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马雪瑶  李钢  周俊俊  石金龙  胡敏  王娟  陈诺 《热带地理》2022,42(9):1462-1474
中国民间抱养行为由来已久,家庭送养的决策将完全改变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轨迹。囿于送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且相关研究匮乏,亟需系统性的剖析。文章基于公益平台寻亲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空间分析、数理统计以及地理探测器的方法,探究1981—2010年家庭送养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归纳送养决策的流程及原因机制。结果表明:1)送养主体为未满1周岁女童。2)送养人数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分布,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中部以及川渝地区。3)家庭送养原因以经济贫困为主,违反生育政策的影响次之。当家庭面临狭小的生育空间时,重男轻女的思想会被强化。4)地理探测器结果揭示,人口因素是影响送养空间分异最主要的原因,自然灾害、计划生育和经济因素在不同时期产生较大影响。5)基于理性选择理论提出了多尺度下的家庭送养的影响机制,认为家庭在作理性送养决策时,往往遵循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72.
夏海  李钢  周俊俊  于悦  杜梦佳  冯忱熹 《热带地理》2022,42(9):1534-1546
以拐卖犯罪的重灾区也是典型拐出源区的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为研究区,利用2008—2020年中国裁判文书审判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负二项回归检验等方法,探索西南地区拐卖犯罪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拐卖犯罪整体高发于2009—2014年,呈“三峰两谷”波浪形变化,“三峰”出现于2009、2012与2014年,而于2010和2013年出现“两谷”;最高发月份为12月,拐卖妇女次高发月份集中在3、6、7、9月,而拐卖儿童次高发月份为5、7、8、9月。2)空间分布上,拐卖犯罪呈显著的“东南—西北”轴线状分布,与川渝、云贵交界线高度吻合,省际交界区域是热点地域;省域空间分布以云南省为最,重庆市最次;微观地点多发生在人流量大的医疗、车站等场所以及乡村住宅附近。3)拐卖犯罪案发量受人口性别比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正向影响,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少年儿童抚养比和客运量具有负向影响;其中,人口性别比、客运量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对拐卖妇女犯罪影响更大。最后,基于影响因素分析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预防机制、强化打击机制3个方面提出防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3.
林喆  李钢  周俊俊  石金龙  徐锋  王莺莺 《热带地理》2022,42(9):1475-1487
基于Doe Network平台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美国1996―2021年失踪人口的基本特征、时空格局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美国失踪多发生在青少年(13~18岁)与成年时期(19~59岁),且失踪人口数量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男性失踪人数多于女性,但失踪高发年龄略滞后于女性;各种族中黑人面临着最大的失踪风险。2)时间上,自1996年以来,失踪人口的年际变化数量先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受气温和节假日影响,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为失踪高发期,2―4月为失踪的低谷期。3)空间上,失踪人口在州尺度上呈由沿海边境地区向内陆递减的特征,失踪高发区域随时间推移,自东、西沿海地区与南部美墨边境同时向美国内陆推进;县尺度上呈边缘集中成片,内部零星分散的特征。4)失踪人口数量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受地区人口流动性、人均GDP、生育率以及易失踪人群基数影响,人口环境因子与经济、社会因子结合后对美国失踪人口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增强,达到80%以上。5)人口失踪可用“社会失范理论”解释,社会目标和手段的脱节导致社会失范,进而诱发越轨行为,导致人口失踪概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74.
基于1985—2020年的321个副部级及以上犯案官员信息,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职务犯罪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犯罪行为的时空分异与关联网络,探讨犯罪发生的原因机制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表明:1)职务犯罪者男性远多于女性,初犯者以中青年为主,落马时多为中老年,犯罪类型以贪污、受贿为主,主要涉及能源行业与国企、事业单位。2)在时间上,初次违纪违法年份集中于1988—2008年,呈现“高位波动,集中三峰”特征;“落马”人数呈现“四峰两组,先小后大”态势,2011年后呈陡崖式上升,与社会经济变化和反贪腐力度有关。3)在空间上,职务犯罪者籍贯地多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且于山东、江苏、上海、天津、北京和河南、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出现热点;任职地集中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华中的部分地区,在京津冀、山西出现热点与大量集聚,在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存在部分集聚;任职地变化的犯罪者多为迁移至北京直至落马,也有36.57%的犯罪者落马时在其籍贯地工作;职务犯罪者犯罪行为的辐射效应呈现地缘关联和“熟亲信”纽带,形成具有个体生命轨迹特点的“移动犯罪网络”。4)职务犯罪的发生可用公共选择等理论进行解析,是犯罪者根据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犯罪成本与收益比较后的决策行为,亦可从人-时-空方面进行综合防控治理。  相似文献   
75.
