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sea ice of Bohai Sea in the 2009–2010 winter was studied by time-serie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real-tim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cumulative freezing degree days (CFDD). Sea ice acreag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ratio-threshold segmentation together with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daily MODIS 250 m imagery. We found the sea ice acreage soared to 31,849 km2 on January 23, covering 40.8% of the Bohai Sea. But on February 12, it reached 26,700 km2 in Liaodong Bay only, covering almost 90.0% of Liaodong Bay. The rapid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sea ice was caused by continuous cold snaps superimposed on a background of anomalously cold weather. CFDD calculated from surrounding citie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ea ice acreage in Liaodong Bay (R 2 = 0.72) suggesting CFDD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controlling factors. Sea ice expansion showed 7 days lag with respect to the lowest temperature from surrounding coastal cities, and it mainly occurred close to land, along the coastline, and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the shore outwards.  相似文献   
52.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ryosphere,sea ice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climate change.The study of the sea ice physics needs accurate sea ice thickness.This paper presents an electromagnetic-induction(EM) technique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ea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efficiently,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Bothnian Bay.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 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ea ice and seawater,EM technique can det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 and the ice/water interface accurately,than the sea ice thickness is obtained.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data obtained by EM and the value of drill-hole at same positions allows a construction of a transformable formula of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to sea ice thickness.The verification of the sea ice thickness calculated by this formula indicates that EM technique is able to get reliable sea ice thickness with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only 12%.The statistic of all ice thickness profiles shows that the level ice distribution in Bothnian Bay was 0.4-0.6 m.  相似文献   
53.
南极冰下地形测绘在国际上还没有全面开展,获取南极冰下地形为研究南极冰盖运动机理,了解南极冰下全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南极Dome A核心区域冰下地形测绘实践,并对冰下地形图成图方法进行阐述,得出适合现阶段南极冰下地形测绘的最优方法——深冰雷达探测法。通过严密的规划测线,可以勘测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冰下地形图,直观地获取冰下形态,为研究南极冰盖运动机理提供重要依据进行。  相似文献   
54.
针对无约束条件下直线匹配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几何约束和梯度描述子的直线段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已有同名点和直线提取结果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同名三角网和核线约束确定候选直线;其次以目标直线为基础,利用其端点核线确定候选直线与目标直线对应的重叠段区域;再次分别以目标直线和候选直线对应的重叠段为基础,构建直线平行支撑域,对目标直线和候选直线构建高斯卷积梯度幅值的均值-标准差描述子;最后结合欧氏距离和最邻近比值(NNDR)确定最终同名直线。选取具有不同类型的影像对进行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获得可靠的直线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55.
利用EM31-ICE电磁感应仪与激光测距仪、声纳等设备在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过程对海冰厚度进行走航观测,通过对数据预处理获得了海冰厚度数据,结合长期冰站上采集的多组冰厚样本,获得EM31-ICE的各项校正参数。同时通过对异常数据的分析以及小波去噪、统计处理等方法,得出最终的解释结果:在去程时海冰厚度主要分布在0.5-2.5m之间,而返程时的海冰厚度有明显变薄的倾向,主要分布在0.5-2.0m之间。在高纬度地区海冰厚度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并且在高纬度地区海冰厚度统计图中常出现两个波峰,而低纬度地区常是一个波峰。在整个去程与返程过程中,超过4m厚的海冰不到1%。  相似文献   
56.
针对影像匹配中由于重复纹理和遮挡导致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移动高程平面约束的多视影像特征点匹配方法。该方法将多视影像上提取的特征点投影到不同高程的物方格网平面,利用平面上格网单元来约束候选同名特征点,对多视影像进行选择性匹配,避免部分影像遮挡对匹配的影响。实验选取UCX(UltraCamX)数字航空影像进行匹配,取得可靠的匹配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上的雷达反射层形成的主导原因是冰密度的变化;断面上不同测站点间同一深度的接收功率差值达到10dB,表明冰盖浅层散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8.
以腐败希瓦氏菌Sp225为宿主菌,采用噬菌斑法和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腐败希瓦氏菌噬菌体Spp001,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经分离纯化得到的Spp001裂解性好,噬菌斑清晰、大小一致。经鉴定,Spp001为长尾噬菌体科,核酸为DNA。对其性质研究表明,Spp00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耐碱不耐酸,其最佳感染复数为10,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潜伏期约为10min,爆发期约为20min,裂解量为98。研究首次分离纯化了腐败希瓦氏菌的噬菌体Spp001并研究其生理特性,对进一步研究抑制冷藏水产品的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与海平面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介绍冰盖物质平衡及其对海平面影响的基础上,从整体法和分量法两个方面总结了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影响其物质平衡的不确定因素。研究表明,整个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其中西南极Amundsen海湾附近的冰盖物质流失最为明显。另外,南极冰盖边缘的大部分地区还呈现变薄的趋势。南极冰盖物质流失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最大潜在因素之一,其冰架的缓冲作用、冰盖的不稳定性和冰盖底部融水的作用等不确定因素对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未来随着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估算及其不确定因素有望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为预测海平面的上升范围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0.
监测和预测冰盖的行为和演化趋势对于研究未来全球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地球物理探测成为极地现场考察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并取得巨大成功,而航空地球物理的独特优势成为极地科考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第4个拥有极地航空地球物理科学考察能力的国家,并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期间完成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PEL)数千平方千米的航空地球物理探测任务。对于航空地球物理勘探而言,航空测点定位是首要而基础性的工作,本文针对航空地球物理测量中GPS定位数据后处理工作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软件对比试验,评价GPS后处理精度误差和应用效果,在试验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软件完成GPS数据和各地球物理方法数据的匹配连接,进而总结极地航空地球物理GPS数据后处理工作流程,形成实用化的极地航空地球物理GPS数据后处理方案,对后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