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等指标,从全国和分区角度揭示了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24.6×103 km2,耕地面积共减少4.9×103 km2,林草用地面积共减少16.4×103 km2。2010-2015年与2000-20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分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东部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变化速率有所下降;中部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增加;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加速,耕地面积增速进一步加快,林草面积减少速率增加;东北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持续缓慢,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水旱田转换突出,林草面积略有下降。从“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布局来看,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国土空间格局管控要求基本吻合;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面临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实现有效保护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82.
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精细化遥感探测方法和高精度的数据产品,全国尺度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仍显不足。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网络爬虫数据、OSM地图数据和环境专题数据等信息,发展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专家知识参与获取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遥感识别和精细化制图的技术方法,研发了1990、2000、2010和2020年共4期的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分布数据产品及2010—2020年场地植被恢复信息数据产品,作为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组成部分(CLUD-Mining)。CLUD-Mining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数据产品平均精度为91.75%;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开发建设的面积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发展趋势,1990—2010年,面积增长速度从55.22 km2/a上升到95.51 km2/a,而2010—2020年呈现负增长,平均每年减少27.28 km2;此外,2010—2020年场地植被恢复面积达746.76 km2,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和西南区;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分布格局逐渐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本研究对提升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场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3.
基于信噪比加权的丹麦法抗差导航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接收机自主完备性算法(RAIM)中粗差探测和剔除最为关键。针对原有算法的不足,提出将基于信噪比加权丹麦法用于接收机自主完备性监测中。利用迭代最小二乘估计对故障卫星进行降权处理,以达到隔离的效果。对算法进行数学建模,描述了算法的流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且精度也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基于MODIS数据的2002~2006年中国陆地NP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2~2006年MODIS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得出5 a间全国年均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1.5 PgC;5 a全国NPP组成分析显示,NPP绝大部分集中在0~300 gC/m2区间,所占比例约为70%~85%;全国大部分地区年NPP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受城市扩张、新增工业用地等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5.
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流域的水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由于鄱阳湖湖区面积广,内部差异大,单一的悬浮泥沙反演模型不足以准确反演出湖区的悬浮泥沙浓度。以实测的反射光谱数据、泥沙浓度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后的反演模型,即根据实测数据的光谱形态特征分类出5种典型的水体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分类后的各类水体分别建立各自合适的反演模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基于水体分类的经验模型反演达到满意效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00217g/L,平均相对误差为3.022%。基于分类后的经验反演模型适用于鄱阳湖悬沙浓度分布的监测研究,有助于更加宏观、准确的掌握鄱阳湖泥沙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为保持鄱阳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6.
2017年洞庭湖特大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燕鹉  马忠红 《水文》2019,39(3):92-96
2017年6月22日至7月1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暴雨在湘水、资江、沅水及洞庭湖区来回摆动,三水(湘、资、沅)及湖区周边洪水接近于同时入湖,造成了洞庭湖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入湖洪峰出湖洪峰均为1954年以来最大。  相似文献   
87.
基于实测高光谱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光谱差异波段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润元  曾帅  赵哲  肖阳 《湖泊科学》2017,29(6):1485-1490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有效解决湿地植被种类的精细识别和分类提供了可能.通过实地测取鄱阳湖湿地5种植被的高光谱数据,在对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误差范围和植被光谱均值差的植被光谱差异波段提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包络线变换前后的光谱曲线提取植被的光谱差异波段,最后利用马氏距离法检验植被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本文中的方法有效提取了植被光谱差异波段,其中变换前光谱差异波段分别为663~688 nm,变换后为581~636、660~695和1225~1236 nm.在光谱差异波段范围内,同种植被的马氏距离值小于异种植被的马氏距离值,可有效对植被进行识别.研究结果为湿地植被分类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湖泊湿地植被以及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川中南充盐盆是四川盆地最大的次一级含盐盆地,区域内钾盐具有成盐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深、岩性复杂等特点,目前尚未建立一套适用于研究区的钾盐地球物理评价方法。以地球物理勘探原理为基础,结合测井、录井、地质、地震等资料,分析和总结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分布范围,根据杂卤石"三高一低"的特点,建立杂卤石测井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优选伽马和声波速度作为敏感参数,建立了杂卤石的地质—测井—地震三位一体井约束地震反演识别方法,并以广参1井为例,预测杂卤石的空间展布情况。最后结合地震反演结果圈定出广安地区为杂卤石沉积的最有利区域。在实际应用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研究区的杂卤石预测方法,为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江小均 《地质通报》2017,36(11):1893-1918
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陆内造山运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地质影响。虽然前人对燕山运动的研究已近百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燕山造山带的陆内造山过程仍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选取燕山西部尚义盆地开展了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盆地充填序列、岩相、沉积环境、物源的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岩相古地理,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型,并探讨了燕山造山带陆内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根据沉积岩区岩相组合填图方法,绘制了1∶5万组-相级岩相分布图。燕山西部尚义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演化记录了燕山造山带造山前伸展、同造山挤压和造山后伸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0.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是科学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的“坚持可持续、提升竞争力”要求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已有农业区划的单一目标和单一类型划分问题,以宁夏为例,基于农业相关的耕地、气候、水、地形、地貌、项目布局、生态规划等空间数据,采用地理学综合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动态与静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农业与生态结合的13项多维指标体系,提出了合理且可操作的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了包含过渡类型的一级区划(7大类型:重点开发区、“重点+限制”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保护+限制”开发区、“限制+重点”开发区、“限制+保护”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和二级区划(24个亚类),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是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之后,首次实现在省(区)级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划分,可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项目的科学布局和精准投入提供重要依据,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工作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为其他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