利用鹤岗地震台及鹤岗矿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矿务局点、救援队点、大陆矿、鸟山矿等4个测点的背景噪声,得到鹤岗区域矿震的典型背景噪声特征及观测环境对矿震台网的影响特点,以及矿震台网所受具体干扰源的特征,并对矿震台网的监测效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76.
Two fundamental issues surrounding research on Zipf’s law regarding city sizes are whether and why this law holds. This paper does not deal with the latter issue with respect to why, and instead investigates whether Zipf’s law holds in a global setting, thus involving all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have mainly relied on conventional census data such as populations and census-bureau-imposed definitions of cities, we adopt naturally (in terms of data speak for itself) delineated cities, or natural cities, to be more precise, in order to examine Zipf’s law. We find that Zipf’s law holds remarkably well for all natural cities at the global level, and it remains almost valid at the continental level except for Africa at certain time instants. We further examine the law at the country level, and note that Zipf’s law is violated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or from time to time. This violation is mainly due to our limitations; we are limited to individual countries, or to a static view on city-size distributions.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Zipf’s law is universal, and we therefore must use the correct scope in order to observe it. We further find Zipf’s law applied to city numbers; the number of cities in the largest country is twice as many as that in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three times as many as that in the third largest country, and so on. These findings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big data and the science of cities.  相似文献   
77.
Existing solutions for analyzing one-dimensional (1-D) consolidation of unsaturated soil are only derived to cater to two extreme drainage conditions (fully drained and undrained).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explicit solution for 1-D consolidation of unsaturated soil with semi-permeable drainage boundar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of two independent stress variables an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proposed by Fredlund,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develop an 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 to calculate excess pore-water and pore-air pressures in an unsaturated soil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external loads. The developed general solutions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depth, z, and time, t. For the semi-permeable drainage boundary, eigenvalues and eigenfunctions in the space domain are developed. The technique of Laplace transform is used to solve the coupled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e time domain. The newly derived explicit solution is verified with the existing semi-analytical method in the literature, and an excellent agreement i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the newly derived analytical solution is more straightforward and explicit so that this solution is relatively easier to be implemented into a computer program to carry out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1-D consolidation of unsaturated soil.  相似文献   
78.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在其次级洼陷资福寺洼陷和梅槐桥洼陷南部新沟咀组下段(新下段)沉积了一套膏盐岩层。通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含膏盐岩系地层的岩性、电性及物理性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剖面资料及正演模拟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膏盐岩与泥岩互层表现为强振幅;砂泥岩互层表现为中振幅;质纯的泥岩振幅最弱。应用井点预测与均方根振幅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下段膏盐岩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下段膏盐岩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较为局限,相对于沙市组具有明显的向南迁移萎缩的趋势,物源、构造和沉积环境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南京郊区大气氮化物浓度和氮沉降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南京郊区的大气氮化物污染状况,进而估算其大气氮沉降通量,2005年6月-2006年5月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气象园进行了大气、气溶胶和雨水样本的收集,同步进行近地面气象观测.在实验室分析大气氮化物NOx、NH3和有机氮浓度、总悬浮颗粒物(TSP)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有机氮的质量浓度、雨水中NO-3、NO-2、NH+4离子和有机氮的质量浓度,利用气象资料和大叶阻力相似模型计算大气氮化物的干沉降速度,进而定量估算大气氮沉降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南京郊区大气中有机氮浓度水平较高,无机氮(氨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水平较低.大气氮沉降量较大,且湿沉降和有机沉降贡献率占主导地位,这取决于本地区的下垫面和污染状况,同时也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0.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更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际情况,指出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快速、稳定、可持续的框架数据更新机制。对快速更新必备的条件、更新策略及技术流程进行研究,并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实践得出结论:作为省级服务平台,现有的更新体系能很大程度上保证现势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能够高效高质地提供各种所需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