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51.
考虑强度退化效应的堤坝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湛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4,25(Z2):409-413
考虑土的动强度随振动孔隙压力上升的衰减效应,将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滑动体位移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堤坝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土工动力有限元分析,确定坝坡潜在滑动土体的平均加速度时程,进而,基于拟静力概念,采用极限平衡分析,确定坝坡的安全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历程,其中当安全系数瞬时小于1时,表明坝坡在地震中处于瞬时超载状态,采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估算瞬时超载所产生的滑动位移,将各个超载阶段的滑动位移叠加,求得设计地震动作用下堤坝边坡的累积滑移量,根据这种方法所进行的数值计算与分析表明,考虑强度循环退化效应后所得到的坝坡滑移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52.
INTRODUCTIONThevalueofthestartdepthDshouldbegivenfirstinthegraVityanoInalinversion.DisthecmstthicknesswherethecorresPondinggraVityanomaliszerooragivenknownvalue.TheburieddepthofthedensityinterfacecalculatedfrOmthegraVityanomalinver-siondependsonthestaItdePthD-Whnthegivenvalue0fthestartdepthissInall(large)lthewholeburieddepthofthecalculateddensityinteifaceissInall(larg),sointhegravityan0Inalyinversion,thedeterminati0nofthestartdepthDisveryimPortant.Usually,Disgivenbasedonseismic,ear…  相似文献   
653.
矿区GPS变形监测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矿区DPS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实时监测、基线平差、变形分析及分形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讨。经对GPS实时监测变表数据分析可知,地表点的移动具有较强的分形增长规律,GPS变形监测技术能够揭示地表移动的非线性特征,为变形分析与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54.
压缩感知技术通常利用地震信号在某一变换域内的稀疏性质,将随机缺失的地震数据重建问题转化为L1正则化问题.本文首先通过Shearlet变换获得地震信号的稀疏性质,再将广义全变分(TGV)约束引入L1正则化模型,构建了基于Shearlet变换的双正则化模型用于重建地下介质的图像.与传统L1正则化方法相比,基于Shearlet变换的双正则化方法不仅考虑了信号的稀疏性,同时兼顾了地下介质结构的复杂性,可以较好的重建地下结构体的图像.最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所建模型,每个子问题均可得到显式解.数值实验对比了基于小波变换、Shearlet变换的L1正则化方法和TGV正则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Shearlet变换的双正则化方法对于随机采样50%数据的情况具有较好的重建结果,同时对于有限范围的连续缺失数据的重建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5.
本文讨论具垂向光滑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电磁场延拓的数学物理问题及稳定化的算法原理。首先从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了垂向非均匀介质下磁场的垂直分量所满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并且依照实际背景将场的延拓问题化归为解相应二阶椭圆型方程的Cauchy问题。接着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场延拓的形式表达式,然后给出了几种特殊垂向非均匀介质下场延拓的精确解析公式。最后,应用正则化方法建立了场延拓的稳定化的公式,给出了所得公式的离散化形式,同时指出了相应正则化参数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656.
Two organic compounds of 17β(H), 21β(H)-homohopanic and 17β(H), 21β(H)—bishomohopanic acids were detected in the surficial sedi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by TLC and GC-MS-DS. The sample was mixed with chloroform methanol mixture and Soxhlet-extracted to get organic material. This organic material was saponified with KOH solution and extracted with CH_2CL_2 respectively to remove nonfatty acids. The residual alkaloid solution was  相似文献   
657.
热液系统输向大洋的热通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四个方面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输向大洋的热通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热液系统通过集中、高温的热液烟囱和低温、大面积漫溢热水的形式向海洋输送的热通量为357GW;由底热异常边界层计算出的热通量为32GW;根据Baker提出的扩张洋脊的扩张速率和扩张洋脊热液柱覆盖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算的热液通量为1086GW;根据扩张洋脊岩墙冷却和扩张推算的热通量为592GW.不同的方法给出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这些结果反映了热液系统向大洋的供热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认识水平.虽然热液系统向大洋的热输出比太阳的热辐射小,但由于其特殊的供热方式,这部分热能仍有可能对全球气候带来影响,应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58.
在土壤和沉积物的自然厌氧环境中,铁氧化物可被铁还原茵等微生物异化还原产生Fe(Ⅱ),形成的Fe(Ⅱ)/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具有还原活性,可使有机污染物还原转化.综述了含卤和含硝基有机污染物的非生物还原转化过程和表面结合铁系统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界面反应机理,进而揭示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规律;重点分析了影响该还原过程的因素,如铁氧化物类型、pH值、Fe(Ⅱ)与铁氧化物接触时间,以及过渡金属、腐殖酸等竞争因子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强化自然界中天然的Fe(Ⅱ)/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在有机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在受污染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9.
非饱和土吸力预测的进化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基于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下非饱和土的吸力测试数据,建立了一种以含水量为主要因素,耦合密度、初始含水量、先期固结压力、孔隙比5个因素的吸力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的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试验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0.
大连城市居住环境评价构造与空间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首先,根据大连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评价的问卷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筑了由周边环境、利便环境和社区文化环境组成的居住环境评价构造。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利便环境、周边环境和社区文化环境在居住环境评价的重要程度依次降低。其次,利用ARC/INFO平台下划分的162个1km×1km的网格对居住环境评价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周边环境高评价地区主要位于市区边缘和市中心的部分地区,后者与城市广场和绿地有关;利便环境评价由市中心到市区边缘渐次降低,与各地到市中心的时间距离显著负相关,高评价地区高度集中在市街区。利便环境评价则不存在明显的分异规律。最后,在ArcView平台下,充分发挥GIS的图形叠置和逻辑查询功能对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并建立了呈不规则四圈层的双核心居住环境评价空间结构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