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8篇
  免费   4197篇
  国内免费   5246篇
测绘学   1233篇
大气科学   4399篇
地球物理   5806篇
地质学   11381篇
海洋学   2559篇
天文学   960篇
综合类   2602篇
自然地理   275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971篇
  2021年   1103篇
  2020年   970篇
  2019年   1087篇
  2018年   1279篇
  2017年   1156篇
  2016年   1342篇
  2015年   1052篇
  2014年   1337篇
  2013年   1337篇
  2012年   1240篇
  2011年   1292篇
  2010年   1248篇
  2009年   1248篇
  2008年   1115篇
  2007年   1081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889篇
  2004年   642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722篇
  1999年   1051篇
  1998年   842篇
  1997年   900篇
  1996年   827篇
  1995年   697篇
  1994年   582篇
  1993年   517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299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4篇
  195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51.
2003年2月22日塔城市出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文章着重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T—Td等,指出暖湿气流是造成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2.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闽东北地区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多单体合并对流云在生命史、回波高度、强度、尺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单体对流云,其液态水总量也更大,自然降水条件和人工影响潜力都优于单体对流云,是夏季降水和人工催化的重要云系。分析得到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两个个例的天气形势分析,指出冷空气对对流发展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853.
对闽东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夏旱期间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形势以及不同形势、不同云型下的降水情况。结果表明:闽东干旱的形成与大型环流形势、地理因素、土壤植被等有关,平均而言,沿海干旱明显多于内陆山区;夏季发生干旱的机率最大而且强度级别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致旱的主要天气系统;在夏季,台风型(T)、弱流场型(R)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优势天气型,Cb、Cu、Sc云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比较适合的作业云。这些结果为夏旱期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4.
根据河南省棉花播种面积权重,选出安阳、新乡、商丘、周口和南阳5个代表站,利用棉花产量与棉花生育期间5个代表站旬平均光照、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确定7个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提出了考虑7个关键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棉花单产丰歉评估指标。应用该评估指标对1980~2004年棉花单产的丰歉进行检验,与实况一致的达84%,产量与评估指标相关系数达0.71以上,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855.
顺义地裂缝成因与顺义-良乡断裂北段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钻孔地层对比方法研究了顺义一良乡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性,资料显示该断裂在第四纪期间呈现强弱交替的分期活动特征,距今315万年以来有3个较强活动期和3个较弱活动期,前三者分别距今266~315、171~228、73~147万年,后三者距今分别为228.266、147~171、0~73万年。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活动不明显。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顺义地裂缝现今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6.
姚大全  刘加灿 《中国地震》2005,21(2):216-223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3/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857.
合肥盆地钻井地层的同位素测年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盆地内部中、新界地层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其地层的时代与划分主要依赖已有的6口深井地层资料。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记录,这6口深井地层时代与划分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制约了对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与远景评价。本文利用这6口深井泥岩类岩屑中自生伊利石,在其结晶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K-Ar同位素测年,成功地获得了不同深度上的地层形成时代。据此地层年龄,文中对这6口深井所钻遇的地层进行了重新的划分。  相似文献   
858.
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FMI图象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FMI资料中定量提取参数,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从实际FMI资料中分离出反映溶孔、溶洞、裂缝的子图像。本文给出的方法,考虑图像像元邻域的特征,应用二维小波变换求出目标与背景边缘的点集,按这个边缘点集的坐标点所对应的原图像像素灰度值的平均值作为分割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从实际的FMI资料中准确地分割出孔洞、裂缝的子图像并且可以按深度段连续自动处理,为后续定量计算参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59.
格尔木井水温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格尔木井水温动态观测的环境与条件,在研究正常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温异常的映震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短临地震趋势预测。探讨了水温异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60.
Real-time simulation of ground displacement by digital accelerograph recor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previously, on the one hand, supplied basicdata both to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to constitute the criterion of aseismatic de-signing of all project structure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of epicenter burst in seism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strongground motion observ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accelerograph,wh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