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东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矿产资源领域"三项国情调查"之一,历时5年,投入资金1.1亿元,参与人员4 200余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核查理清了山东省煤、金、铁等25个重要矿种839个核查区,摸清了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更新了矿产资源储量库;掌握了矿产资源累计查明、保有及占用和开发利用情况;在获得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矿产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支持系统,形成了扎实的储量管理平台;创新了工作方法;提出了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布局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山东省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物地质资料作为提供地质信息的重要渠道,了解什么是实物地质资料以及实物地质的详细分类,才能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的内容,并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在采集和管理方面有所取舍。山东省实物地质资料保存和管理存在存放分散、保存条件差、人员配备不齐等问题,建设过程中应夯实基础、做好筛选、加大宣传、积极开展科研方面的技术支持及加强融资。  相似文献   
23.
泉水是洪家渡盆地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源,近些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泉水水质呈恶化趋势。为查明泉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地球化学过程,采集15组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分析水化学、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碳同位素(δ13CDIC)特征。结果显示泉水组分以Ca2+、Mg2+和HCO-3为主,富集SO2-4,硫酸、硝酸与碳酸共同参与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风化。泉水Na+、Cl-、K+和NO-3主要来源于肥料(如化肥、粪肥)和污水,SO2-4主要来源于煤层中硫化物氧化、雨水和污水。S01和S09泉因NO-3超标已不可直接饮用。泉水δ13CDIC值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和土壤CO2的控制,但硫酸、硝酸参与碳酸盐岩风化使泉水δ13CDIC值偏正,且SO2-4、NO-3浓度上升;而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及人为输入污染物中有机质的降解导致泉水δ13CDIC值偏负。诸多因素导致泉水δ13CDIC值在-17.72‰~-8.74‰之间,平均值为-11.58‰。研究证实δ13CDIC与水化学相结合是探讨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示踪岩溶区地下水污染物来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宝兴沟金矿床是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外接触带内,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石英(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Ⅱ)及少硫化物-碳酸盐(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Ⅰ阶段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LV)、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HCO2)及富气相包裹体(FV);Ⅱ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LV及少量HCO2包裹体;Ⅲ阶段矿石中只发育LV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Ⅱ阶段包裹体总体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225.00~300.00℃,盐度(w(NaCl))为2.00%~10.00%;Ⅲ阶段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175.00~225.00℃,盐度为4.00%~8.00%;成矿流体为简单的含CO2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总体具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阶段成矿流体δDSMOW为-131.00‰~-108.00‰、δ18OSMOW为1.00‰~4.00‰,Ⅲ阶段δDSMOW为-108.00‰、δ18OSMOW为-1.89‰,表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演化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石中黄铁矿(毒砂)δ34SV-CDT为1.50‰~4.20‰,显示其物质来源以深源岩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侵入活动有直接关系,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5.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裂缝与天然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虽然发育大量气孔和原生裂缝,但是其连通性差,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优劣和成藏概率。为了阐明裂缝与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岩心、成像测井以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形成期次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研究区烃源岩演化、气源断裂活动期次以及盖层封闭能力演化,讨论了构造裂缝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以次生构造裂缝为主。在平面上构造裂缝受断裂、岩性和岩相控制,在纵向上受不整合面控制,具有旋回性分布的特点。构造裂缝主要分三期形成,其中第二期形成时期(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吻合,并且气源断裂处于活动期,盖层也具有很好的封气能力,为研究区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26.
苑昊  刘佳朋  姜在兴 《现代地质》2021,35(4):1018-1023
煤矿采空区塌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边界.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四维地震特征的煤矿采空区识别方法,并以淮南煤田张集煤矿为靶区开展采空区探测.该方法从模型驱动入手,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前、后地质模型及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模型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回溯分析...  相似文献   
27.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Walker circulation(PWC) to strong tropical volcanic eruptions(SVEs), we analyzed a three-member long-term simulation performed with Had CM3, and carried out four additional CAM4 experiments. We found that the PWC shows a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weakening after SVEs. The cooling effect from SVEs is able to cool the entire tropics. However, cooling ove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ver the central-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Thus, non-uniform zon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can be seen following SVEs. As a result, the sea level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the Maritime Continent is reduced, which weakens trade wind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Therefore, the PWC is weakened during this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cooling subtropical and midlatitude Pacific,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 and South Pacific convergence zone(SPCZ) are weakened and shift to the equator. These change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weakened PWC. Meanwhile, through the positive Bjerknes feedback, weakened trade winds cause El Nino-like SST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which in turn further influence the PWC. Therefore, the PWC significantly weakens after SVEs. The CAM4 experiments further confirm the influences from surface cooling ove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and subtropical/midlatitude Pacific on the PWC. Moreover, they indicate that the stronger cooling ove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weakening the PWC after SVEs. In the observations,a weakened PWC and a related El Nino-like SST pattern can be found following SVEs.  相似文献   
28.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数对于提高导航定位精度的重要性,该文采用2014年国际GPS服务公布的年积日为第1~10d的电离层总电子数为原始数据,以自回归模型、灰色系统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两两结合的方式完成建模和预报。通过比较不同纬度、不同预测天数的实验结果分析各模型预报精度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AR模型的预测值进行补偿,在赤道处模型拟合的相对精度达到91.32%;残差范围控制在-1.0~0.8TECU内,预报残差最优可达到0.0TECU,从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提高电离层总电子数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9.
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力流和底流是深水环境下的两大基本流动体制,对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底流及底流改造沉积物在岩芯上具有上部侵蚀面、双泥层、牵引流成因的各种层理等识别标志;底流成因的漂积体在剖面上呈现透镜状单元、迁移性特征及波状发射等地震反射特征.本文通过综述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依据某段地质时期内深水盆地中主导沉积机制的不同,将重力流与底流的交互作用分为以下4种表现形式:①底流对前期重力流沉积进行改造;②重力流对前期底流沉积进行改造;③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主导同一地区的沉积以及④底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于沉积物.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冰期~间冰期)变化、构造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主要通过影响重力流与底流机制的相对强度大小,控制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进行.中国南海具有重力流与底流交互沉积的优越地质条件,发育有单向迁移水道、沉积物波等特色沉积记录.加强现今海流观测,对于南海底流循环格架的建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0.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解剖了吉祥金铜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并初步展望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岩浆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主要找矿标志为发育于二长岩体内的硅化、黄铜矿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