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369篇
大气科学   461篇
地球物理   639篇
地质学   1391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非渠化海相碳酸盐岩滩储集地质体的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忠贤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5,20(3):290-298
1985年Miall创立于河流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分析方法可通过旋回性分级特征运用于非渠化海相碳酸盐岩滩沉积体中,并且在构型界面和构型 与河流沉积体的划分可进行对比,所获得的非均质性储层地质模型表明,沉积体最小的均一性单元是由二级界面所限定的较小规模中层型,该构型规模以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受构型界面级次和构型单元多样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2.
热水塘下二叠统位于滇西南澜沧江带西区,为一套弧前深水斜坡盆地环境的碎屑浊流、等深流沉积组合,其物源主要来自东侧的大陆火山岛弧。它们和更东的龙洞河组,形成澜沧江带海西期“弧前-火山弧-弧后”的构造古地理格局,表明思茅地块西侧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活动大陆边缘,标志着滇西南古特提斯洋板块自西向东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73.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当代造山带研究正从以往以阐明板块运动历史和板块边界相互作用为主,转向并进入到了阐明造山带岩石圈及其之下地幔系统中各层圈相互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的新阶段,大陆动力学正成为造山带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在这种形势下,造山带研究正围绕着下列前沿问题展开工作:(1)碰撞后的造山过程:拆沉作用、伸展垮塌和深变质岩剥露;(2)造山带之下地幔的结构和演化;(3)壳内软层的性质和动力学作用;(4)造山带地壳的精细构造和演化;(5)巨量花岗岩的成因和侵位动力学;(6)沉积作用与造山过程:根据沉积特征对造山过程、造山事件的恢复再造;(7)新元古代超大陆。  相似文献   
174.
天水地区大地电磁测量及深部电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水地区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表明,在43km左右的深度上普遍存在高导层,这可能是壳幔过渡带的反映。岩石圈厚度大约95-110km。在天水太京附近可能存在一条大型近东西向地壳-岩石圈构造带,在秦安以北的叶堡和陇城附近可能也存在一条近南北向的大型地壳-岩石圈构造带,它们都是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1654年天水8级大震可能与深部热异常引起的热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5.
The Dabaoshan deposit is a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taining Mo, W, Cu, Pb and Zn. There is much controversy about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n the early 1960s, it was considered as a meso-hypothermal deposit resulting from interstratified replacement. Recently, some other genetic models have been put forward, e.g. the strata-bound deposit model. Studies of the contents of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in pyrite and sphalerite, the compositions of sulfur and lead isotopes, zoning of primary halo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from the deposit and element abundances in the strata led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deposit is of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origin.  相似文献   
176.
金坛市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岩溶洞穴、矿产产地与观赏石景点8大类。对其应遵循原态保护的原则,以茅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的大众地学科普旅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7.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根据该套河湖相地层沉积演化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河湖相沉积中所发现的各种古动植物化石等的综合分析,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札达地区上新世—早更新世气候经历了从湿热—温暖潮湿—偏冷潮湿—寒冷干旱的变化,以及植被从森林—灌木—草原的逐渐演化。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其总体特征是15.4~4.4Ma,札达地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24.4~3.95Ma,为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33.95~3.5Ma,为偏凉潮湿阶段,气候开始转冷;43.5~3.2Ma,为温暖潮湿阶段;53.2~2.9Ma,气候转为偏冷潮湿阶段;62.9~2.57Ma,该阶段气候偏冷而干旱,整体较为干冷;72.57~1.36Ma,气候寒冷而干旱。表明自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在逐渐变干、变冷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178.
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室内测试分析,笔者通过对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易溶盐、pH值、磁化率、碳酸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12400~10000aB.P.期间,显示气候干冷,但有逐渐变暖的趋势;210000~8000aB.P.期间,气候较温湿;38000~3000aB.P.期间,气候温暖;4距今3000aB.P.~现代,气候出现3次波动,整个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对山西宁武地区湖相沉积地层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将会确定华北地区的全新世以来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9.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其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多样。从发展的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使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推、拉、压、支”四力驱动和“传统经济利益、非传统收益、政治利益”三大取向。在组织类型上,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0.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addlepoint approximation to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dynamic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The failure event in reliability problems is formulated as the exceedance of a single performance variable over a prescribed threshold level. The saddlepoint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provides a choice to estimate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 of the performance variable.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is obtained as the value of the complement CDF at a specif ied threshold. The method requires computing the saddlepoint from a simple algebraic equation that depends on the cumulant generating function (CGF) of the performance variabl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addlepoint using random samples of the performance variable is presented. The applicable region of the saddlepoint approximation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 10-story shear building model with white noise excitation illustrates the accuracy and effi 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