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1篇
  免费   1860篇
  国内免费   2827篇
测绘学   1282篇
大气科学   1070篇
地球物理   1424篇
地质学   5145篇
海洋学   1404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682篇
自然地理   132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708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滴滴涕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DDE为主。DDT的组成表明,土壤中DDT主要是过去输入环境的DDT及其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的DDT输入。生态风险评估则显示该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2.
Glaciers, formed by snowfall and characterized by movement and size, are the most sensitive indicators to climate change. The ice formation of glaciers (the processes, mechanisms and result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snow to ice) can indicate the growth conditi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ers. Its spatial variation can also reflect glacier change, and further reveal climate change. Studies on ice formation of glaciers in China were initiated in 1962, when Xie and others studied the ice formation of Glacier No.1 at the Urumqi River head, Tianshan Mountain. Other researchersfollowed suit and did studies on ice formation of glaciers in Qilian Mountain. As time goes by, the concept of ice formation came into being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glacier zones, and the studies of ice formation of glaciers in China since the 1960s. These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Qilian Mountain, Tianshan Mountain, Altay Mountain, and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Himalaya Mounta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and Hengduan Mountain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ce formation studies, the limitation and deficiency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7, 22(4): 386–395 [译自: 地球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33.
134.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5.
为处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产生的碱性滤液,本文采用水热法,考察了氢氧化铝溶解时间、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碱比对钾霞石产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合成钾霞石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铝溶解时间为1.5 h,晶化时间为4 h,晶化温度280℃,水碱比为1.8。XRD结果表明,产物为钾霞石粉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Al(OH)3中的Al在水热条件下进入到Si—O骨架中形成了Si—O—Al官能团,从而印证了钾霞石的合成。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比表面积为5.18 m2/g,平均孔径为32.98 nm。实现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剩碱性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并为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提供了一种母液循环的思路,使水热制备钾霞石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6.
松潘- 甘孜造山带巨厚的三叠系复理石沉积盖层给探讨其基底性质、俯冲- 碰撞过程和深部岩浆作用增添了难度,使得带内广泛出露的花岗质岩体和少量镁铁质岩体成为解开松潘- 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谜团的重要研究对象。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道孚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23. 5~217. 4 Ma,炉霍二长岩结晶年龄为219. 4 Ma,辉长岩为218. 9 Ma,均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质岩石都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其中炉霍二长岩具有较高的Ba、Sr含量,相对较高且均一的εHf(t)值(-3. 69~-1. 65),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富集玄武质新生下地壳的熔融。道孚花岗闪长岩具有分散的εHf(t)值(-13. 51~0. 41),野外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幔源熔体与古老壳源熔体的混合。辉长岩在微量元素蜘蛛图上具有类似的模式,不同程度富集Ba、Sr、Pb、Th和U元素,出现Nb、Ta、Ti元素亏损,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来源于流/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资料,我们对甘孜- 理塘洋的演化历史提出新的认识,认为甘孜- 理塘洋不仅仅存在向南俯冲的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北向俯冲的历史,晚三叠世道孚- 炉霍岩浆岩的形成受控于甘孜- 理塘洋向北边松潘- 甘孜地块俯冲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37.
本文用长周期763地震仪面波群速度资料反演了中国南北带及邻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其中采集238条瑞利波和358条勒夫波混合频散曲线,使用均等显示滤波方法,并以4°×4°为一格将我国境内分为147格.用随机逆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16格的纯路径频散.面波速度结构及演结果表明:1.莫霍界面深度一般在40-50km之间,最深达65km.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加深,且在南北带西侧南北两端向中部明显加深,东侧变化小.2.地幔顶部普遍出现很厚的低速层,上界面一般埋深60-80km.上地幔顶盖厚度一般为20-60km,速度为4.30-4.50km/s.3.研究区普遍存在各向异性,而且勒夫波和瑞利波速度的差值(VSV-VSH)的绝对值随深度有增大的特点,在南北带南部和西北部VSV-VSH各向异性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8.
 红砂是黄土高原荒漠植被带主要建群植物种之一,在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皋兰县40 a天然植被封育区为例,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不同坡向红砂与当地水热条件变化的时空响应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具有明显的年轮特征,可以进行树木年轮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同坡向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有很大差异,但红砂径向生长对区域水热变化具有非常一致的响应模式:同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7月降水量最为显著;同生长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以6月最为显著。根据不同坡向红砂年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并考虑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黄土高原西部荒漠植被带的封育期限不宜少于10 a。  相似文献   
139.
19802000北京市农业土地生产性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飞  鲁奇  傅桦  李娟 《地理研究》2006,25(4):719-729
根据1980、1990、2000年的统计资料和实地走访观察,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乡镇一级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品作物的分布格局及农业土地生产性近20年的变化。研究认为:1980年北京农业生产分布格局与土地生产性为比较典型的杜能模式;随着农业经营的多样化,1990年和2000年北京农业土地生产性呈现出多样的分布格局;北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品作物的分布格局及农业土地生产性近20年的变化与此阶段的农业生产政策、农业以外的社会经济活动变化有较强的关联性;对北京以上问题的研究为验证杜能、辛克利亚、布莱昂特城市周边农业地域研究经典理论的演变提供了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40.
在羌塘西部的三岔口一带泥盆系拉竹龙组中发现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台地前缘礁。下层礁体厚7.28m,上层礁体厚40.98m。两个礁体均为叠置礁,礁体由礁基、礁核、礁顶组成。剖面显示发育有礁前垮塌角砾、礁格架、礁间及礁后环境。泥盆纪生物礁的发现为羌塘盆地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