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1264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3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廖静娟  薛辉  陈嘉明 《遥感学报》2020,24(12):1534-1547
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随着Cryosat-2观测数据的日益丰富和处理技术的提升,可以有效监测更多湖泊的水位变化信息。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噪声去除技术、改进的波形重跟踪处理算法(ImpMWaPP)和误差混合动态模型为一体的高精度湖泊水位序列提取方法,利用Cryosat-2 SARIn数据获取到133个青藏高原湖泊2010年—2018年的高精度水位序列,并分析了这些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上,青藏高原湖泊的水位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2003年—2009年趋缓,年均变化率0.159 m/a。从地域分布上,北部湖泊的水位上升最为显著,而南部湖泊的水位则趋于稳定。从时间上,2010年—2012年和2016年—2018年,大多数湖泊的水位呈现快速上涨,而其他时间水位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2.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 1 95 9,1 975 - 1 982年及 1 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 :除海底坡降外 ,由 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 N,NE向的浙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的重要外力之一。用近岸均质模型和远岸双层模型的涡度方程定性讨论了冲淡水的转向机制  相似文献   
133.
影响黄体酮促两种沼虾卵巢发育作用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1月给不切眼柄的日本沼虾注射黄体酮和滴加黄体酮,对其卵巢发育无明显的作用,切眼柄组比不切眼柄组有更多的虾达到较成熟的卵巢发育期,而切眼柄又注射或滴加黄体酮的组又比仅切眼柄的组有更多的虾达到较成熟的卵巢发育期,结果表明,眼柄内的激素可抑制黄体酮对卵巢发育的作用,10^-9M和10^-12M黄体酮可使体外培养的罗氏沼虾II和Ⅲ期卵巢的卵母细胞直径显著增大或非常显著地增大,而这2种浓度的黄体酮对I期和IV期的卵巢的卵母细胞的直径都无增大作用,10^-9M和10^-2M的黄体酮可使体外培养的罗氏沼虾Ⅱ期和Ⅲ期卵巢的总蛋白合成较对照组非常显著或显著地增加,而这2种浓度的黄体酮对I期和IV期的卵巢的总蛋白合成都无增加作用,结果表明黄体酮对卵母细胞的作用是有发育期的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34.
低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3-4月在山东日照市代家村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仔虾,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仔虾对不同低盐度突变的幅度及速率的适应能力,并对在不同盐度突变后仍能存活的仔虾体内的18种氨基酸、14种脂肪酸及5种维生素的含量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降盐的工范围为3/d-5/d时,部分仔虾可在盐度为零的淡水中存活数天。盐度的变化对仔虾体内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5.
茂名地区海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7年3月16日至4月29日期间,在广东茂名海洋气象科学实验基地对海雾进行了连续观测,共取得51个雾滴谱样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茂名地区海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观测分析表明:茂名地区海雾的雾滴谱分布符合Junge分布,平均数密度为57.1个/cm3,平均含水量为0.018 3 g/m3,算术平均直径为4.7μm,算术峰值直径为2.9μm。文中还比较了雾和轻雾情况下雾滴谱分布的不同特征,分析了能见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6.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10月在椒江口共布设6条潮间带采样断面,每条断面在中潮带上区、中区、下区和低潮区各设1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的关系,选用Wilson-Shmidabeta多样性测度方法,对以下3种空间环境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断面内垂直环境梯度;(2)河流到海洋的环境梯度;(3)河口两岸间的距离梯度。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对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采样站位数的增加,物种数呈增加趋势但增速渐慢,同时beta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2)不同的潮区间隔下的be-ta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3)在北岸和南岸,随着断面间距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均呈升高趋势,而且与各断面的沉积物粒度、油类含量呈显著相关;(4)椒江口为喇叭形河口,随着河口两岸断面距离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7.
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数值模型及在南海北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沉积盆地的定量模拟研究中,建立各种数值模型是研究的基础。由于裂谷盆地在科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上的重要性,对其数值模型的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提出了众多理论模型。本文选择影响较大的或对南海被动陆缘研究有重要作用的数值型进行介绍,包括最基础的McKenzie瞬时拉伸模型,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限时拉伸模型、单剪伸展模型、挠曲悬臂梁模型、伸展随深度变化的模型和多幕拉伸模型。重点介绍各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应用条件、盆地演化的数学表达式,分析各模型之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文中还列举了南海北部的一些研究实例,以帮助深入理解不同数值模型的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8.
对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囊对虾的4个养殖群体广东群体(GD)、台湾群体(TW)、福建群体(FJ)和浙江群体(ZJ)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后分析。经比对获得552bp的核苷酸序列,发现了52个变异位点,得到了50种单倍型。广东、台湾、福建和浙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依次分别为0.0082、0.0044、0.0137、0.0045,各群体均存在较好的单倍型多态性和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各群体间保持着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福建群体与其它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采用MEGA软件计算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福建群体与广东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012,台湾群体与浙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5。以其它4种对虾为外群构建了4个群体的NJ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台湾群体与浙江群体最先聚为一组群。  相似文献   
139.
2008年3月16—19日,在广东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连续观测了海雾的雾滴谱、数浓度等微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并结合同期的气象观测与分析数据,进行了海雾中低能见度成因的天气学分析。研究表明,海雾发展过程中含水量有着上下起伏变化的特点;直径10μm以上雾滴的增多是含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含水量的增大,雾滴谱分布有向大雾滴方向增宽的趋势,其峰值高度也不断增大。在相同的含水量区间,不同的大气能见度样本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谱分布特征;在相同高数浓度区间的情况下,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含水量的增大。而海雾过程中低能见度的出现,是众多天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地面天气图上的均压场范围更大,大气低空及地面风速小,大气低层处于弱不稳定状态,以及高湿度层主要在近地层等等。  相似文献   
140.
冬季刺参养殖环境与肠道内细菌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冬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水、底泥、附着基)及刺参肠道内的细菌菌群进行了分析。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测得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底泥、附着基和肠道细菌数量分别为0.75×102~1.4×104cfu/mL、8.7×104~8.1×105cfu/g、3.8×105~2.8×106cfu/g、7.1×105~1.5×107cfu/g;根据形态学差异从培养所得的细菌中筛选得到22株菌,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I和Msp I对所分离菌株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这22株菌被分为8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OTU2与OTU3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种数的30%和20%;此外,作者对不同环境培养所得的优势度最高的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优势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及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沉积物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附着基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肠道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splendidus)、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通过对冬季刺参池塘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和优势菌鉴定,为筛选低温益生菌和防治刺参疾病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