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377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963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21.
斑岩系统是一个涉及岩浆和热液作用的复杂系统,建立精细的斑岩系统成因模型对于寻找更为丰富的金属矿产尤为重要,成矿作用时限是建立成因模型和指导矿产勘查的关键。温泉钼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其在西秦岭造山带的独特发育蕴含印支期斑岩成矿作用、大陆地壳演化及矿产勘查关键科学问题。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温泉复式岩体Ⅱ单元和Ⅲ单元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钼以细脉和浸染状矿化形式产出。赋矿岩石单元锆石U-Pb年龄为224.6±2.5Ma到216.2±1.7Ma,Ⅱ和Ⅲ单元分别侵位于~223Ma和~217Ma,持续约8Myr。辉钼矿Re-Os年龄为212.7±2.6Ma到215.1±2.6Ma,暗示晚三叠世钼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作用密切时空关系,且成矿年龄稍晚,反映钼矿化主要发生在岩浆作用晚期阶段。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全面对接后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由碰撞到后碰撞的转折阶段,响应南秦岭变质变形、勉-略洋盆闭合及大别-苏鲁超高压岩石板片折返统一地质事件。黑云母K-Ar年龄为207~226Ma,可能反映~223Ma和~208Ma的岩体冷却事件和~216Ma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锆石U-Pb、辉钼矿Re-Os和黑云母K-Ar多元同位素定年系统准确刻画岩体侵位、热液成矿与冷却事件上有所重叠,岩浆-热液分异演化充分,且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精确厘定温泉斑岩系统岩浆活动的"多期性"(复式岩体)、成矿事件的"瞬时性"(~214Ma)和成矿作用的"持续性"(~8Myr)。同时,系统对比全球典型斑岩钼(铜)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细化分类方案,即产于挤压背景的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环境矿床及产于伸展背景的后碰撞、陆缘弧后和板内裂谷环境矿床。明确在大洋俯冲→大陆碰撞→后碰撞→板内裂谷旋回的四个阶段均可以产生规模的斑岩型钼(铜)矿床,且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体制转换尤其是大型矿床形成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22.
LQC-Ⅱ三维电阻率采集系统采用多子站、分布式智能电极设计思路,实现了多通道同时快速并行采集,通过16个子站排列组合实现了大深度的勘查要求。文章对LQC-Ⅱ型三维电阻率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技术作了概括性论述。利用该仪器进行了野外试验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得到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电阻率切片均与钻孔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23.
于凤存  方国华  鞠琴 《水文》2014,34(3):57-60
针对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加剧的问题,引入熵值理论,建立单指标营养状态指数(TSI)和熵权藕合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模型(STSI),计算得到湖泊综合富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富营养综合状态;基于神经网络仿真理论和Matlab软件系统,采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改进BP算法,建立5-3-1结构型式的BP网络模型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进行仿真预测。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模型及改进BP模型应用于评价及预测固城湖富营养状态,并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BP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综合判断水体状态,为富营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4.
正With the rapid increasing demand of metal lithium and its compound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udies on lithium recovery though lithium ion extraction from salt lake brines are blooming bacause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相似文献   
125.
张文强  张晶  侯伟  白鸽  王雪  张楠 《吉林地质》2014,(1):100-104
根据松嫩平原(吉林省)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区内的主要供水含水层的动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进行了动态类型的划分,结合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为研究区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杨洪儒  王楠 《干旱气象》2014,(3):393-398
按照民航系统气象行业标准要求,结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具体情况,给出乌鲁木齐机场东南大风的定义,并应用乌鲁木齐机场1978~2012年间逐时观测的风速风向对机场东南大风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入水跃理论和Froude数,对机场东南大风发生时的大气结构做解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代与2000年代至今,为东南大风的兴盛期,1990年代为东南大风的低值期;(2)东南大风主要集中出现在春秋季,其中尤以4月出现次数最多,占总出现次数的36.4%;(3)早晨至中午期间,东南大风多发且风速较大;午后至夜间,东南大风发生次数少,且风速也相对较小;(4)东南大风的持续时间以低于5 h为主,其次为持续11 h以上的大风,而持续时间在5~11 h之间的大风出现最少;(5)对于4月和11月而言,大风发生时达坂城与本场的气压差与同时次本场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7.
为提高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GPS-RTK快速定位的精度,通过对GPS-RTK基准站位置的选取和转换参数选择的实验,研究在使用GPS-RTK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提高在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GPS-RTK快速定位测量的数据精度,并用实例与E级GPS网获取的静态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实验证明可以达到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8.
文章利用ICE-5G模型发布的最新预报值,计算分析了冰后回弹对全球和中国区域的影响,发现冰后回弹不仅会引起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而且还会引起水平方向的地壳运动,但是水平方向的量级要明显小于垂直方向.全球范围内最大回弹区域位于加拿大,大约为16mm/a,而由冰后回弹所引起的地壳水平方向运动达3mm/a.这个回弹量级对于维持毫米级ITRF的稳定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范围内回弹值大概在0~0.7mm/a,这个量级对于参考框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29.
Solar radiation is an important energy source for plants on the earth and also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energy balance.Variations in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at the earth's surface profoundly affect the human and terrestrial environment,including the climate change.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in China,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SSR) and corresponding attributions (such as cloud and aerosol) are analyzed based on SSR observations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from 1961 to 2007.Multiple models,such as the plane-parallel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empirical and statistical models,and corrclation and regrcssion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in the study.The results are given as follows.(1) During 1961-2007,the total SSR in North China went through a process from quickly “dimming” to slowly “dimming”,while in East China,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rom “dimming” to “brightening” occurred.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c two regional variation trends,long-term variations in SSR in the two region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worldwide.(2) Between the 1960s and 1980s,in both North and East China,aerosols played a critical rolc in the radiation dimming.However,after 1989,different variation trends of SSR occurred in North and East China,indicating that aerosols were not the dominant factor.(3) Cloud cover contributed less to the variation of SSR in North China,but was thc major attribution in East China and played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reversal of SSR from dimming to brightening,especially in the “remarkable brightening” period,with its contribution as high as 70%.  相似文献   
130.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的东北凹、北凹、中凹、南凹等凹陷发育有多种类型的正反转构造,包括穿透断展型、挤压褶皱型、逆断层型等。主要反转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末,其中渐新世的构造反转影响较大。太平洋—欧亚板块汇聚速率变化是控制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新生代反转构造发育的重要因素。正反转构造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但反转强度较大时可能使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