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2篇
  免费   1229篇
  国内免费   1675篇
测绘学   640篇
大气科学   680篇
地球物理   862篇
地质学   2947篇
海洋学   91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409篇
自然地理   55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A real case stud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opical Storm (TS) Haima (2004)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EC) is carried out numerically since,after landfall,Haima (2004) (as an EC) brought severe weather to a large area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in China during 13-16 September 2004.With the linear diagnostic model (derived in a previous study) for the tangentially-averaged radial-vertical circulation within vortices moving on the spherical Earth,Haima’s (2004) life cycle is reconstructed noticeably well.Therefore,the major contributor could be identified confidently for Haima’s (2004)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based on the diagnostic model outputs.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shows that up to a 90% contribution to the innerregion updraft and a 55% contribution to the upper-layer outflow come from latent heating during Haima’s (2004) TS stage.Up to a 90% contribution to the inner-region updraft and nearly a 100% contribution to the upper-layer outflow come from the upper-layer eddy angular momentum advection (EAMA) during Haima’s (2004) EC stage.Representing the asymmetric structure of the storm,the predominantly posi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upper-layer EAMA to Haima’s (2004) transform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shaped westerlies in the upper layer with two jets.One jet in the cyclonic-curvature area carries cyclonic angular momentum into the storm,and the other jet in the anticyclonic-curvature area carries anticyclonic angular momentum out of the storm.Consequently,the newly-increased cyclonic tangential wind is deflected by the Coriolis force to the right to form the upper-layer outflow accompanied by the central-area rising motion,leading to Haima’s (2004)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after its landfall.  相似文献   
99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辐射)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光谱和干涉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  相似文献   
993.
白龙江中游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汶川大地震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排查资料,统计分析了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区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了其分布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在较大程度受坡度、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灾后重建场地选择和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平面SV波在层状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周围的散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了入射平面SV波在层状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周围的散射问题.问题的解答包含自由场和散射场两部分.自由场可由直接刚度法求得,散射场由层状半空间中斜线荷载动力格林函数来模拟.文中以入射平面SV波在基岩上单一土层中沉积谷地周围散射为例研究了土层和沉积谷地周围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土层的动力特性,平面SV...  相似文献   
995.
节点刚度对单层柱面网壳地震响应及内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采用壳单元Shell163建立了单层柱面网壳模型,同时利用壳单元模拟了焊接空心球节点,并通过计算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合理性。然后,通过调节空心球节点的厚度,考察了节点刚度变化对单层柱面网壳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震作用下节点刚度变化对网壳节点响应与杆件内力的影响均较大,建议在进行此类结构的动力分析时考虑节点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了台网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情况,以及海城、伊通4.3级地震强震记录的获取情况,指出了台网现行维护方式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海洋地球物理空间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引入到海洋地球物理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上来,探索一套适合于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和科研工作的空间数据仓库构建方法.本文重点从数据提取工具、空间数据仓库和应用服务器等几个方面对海洋地球物理空间数据仓库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现海洋地球物理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向用户提供便捷、直观、高效的面向应用主题的空间数...  相似文献   
998.
西秦岭北缘断裂破裂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最新地质考察和历史地震考证结果,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从东到西可划分为宝鸡、天水、武山、漳县、黄香沟和锅麻滩共6个次级断裂段。上述断裂既具有单段破裂,又具有多段组合破裂的特征。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对这6个单段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其中黄香沟段和漳县段发生单段破裂的可能性最大,天水段发生单段破裂的概率次之。若发生组合破裂,黄香沟段和漳县段组合破裂可能性大。同时,根据沿断裂带的b值扫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黄香沟段和天水附近应力积累较高,这两个地区应是未来发生强震的主要段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9.
龙岗火山区尾波Q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龙岗火山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内的41次Mt.≥1.6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龙岗火山区的尾波Q值,得出尾波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2.65±7.53)f(0.845 9+0.164 2),具有以低Q值高η值为特征的火山构造活跃地区的尾波...  相似文献   
1000.
首先介绍了闪电形成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取反射率因子、环境等温层高度、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对应垂直高度变化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来构建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其次,利用2007年广东新一代雷达和闪电定位系统收集的大量强对流资料,对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应用评估.对于138个风暴样本,CSI为69%,POD为89%,FAR为25%,空报较多.利用雷达垂直剖面资料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算法漏报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雷达天顶盲区的影响,使得该区域内的风暴垂直探测严重不足;二是环境等温层高度的估算存在困难,实际操作中选择了探空资料-15℃层的平均高度值.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风暴虽然达到或超过了反射率因子阈值,但是其强反射率因子核区在垂直方向上伸展不够,相对较薄,说明垂直运动不够充分,难以将水凝物输送到较高的环境等温层高度上,从而不会产生闪电.最后,根据误差分析对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改进.一方面增加反射率垂直梯度因子的判别,减少因风暴垂直发展不足所造成的算法空报;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环境等温层的高度,选择7 000 m替代此前的7 757 m.再次利用前面构建的强对流资料集,评估算法改进后的效果.改进后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空报率,空报单体由此前的31个减少到23个,FAR由25%降低至19%,但CSI则从69%增加到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