制点的过度依赖,实现了对施工垂直度与标高的快速、高效、高精度控制,确保了施工质量。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利用GPS技术控制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与标高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