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558篇
测绘学   248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127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RANS方法,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不同顺流向与横顺流向固有频率的比值(即固有频率比,fnx/fny)条件下低质量比圆柱体的双自由度涡激振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圆柱体的质量比为2.6,雷诺数范围为2 500~18 750,相应的约化速度范围为2~15,包括了经典试验中出现的整个锁定范围。通过研究发现,固有频率比是影响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随着固有频率比的增加,响应幅值逐渐降低且向更高的约化速度偏移;在低约化速度范围内,固有频率比对顺流向和横流向振动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升力频率有较大影响,从而得到各种不同偏向的8字形轨迹;最后对不同固有频率比条件下的尾涡模式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对应不同约化速度时的尾涡模式。  相似文献   
52.
海洋信息技术是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本文主要概述自2015年以来,围绕海洋观测监测、海洋物联网、海上通信组网、海洋信息基础设施、海洋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并对后续发展提出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鉴别特征。方法:参考已有生药鉴别,以及乌贼科权威分类学文献,在对来源准确实物标本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结合体式显微及成像技术,对海螵蛸药典品——金乌贼和无针乌贼,与近似基原品种——白斑乌贼和目乌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形态鉴别研究,归纳总结了适用于药材和饮片的鉴别特征,并制定了检索表。结果:海螵蛸《药典》品与其近似基原品种在背面的纵肋、腹面的纵槽、横层纹的峰形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补充完善了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重要鉴别特征,为海螵蛸的监督检验和标准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平原地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抽稀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瓶颈。为了使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更好地服务等值线等数据的生产,发挥其高效和高精度的优势,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并通过对比分析现有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存在的优缺点,如系统抽稀、格网抽稀、TIN抽稀和坡度抽稀等算法,结合平原地区激光点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了更适合平原地区点云数据的抽稀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测试和试生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应用项目精度约束下保证数据质量,减少了后期数据处理应用的难度,提升了后续成果数据的质量,提高了作业生产效率,对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为及时掌握领海基点及其标志建设、领海基点海岛开发利用以及领海基点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等状况,文章采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摄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对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标志、地形地物、植被、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开发利用状况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状况总体较好,周边海域海水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部分领海基点海岛出现海蚀崖、海蚀沟和岩体裂缝并有海钓活动痕迹,部分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由于风暴浪的冲击存在局部损毁的现象。后续应对损毁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开展整修和维护工作;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常态化监测;在掌握海岛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机制,开展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积极与利益相关部门开展联系和沟通,形成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协调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6.
曲铭  于定勇  王世林  康骁 《海岸工程》2020,39(2):111-118
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理论和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型,将模拟波形与波浪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了模型可靠性,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5种不同前墙结构OWC气室在不同波高、周期时的出气口速度和气室内空气压强。基于模拟结果,从波能-动能转换效率和气室内空气压强角度分析了前墙结构对OWC气室的捕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传统的直立型OWC气室,采用合适的前墙结构可有效提高OWC气室的捕能效果;相比三角截面(20D型,30D型)和矩形(Y型)截面前墙,采用椭圆截面(20TY型,30TY型)的前墙结构的捕能效果更优,且在周期较大(1.6和1.8 s)时其作用更显著,其波能-动能转换率相对Y型前墙结构气室平均提升37%;5种前墙结构不同的气室中,20TY型和30TY型前墙结构气室的捕能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7.
保证Cd的高回收率以及彻底的Sn干扰去除是获得精确镉同位素组成的前提,目前报道的多种Cd分离与纯化方法获得的Cd回收率有较大差异(42.6%~99.8%),且去除Sn干扰的效果也不同(去除率在87.8%~97.4%之间),Cd回收率和Sn去除率均不理想。本文对前人报道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发现0.1 mol/L氢溴酸-0.5 mol/L硝酸是分离Cd和Sn的有效试剂,增加该组混合酸的用量可淋洗出样品中更多的Sn且不会损失Cd,当混合酸的淋洗用量增加至30 mL时,Sn的淋洗率达到99.8%以上,Cd的回收率亦达到99.0%±0.5%,可满足土壤样品镉同位素的测定要求。本工作为获得高精度的镉同位素组成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土壤环境中镉的污染来源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8.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13年开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铬、镍等重要矿种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文章即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主要进展包括: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覆盖全自治区的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共划分出34个Ⅳ级成矿亚带;对内蒙古铁、铜等11个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述,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做了归纳,认为全区70%以上的矿床数量和资源储量均集中在Ⅲ_5、Ⅲ_6、Ⅲ_8、Ⅲ_10和Ⅲ_11五个成矿区带。此外,不同矿种甚至同一矿种,由于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在不同的三级区带中的分布也不一样。主要成矿期为元古宙和中生代,次为太古宙和晚古生代,不同矿种的重要成矿期也不完全相同。从区域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古大陆边缘裂谷带以白云鄂博式铁_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而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则以产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为特点。  相似文献   
59.
内蒙古火龙沟铅锌矿床是近期勘查发现、预期可达中型规模以上的铅锌矿床之一,笔者对该矿区的侵入岩——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_Pb定年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_Pb定年结果为(224.0±2.5)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龙沟正长花岗岩体具有明显富Si O2和ALK、贫Mg O和TFe的特点,A/NK-A/CNK图解显示正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富集LREE,亏损HREE的右倾型,LREE/HREE=8.04~10.40,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花岗岩锆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为820℃,属于高温花岗岩,以上地球化学特征和高温的特点表明该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笔者认为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垮塌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0.
康媛  孙卫  盛军  时建超  刘艳妮  赵婷 《地质论评》2016,62(1):103-110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具有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特征,晚白垩末期储层达到最大埋深,此时下部芦草沟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达到最大,随着油气持续向储层充注,此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可达30.33~50.74MPa。本文从引起油藏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成岩作用中的"耗水作用"以及矿物蚀变引起的自生体积缩小等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降低,其中溶蚀作用中矿物蚀变所形成的"耗水作用",使地层压力下降24.4%~37.1%,是造成储层异常低压的首要因素,同时矿物蚀变导致自身体积缩小并导致储层压力下降16.5%~24.8%,地层温度降低和构造运动对储层压力降低影响相对较弱,降低幅度分别为7.9%~8.6%和4.8%~8.1%。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下降17.45~37.85MPa,最终形成现今异常低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