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常温层温度特征及浅层地温能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层温度及深度是浅层地温场的重要指标,工程实践中常用常温层温度来代表地下岩土体原始温度。研究表明常温层温度与年均气温和大地热流密度密切相关,浅层地温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下近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低温地热能。据常温层温度特征,将我国浅层地温能分为tH≧15℃、tH=10~15℃和tH≦10℃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02.
正Objective Previous work has largel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diment structures and accumulation of gas hydrates in the Shenhu area of South China Sea,but has not documented why the gas hydrates occurred at the seafloor topographic highs.Many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examples abroad also indicate that the saturation of gas  相似文献   
703.
正Objective In recent years,the dispute regarding the Quaternary glacier of eastern China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again,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es is the"glacial pothole".In fact,the micro-topographic genesis of the rocky surface mortar may be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places,including pothole,weathering pit,sea cave and wind-eroding pot.It is very controversial to determine this"glacial pothole".  相似文献   
704.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逐渐应用到水深遥感反演领域。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电子海图数据,基于双波段比值法,反演获得实验区域20m以浅的水深。实验表明,Worldview-2等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数据,具有一定反演浅水水深的能力,但在5m以浅的水域反演误差较大;双波段比值法,这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模型,在水深遥感反演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对比了一次线性、二次多项式、指数、对数等拟合方法,发现对数拟合的方法获取绝对水深,其精度相对其他方法更高。  相似文献   
705.
土壤活性组分提取剂的研制及初步试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的活性组分能够反映土壤实际污染状况及对环境的危害,选择适当的土壤浸提剂是准确评价土壤活性组分的关键技术,已有的提取剂局限于不同元素和不同土壤类型,提取步骤繁琐,实验周期长,重现性不高。本文研制了一种提取土壤中活性组分的新型提取剂——AIE,提取剂组成为0.25 mol/L醋酸-0.25 mol/L醋酸铵-0.005 mol/L DTPA-0.2%对苯二酚混合溶液。国家标准物质提取实验表明,AIE提取剂能够有效提取土壤中多种元素的活性组分(有效态磷、有效态钾、有效态锰、有效态铜),具有很好的通用性。AIE提取剂与三种通用提取剂(Mehlich 3、AB-DTPA、盐酸)的实验比较表明,AIE对作物营养组分盐基离子(K、Na、Ca、Mg)的提取效果高于AB-DTPA和盐酸,与Mehlich 3的提取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对Fe、Mn、P和重金属元素的提取值70%高于或相当于其他三种提取剂。应用AIE提取土壤的活性组分,适用于提取作物营养组分和重金属元素,既可提取有效态又可提取缓效态,且样品无需针对不同元素做分别处理,多种元素提取方法一致,比已有的提取剂实验周期缩短3~5倍,有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测试;AIE实际应用的重现性较好,大多数元素提取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8%;AIE的缓冲能力强,提取液的pH值升高幅度(0.07~0.9)均未超过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可同时适用于酸性和碱性土壤。总体上AIE通用性优于Mehlich 3和AB-DTPA提取剂,是已有提取分析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06.
红格层状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最大的赋存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和上部岩相带。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角闪(磁铁)辉石岩和角闪(磁铁)橄辉岩中角闪石含量高达5%~15%,远远高于区内其他含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岩体中角闪石呈嵌晶状结构,且具有均一干涉色,暗示其为岩浆成因,而非热液蚀变的产物。此外,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表现为高Al2O3含量(10.5%~12.0%)、高Al/Si(0.30~0.37)和Mg/(Fe3++Fe2++VIAl)比值(1.69~2.63)以及低Si/(Si+Ti+Al)比值(0.69~0.74),进一步表明其是直接从幔源基性岩浆中结晶形成的。金云母高MgO含量(18.7%~22.9%)的特征也说明其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角闪石和金云母的成因与红格层状侵入体的地质背景相吻合,为探讨红格岩体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根据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及其化学式计算得到岩体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1000~1100℃,结晶压力小于2.2kbar,结晶时的氧逸度范围在NNO-0.55到NNO+0.73之间。矿物结构关系指示岩体的磁铁矿结晶早于角闪石,因此,结合MELTs模拟计算,认为红格岩体钒钛磁铁矿矿层的形成温度为1100~1165℃,氧逸度高于NNO+0.73。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和中部岩相带每个旋回自下而上,角闪石的Fe3+/(Fe3+/Fe2+)比值以及全岩Fe3+/Fe2+和Mt/(Mt+Ilm)比值有规律地逐渐降低,而磁铁矿V2O3含量逐渐升高,这些特征说明Fe-Ti氧化物的分离结晶导致氧逸度逐渐降低。而上部岩相带IX旋回全岩Fe3+/Fe2+和Mt/(Mt+Ilm)比值自底部到顶部随着磁铁矿V2O3含量的降低而升高,显示出与下部岩相带和中部岩相带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IX旋回在分离结晶过程中氧逸度是逐渐升高的,可能是受上部岩相带富P2O5母岩浆的制约。  相似文献   
707.
