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measurements at 200,500 and 800 m from moored current meters with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March 17 to April 15 at the mooring station (20°49′57″N, 120°48′ 12″E) and the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in the Luzon Strait during the spring of 2002 cruise, the circulation in th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762.
驳船横荡运动下海洋立管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浮式生产系统下立管的受力情况复杂,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两端固支或简支的情况。本文则以水面驳船的横荡运动作为立管上端的动力边界条件,将Matteo Luca Facchinetti的尾流振子模型与考虑外流涡激振动作用下海洋立管运动微分方程相结合,得到管道与流体的耦合振动方程,用Hermit插值函数将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并用Newmark时程分析法及迭代法求解,得到管道各点的位移时程曲线。结果表明:立管的振动频率主要由上端驳船的运动频率所确定,随着驳船运动频率的增加,立管中点的位移幅值先增加后减小;在有动边界存在的条件下,改变外流流速对立管中点的位移幅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63.
1IntroductionAlotofworkonthestudyofthecircula-tionintheHuanghai(Yellow)Sea(HS)andEastChinaSea(ECS)hasbeenmadeandreviewedbyscientists,suchasSu(1998),Suetal.(1994),Guan(1985),YuanandSu(1983,2000),Yuanetal.(1997,1988,1994,2001),Tangetal.(2000)andsoon.Inthispapertheseworks willnotbereviewedagainduetolimitationofpages.Thejointinvestigationontheair-seainteractionprocessofcycloneoutbreakoverthesouthernHuanghaiSeaandEastChinaSeawascarriedoutinthecooperativestudybytheChinese(in-clusiveofTaiwa…  相似文献   
764.
海底输液管道内流、轴向力和压强对允许悬空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底悬跨段输液管道为研究对象,考虑管内流体流动及管道轴向力和压强的作用,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导出管道振动微分方程。由于内流流速项的影响,使得导出的管道振动微分方程不能用振型分解法直接求解,故本文将解表示为具有正弦和余弦的对称和反对称的各个空间振型的总和,从而求出悬跨段管道固有频率。为防止管道发生横向涡激振动,用约化速度作为控制条件,求解出管道允许悬空长度。结果表明,管道允许悬空长度随着内流流速、轴向压力和管内压强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轴向拉力的加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65.
1 .Introduction Risers ,in deep water and strong current environments ,are prone to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VIV) .Vortex-inducedforces may excite the risersintheir normal modes of transverse direction.Un-der the“lock-in”condition,large resonant oscill…  相似文献   
766.
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磷脂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葛氏长臂虾的总脂和磷脂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磷脂组分、总脂和磷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葛氏长臂虾的磷脂组分以PC和PE为主,磷脂含量为8.59‰-8.98‰,占总脂的33.76%-35.72%;与大豆和蛋黄的磷脂相比,葛氏长臂虾总脂和磷脂含有更多的PUFA,而虾磷脂中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EPA与DHA之和要高于其总脂。  相似文献   
767.
组合评价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杰  楼志牙 《地下水》2007,29(3):67-68,121
基于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对于水质评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将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组合,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各评价方法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函数值评价出各样本的优劣.通过对评价实例的对比分析,表明该组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68.
楼涛  汪学军  王士财 《地球化学》2007,36(4):363-367
在不同照射时间、pH和溶解氧浓度下,研究了从加拿大魁北克省Rimouski河提取的黄腐酸(RRFA)在模拟太阳光照射过程中对苯并(α)芘结合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RFA经模拟太阳光照射后,其与苯并(α)芘的结合系数KOC下降.光化过程中RRF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SUVA270与KOC之间有良好的指数回归关系.在pH 4.1~8.0范围内,以光照后的pH条件下测定照射样品的KOC,KOC平均下降47.4%±17.4%;以光照前的pH条件下测定照射样品的KOC,KOC平均下降48.7%±16.9%.溶解氧浓度的升高能加速RRFA的光氧化降解过程,与相应的未照射样品相比,空气饱和与氧气饱和条件下照射后的KOC分别下降30%和74%,氮气饱和条件下照射后的KOC升高122%.  相似文献   
769.
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高级变质带中广泛发育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透镜状和条带状的浅色脉体,主要有含Al2SiO5的淡色花岗岩脉、白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和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这3类脉体的A/CNK=1.1~2.14,属于S型花岗岩。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白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含Al2SiO5的淡色花岗岩脉,SiO2的含量增高,Al2O3、Na2O、K2O的含量降低。在NKFMASH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上进行相平衡分析和熔体成分计算表明,含Al2SiO5的浅色花岗岩脉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脉的熔体形成与蓝晶石型变质带的抬升降压过程有关,其熔融温度没有超过白云母脱水熔融反应,并且含Al2SiO5的淡色花岗岩脉不是由生成的熔体直接结晶形成的,而需要经历一定的碱性组分随流体迁移丢失;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的熔体形成主要以增温为主,并与白云母脱水熔融反应有关。十字石的脱水熔融反应对熔体形成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770.
安徽沿江地区地处长江深大断裂带的中部,构造上隶属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 T_2—J_2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在 J_3—K_1时期,区内发生了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碰撞后到岩石圈拆沉背景下的造山后岩浆活动和相应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碰撞后到造山后火山-侵入杂岩组合。碰撞后岩浆活动大致发生在125~145Ma,铜陵地区辉长岩包体和大量堆积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富碱岩浆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繁昌盆地中的中分村组和赤砂组火山岩以及南部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过铝质的长英质岩套;由中部铜陵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和北外带侵入岩等构成的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系和由铜陵地区的中基性侵入岩、庐枞盆地龙门院组和砖桥组火山岩、宁芜盆地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火山岩以及沿长江两岸呈 NE 方向分布的富碱岩浆岩构成的橄榄安粗岩系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准铝质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岩套。造山后岩浆作用大致发生在105~125Ma。宁芜地区辉长岩的侵入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宁芜和庐枞地区过碱性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由繁昌盆地蝌蚪山组火山岩和庐枞盆地双庙组火山岩以及宁芜盆地辉长岩侵入体组成的碱性岩系和由庐枞盆地浮山组火山岩和宁芜盆地娘娘山组火山岩组成的过碱性岩系属于造山后碱性-过碱性火成岩岩套。与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相对应,在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发生了两期壳幔相互作用。其中早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上部圈层的底侵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晚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下部圈层的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微弱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