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8篇
  免费   3275篇
  国内免费   4201篇
测绘学   1387篇
大气科学   3047篇
地球物理   4160篇
地质学   8750篇
海洋学   2202篇
天文学   605篇
综合类   1682篇
自然地理   226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917篇
  2021年   1032篇
  2020年   884篇
  2019年   995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931篇
  2016年   997篇
  2015年   890篇
  2014年   1095篇
  2013年   1076篇
  2012年   1092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1077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916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623篇
  1998年   518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印尼贯穿流的诊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球大洋二维的自由表面诊断模型并采用气候态Levitus(2001)温盐资料及COADS风应力资料估算印尼贯穿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的Karimata海峡出流量对印尼贯穿流有显著的贡献,印尼贯穿流的平均流量为16.6Sv,流量在6月最大(18.5Sv),4月最小(12.7Sv)。与其它模式结果和观测结果一致的是,Makas-sar海峡流量在7月最大(13.8Sv),1月最小(0.2Sv),其年平均流量为6.7Sv;Karimata海峡是南海南部最大的出水口,年平均流量为2.6Sv,爪哇海水在5—9月之间流入南海,其它月份南海南部水流入爪哇海;Timor海峡是印尼贯穿流最大的出口;Lombok流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半年周期。通过模拟计算结果,结合动力计算,获取了Makassar海峡经向速度的垂向结构,结果显示Makassar海峡的经向速度有明显的垂向切变,100m层次的南向速度为30—35cm.s-1。  相似文献   
102.
南海甲藻卡氏前沟藻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密度接种;最适宜培养的环境条件盐度为34,温度为26℃,营养盐浓度为2K。在温度为18—30℃、盐度为26—42、K培养液浓度系列为1/16—2 K的条件下都可存活,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0.958分裂.d-1,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7.27×105cells.ml-1。实验结果与属温带的胶州湾同物种对比,表明该藻种生长特性与温带品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3.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依据东海陆架北部 2 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 ,就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细粒级部分以 <0 .0 16 mm为优势粒级 ,可占到总细粒级沉积物的 75 %以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以细于 0 .0 0 8mm粒级的沉积物占据优势 ,长江口泥质区则以 <0 .0 16 mm粒级的沉积物为主 ,两泥质区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4.
有风浪太湖水体的光照传输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启铭  杨平 《海洋与湖沼》1993,24(3):286-293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的近似解方法和光照传输的累加原理,建立了包括水面风浪效应、水中悬浮粒多次散射和底泥反射的垂直分层水体的光照传输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和太湖悬浮粒实测资料,计算和讨论了太湖水体中光照随水深的变化以及悬浮粒浓度、风浪和太阳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粒的多次散射所形成的漫射光是湖水中光照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水体的下层,漫射光甚至是光照的主要构成部分。风浪对水中光照的影响则主要在天顶角大于70°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此时风浪水体对太阳直接辐射和全辐射的反射率比平静水面都有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5.
1990年7~8月,舟山地区的对虾养殖场暴发了流行性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作者根据这一病情,对病虾的主要器官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病虾鳃丝细胞中有支原体感染。寄生部位为鳃呼吸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核周腔。支原体多形态,呈近圆形、细长条形不等,无细胞壁,仅有单一膜包围,中心为一电子密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6.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three major taxa—— Copepoda, Chaetognatha andSiphonophora of May-June 1986, July-August and December 1987,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the indicator species of zooplankton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waters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the abundance of copepods, chaetognaths and siphonophores arecurred in the continent area northwest of Taiwan and the south-centre sec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 which are the mix front of different waters. Zooplankton in the water area inside of Ryukyu Islands presented low abundance and high diversity. There are clea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rength or weakness of different water masses and fronts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variations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zooplankton in the study area is complex and var  相似文献   
107.
陈峰  蔡锋 《台湾海峡》1992,11(4):339-344
本文根据南海深海盆地三个沉积柱样的粒度结构、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深讨了南海深海盆地细粒沉积物的浊积现象。结果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斜坡上KL37孔的浊流沉积现象并不明显;位于陆架斜坡和深海盆地交界处的KL29孔存在着大量的浊积层,属于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环境;位于南海盆地中部的KL91孔虽然已属于远洋性沉积环境,但除出现火山灰沉积外,浊流沉积作用仍然是相当活跃的。  相似文献   
108.
以Ba为指标反演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沉积物中的生源Ba通量与有机碳通量有着惊人的相关性,因此Ba很适合作为古生产力的指标。概述了Ba与生产力的相关性原理.对反演过程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沉积环境、海水中的Ba浓度、沉积物堆积速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模型并对模型发展方向作了预测。认为生源Ba形成机制和沉积环境中干扰因素扣除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指出在我国开展以Ba为指标的古生产力研究对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3种鲍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引自日本的盘鲍 (H aliotisdiscusdiscus)、皱纹盘鲍 (H.discushannai)和大鲍 (H.gi-gantiea) 3个自然群体的线粒体 DNA 1 6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分析了 52 8bp的碱基序列 ,结果显示 :3种鲍的基因序列中 A+T含量为 56.74%~ 57.1 2 %。 3个自然群体间碱基片段序列差异不显著 ,盘鲍与皱纹盘鲍、大鲍彼此均仅有 1处核苷酸检测到变异 ,皆为碱基转换 ,同源性为99.81 % ;皱纹盘鲍与大鲍有 2处碱基转换 ,同源性为 99.61 %。 1 6Sr RNA基因在鲍属内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0.
由青岛海洋大学牵头,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信息技术总站、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参加并共同完成的“中国沿海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获得重要成果。 该项成果是以青岛海洋大学陈宗镛教授为首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