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1993年夏季低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栋  太华杰 《气象》1995,21(2):19-22
从农业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1993年夏季气候特点的分析,试述“凉夏”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一面,以期今后深入研究,达到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ure reserves is a key approach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orldwide.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unified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ure reserves, particularly in China,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 supporting some of the most valuable biodiversity hotspots in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20 of the earliest nature reserves established in Hainan Province, an island home to among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China. Remote sensing imagery from 1988, 1998, and 2008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natural forests in these nature reserv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We also conducted transition matrix analysis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driv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nature reserve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During the 20-year period from 1988 to 2008, natural forests coverage of the 20 studied nature reserves dropped 2.34 percentage points, whereas the natural forests coverage dropped 11.31 percentage points in a 0–5 km outside reserve buffer and 9.36 percentage points in a 5–10 km outside reserve buffer,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nature reserves on the loss of natural forests. 2) Natural forests coverage dropped in 60% of the studied nature reserves during the 20-year period, suggesting a poor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se reserves, while the coverage proportion showed some increase(0%/yr–5%/yr) in other reserves. 3) Expansion of rubber and pulp forests as part of a booming economy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ure reserves for conserving natural forests in Hai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n important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forests in Hainan Provinc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blueprint for nature reserve evaluation in other plac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23.
在气候影响研究中引入随机天气发生器的方法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不同的随机天气发生器生成一定气候背景下各种气候变率情景,许多学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气候变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重要性。传统的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直接以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试验结果作为未来气候情景,这样不可能理解如上的重要性。本文着重评述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一般方法框架,以及作者的具体个例研究方法。文中最后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有不同的方法用来研制一种称为WGEN的典型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参数调控方法。通常的思路是通过气候控制试验和2×CO2试验之间的气候变量平均值和方差的变化来扰动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以生成未来逐日气候变化情景。本文作者根据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的输出产品建立了一套WGEN的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检验和评估了此参数化方案下WGEN的模拟能力。另外,作者由未来降水的变化,调试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生成了气候变率变化情景。这些参数调节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和定性大小的气候变率变化,用于气候影响评估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如上方法,作为一个个例,文中评估了未来气候变率变化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一种面向多媒体类信号传递的基于IP网络的流控传输协议SCTP,讨论了它为提供可靠传服务而采用面向联结机制的主要框架和多路流、多地下两大核心特性;分析了SCTP的消息、状态机和各状态变迁过程,以有在联结的不同阶段为进行拥塞控制和攻击预防而采用的独特的处理机制;给出了SCTP控制和流引擎部分的具体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企业网IP电话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企业网这一高效的通讯介质 ,并针对目前Ethernet的特性进行优化 ,辅以三层数据应用实现了局域网内的话音文字通讯和局域网与PSTN电话网间的拨号及话音通讯。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武汉市供电局 1 1 0联动报修系统报修单流转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实现技术 ,着重阐述了报修单流转系统中的通信实现技术 ,包括ATM网终端通信和PSTN网终端通信  相似文献   
27.
Yuan  Meixue  Wei  Shouke  Sun  Ming  Zhao  Jindong 《Water Resources》2022,49(4):743-752
Water Resources - This paper developed wavelet decomposition and Seq2Seq hybrid models (W-Seq2Seq) to predict water quality. Four Seq2Seq models, namely one-layer unidirectional model (Uni1),...  相似文献   
28.
阳泉市矿区地质环境复杂,人类活动频繁,存在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本文在充分调查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风险评价体系,运用信息量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了交通、居民地、矿山等8项指标开展易发性区划;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叠加降雨因子,实现了矿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采用人口、建筑、交通因素构建了承载体易损性模型;并结合危险性和易损性构建了矿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带主要分布在存在矿山活动的赛鱼、蔡洼街道且靠近人口聚集的地方,其影响范围较大,应及时采取监测预报等措施。  相似文献   
29.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j7.3级地震,触发了日本气象厅地震预警系统,系统在首台触发后5.6s发出震级为Mj6.3级的预警第1报,首台触发后10s对公众发布警报、预警震级为Mj6.4级。基于多类型特征参数输入的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震级估算模型(SVM-M),利用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Mj7.3级地震获取的日本K-net强震动观测数据,分析SVM-M模型在该次地震中首台触发初期(首台触发后1~10s)的震级估算效能。结果表明:SVM-M震级估算模型,在首台触发后1s即可给出Mj6.3级的震级估算结果,与日本气象厅在首台触发后5.6s发布的预警第1报震级相同;随着时间窗的增加,首台触发后5s和10s,SVM-M模型的震级估算结果分别是Mj6.7级和Mj6.6级,均大于日本气象厅首台触发后10s对公众发布警报的预警震级。该次地震的离线模拟结果表明:SVM-M模型可在地震发生初期有效提高地震预警震级确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30.
基于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Mj7.3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离线模拟了阈值预警方法在此次地震中快速估计潜在破坏区的表现。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台站P波触发后3s就快速对台站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地震破坏性判断,同时估计的潜在破坏区域也基本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ShakeMap震后实测VII度以上区域吻合,展示了该方法在此次地震中运用的可行性;然而该方法没有对处在震后实测VII度以上区域内的宫城县南部沿海以及福岛县小部分东北区域给出准确的潜在破坏区判断,这一估计偏差为该方法的适应性研究以及下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