针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疫情形势,本文以2020年6月北京疫情为例,利用NPP-VIIRS卫星的逐日夜间灯光数据,分析疫情受影响区域及疫情的控制与恢复状况,探索与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逐日夜间灯光遥感可以有效提取疫情影响的区域范围及反映该区域受影响程度,所提取的受影响区域与国家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域情况一致;同时基于逐日夜间灯光遥感能够及时监测疫情发展及疫情防控措施状况,区域夜间灯光强度随着疫情及防控的进展呈现明显的变化;平均夜间灯光损失强度及恢复强度同疫情暴发期区域人口密度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指标R2分别为0.97和0.91。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逐日夜间灯光影像在快速提取新冠肺炎疫情变化信息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708.
罗强  栾茂田 《海洋工程》2013,31(6):30-36
在主应力方向的旋转过程中,主应力方向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之间存在着非共轴现象。基于屈服角点结构非共轴理论,建立了一种非共轴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子程序UMAT,将该模型运用到有限元数值计算中。首先,对中密砂单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及其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然后,针对偏心荷载作用下条形浅基础荷载-变形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对荷载-位移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共轴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增长速度滞后于共轴模型计算结果的增长速度;在地基变形的初期,非共轴现象比较明显,主应力方向的减小速度要滞后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的减小速度;随着地基沉降的增加,非共轴现象逐渐减弱;非共轴模型与共轴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应变硬化情况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09.
南海北部陆架主要地貌特征及灾害地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高精度多波束水深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地貌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分析,发现研究区活动沙波、滑塌体、隆起脊、沟槽和麻坑等灾害地质因素发育。沙波多为直线型沙波,小、中、大型沙波均有发育,自北向南随着水深增大,沙波规模增大,沙波的活动性显著增强。底流内波特征变化与沙波规模和迁移情况具有一致性,沙波的形成和迁移与内波活动密切相关。根据滑塌特征地貌识别出7处滑塌,新老滑塌均有发育,新滑塌多呈线状延伸,梯状滑塌特征明显,分析认为新滑塌近期并无进一步滑动的趋势。受古岸线残留地貌控制,南部地形起伏较大,发育一系列隆起脊,K1—K4隆起脊近NE—SW走向平行排列,K5隆起脊为E—W走向与之相交。另外,研究区发育大量麻坑,直径30~100m,麻坑深度1.0~3.0m。  相似文献   
710.
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对人工选育的104个"黄海2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的5557尾个体[体重(2.1±0.7)g]进行WSSV感染实验,分别选取存活时间最长(342h)和存活时间最短(45h)的48尾个体,定义为抗病组和敏感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对虾体内WSSV含量,结果表明,抗病组和敏感组对虾体内WSSV含量范围分别为(2.64×104)—(3.13×106)和23.2—1.92×106copies/ngDNA,平均值分别为8.71×105和3.19×105copies/ng DNA,抗病组对虾WSSV含量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显示抗病组比敏感组具有更强的抗病性能。对感染测试的所有对虾的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死亡曲线不符合数量性状的正态分布特征,提示中国对虾对WSSV的抗性可能由少数几个主基因决定。本研究可为揭示中国对虾抗WSSV性状的基因决定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