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797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From the latest Precambrian to the Early Cambria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hase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life on the ear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atest Precambrian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was obvious and some of them began to form primary s…  相似文献   
72.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地下水资源消耗主要源于表土蒸发.而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又与表土蒸发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气象局院内,采用自制的笼屉式测渗仪进行土壤凝结水的观测试验研究,测量方法为称重法.并同步观测地表以上50cm处的空气温湿度以及地表和地表以下5cm、10cm、15cm、20cm、30cm、40cm、50cm处的土壤温度.通过试验,初步探明了该区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土壤凝结水的转化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
张红红  徐会文  冯哲 《世界地质》2006,25(4):445-449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无机聚合物硅酸盐和有机聚合物聚乙烯醇(PV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和非水解聚丙烯酰胺(PAM)的防塌能力;由试验得出吸附成膜的速度和保护膜的致密程度是决定钻井液体系防塌能力的关键因素;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是无机聚合物和有机聚合物协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较非水解聚丙烯酰胺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强。研制的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吉林农安、伊通、舒兰和梅河口4个矿区近3 000 m的钻探施工中,孔壁稳定,孔内事故少,岩芯采取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4.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基于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NLPCA),对中国近50 a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当夏季降水距平的一维NLPCA近似在非线性主成分取极端相反位相时,对应的空间分布型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一维NLPCA对夏季原始降水距平场的近似,比传统一维PCA的近似更为逼真。  相似文献   
75.
Flocs generated by various shear forces exhibi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ize, strength and structure. Thes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a continuous optical monitoring and a microscope with CCD camera to directly monitor aggregation under six different shear intensities. The floc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fractal dimen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cculation index (FI) decreased from 1.16 at 20 rpm to 0.25 at 250 rpm and the floc size decreased from 550 μm to 150 μm, meantime, the FI value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floc siz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loc strength, two methods were used. One was the strength factor, ranging from 18.3% to 62.5%, calculated from FI curve, and the other was a theoretical value between 0.005 N/m2 and 0.240 N/m2, estimated by calculation. The floc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the G value in both cases. Furthermore, the fractal dimension increased with G and its value was between 1.30 and 1.63. The relation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strength was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7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更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2005年版本)是以1∶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吸收近年来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新资料新成果,应用当代最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图学理论,使用中国自主开发的MapGIS平台,结合ArcGIS、Access等软件进行研究建立的。数据库包括地理底图库、地质图库、元数据库、外挂岩石地层库,数据量约1.6GB。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图幅检索、查询、自动成图、自动生成图例等功能。  相似文献   
77.
基于NLCCA的中国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丽丽  郭品文 《湖北气象》2007,26(3):205-210
运用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方法(NLCCA),对中国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对东亚夏季风的响应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当夏季风较强与较弱时,对应的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夏季降水与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可分离为线性响应和非线性响应,其中非线性响应部分占总方差贡献的52.1%,说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与东亚夏季风相互之间的关系既有线性特征也有非线性特征,非线性响应略显重要。  相似文献   
78.
Delaunay三角网是DEM主要表示方式,一直以来,因其数据结构和构造算法的复杂性导致应用受限。本文结合随机增量式算法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查找数据结构(search data structure)和随机增量式Delaunay三角网构造算法,并对算法作了简要证明和深入分析。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随机特性,能够支持地形特征数据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79.
本文主要阐述可量测立体像对的3D坐标量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由于现存的全数字摄影测量产品要么是价格非常高昂的高端专业设备(一般为具有高端图像卡的工作站),要么是功能受约束的简单设备。本文将说明如何在非高端图形PC设备上,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模块化和硬件无关性等技术实现所要求的立体量测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80.
现代小卫星技术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航天领域高新技术,利用该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是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远的事情。在对地观测卫星的诸多关键技术之中,地面站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对对地观测卫星地面站的站址选择与布局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