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根据天绘一号卫星三线阵传感器成像原理,构建了天绘一号卫星影像的严格成像模型。通过对卫星姿轨数据分析,提出利用一次线性函数拟合姿态数据,以抵消姿态数据中的高频和低频误差的影响;同时在视线向量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指向角形式的简化视线向量修正模型,并分析了控制点个数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提出的简化视线向量修正模型可以达到视线向量修正模型同样的精度;在利用线性拟合后的姿态数据进行简化视线向量修正的立体定位时,4个地面控制点即可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定位精度优于5 m。  相似文献   
42.
针对当前大多UAV搭载单个数码相机进行摄影测量时存在的实际问题,详细分析了多面阵组合相机的结构设计。以飞思IQ180相机为例,通过比较双拼组合相机与三拼组合相机的组合方式及各自成像特点,对其相机的组合参数以及相应关系进行探讨;并通过对拼接误差与高程精度的影响分析,得出组合相机对高程精度的提高、增大像幅、提高作业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对多面阵数码相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利用FY-2C卫星、Doppler雷达、风廓线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0509号台风"Matsa"(以下简称Matsa)螺旋云带登陆过程中云、回波、风雨等时空分布特征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螺旋云带、飑线风雨增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atsa先后有6条外、内对流螺旋云带登陆并影响中国大陆,对流螺旋云带登陆过程中增幅显著,云顶最低亮温平均下降20.2℃,螺旋云带登陆至减弱维持时间12.8 h,登陆间隔8.6 h.外螺旋云带登陆时风速增幅2.0 m/s,最大增幅4.1 m/s.同时可带来平均19 mm、最大75 mm的降水量.内螺旋云带登陆时风速增幅4.2 m/s,最大增幅9.0 m/S,最大瞬时风速达30.2 m/s,同时可带来139.6-174.2 mm、最大396 mm,1 h最大降水59.8 mm.对流螺旋云带在登陆过程中,在其前沿部位不断有台前飑线向外分离,台前飑线的回波宽度一般在5 km左右,回波梯度特大,长度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登陆时回波增幅5-10 dBz.台前飑线的移动方向与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移动平均46 km/h,是同时刻台风时速的2.5倍.台前飑线的形成特点为先出现双链或多链小弧弓形回波,在登陆中演绎成大弧.在速度图上,台前飑线中分布着倒V型或S型零速度线.在地面小尺度风场上,表现出具有东南与东北风向辐合线,切变辐合甚至涡旋扰动的特征非常显著.飑线过境时,风向扰动47-135°,风速增大1倍以上,地面瞬时风速平均增幅为4 m/s,最大可达10 m/s.瞬时极大风速26.4 m/s,同时可带来6.9-29.1 mm、最大90 mm的降水量.500 m以上的风速比近地面大1倍,大风区厚度可伸展至对流层上部.  相似文献   
44.
红旗沟金矿床主要产于元古宇色洛河群地层和花岗岩-绿岩带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矿体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再造)金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场趋势显示该区为金矿集中区,大多数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具有直接指导地表工程布置和有可能发现矿体及矿化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满文敏  周天军  张丽霞 《大气科学》2010,34(6):1141-1154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IAP) 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对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FGOALS_gl可以较好地模拟出赤道太平洋SST异常年际变率的主要特征, 但模拟的ENSO事件振幅偏大, 且变率周期过于规则。耦合模式模拟的气候平均风应力在热带地区比ERA40再分析资料的风应力强度偏弱30%左右, 由此引起的海洋平均态的变化, 是造成模拟的ENSO振幅偏强的主要原因。FGOALS_gl模拟的ENSO峰值多出现在春季或夏季, 原因可归之于模式模拟的SST季节循环偏差。耦合模式可以合理再现ENSO演变过程, 但观测中SST异常的东传特征在模式中没有得到再现, 这与模拟的ENSO发展模态表现为单一的 “SST模态” 有关。模拟的ENSO位相转换机制与 “充电—放电” 概念模型相符合, 赤道太平洋热含量的变化是维持ENSO振荡的机制。在ENSO暖位相时期, 赤道中东太平洋与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型表现为南方涛动型 (SO型), 200 hPa位势高度分布表现为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 (PNA型)。  相似文献   
46.
刘书楼  陈宝雯 《地理学报》1993,48(6):535-543
地图计算机颜色模型(MCCM)研究包括实用色谱印刷色标的制定、色标的屏幕再现与印刷复原、地图设色专家系统等。通过科学实验和系统分析,本文从色度学理论上阐明了屏幕再现印刷颜色出错的原因,从方法上解决了色标再现及复原研究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地图颜色模型数据库,为地图设包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计算机手段。  相似文献   
47.
常满 《地球物理学报》1980,23(4):343-352
我们从麦克斯韦方程和线性化矩方程出发,获得了具有电子密度梯度的弱非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在外场作用下的电磁波和电声波激发的耦合方程,并求得了微扰解。最后讨论了非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中电磁波和电声波耦合激发机制,指出不同模间耦合是产生不同模间相互转换的原因,而Cohen等人的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中电磁波和电声波激发过程均可视为本文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8.
本文首次报道福建境域湖泊沉积物中有毒元素含量的变化。根据对晋江市龙湖 4 0多年来沉积柱的环境地质演化的研究 ,发现其污染度自 1976~ 2 0 0 2年呈急速上升态势。其中上升最快的元素为 Cd、Hg、As、Pb、Cu、Zn、Cr,尤以 Cu最为典型 ,其污染度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段 :11976~ 1984年污染指数 0 .6 7,为微污染 ;21984~ 1993年污染指数 0 .86 ,为轻污染 ;31993~ 2 0 0 2年污染指数 2 .37,为重污染。第二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1.3倍 ,第三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3.5倍。表明污染度增加是十分迅速和严峻的。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 ,1984~ 2 0 0 2年 ,19年间龙湖中剧毒元素 Hg、As、Pb的平均含量均超越国家标准 ,为污染环境。 2 0 0 2年 4月龙湖表面沉积中这 3种剧毒元素分别为 1976~ 1984年时段含量最低值的 4 6 .3倍、3.3倍、1.9倍 ,已大大超过其“警戒线”(如 Hg为标准值的 4 .4倍 ) ,显示龙湖污染的严重性。龙湖环境地质条件的日益恶化 ,对人群健康已造成一定影响 (如癌症病人日益增加 ) ,这也警示着日本水俣病可能在该地区重演  相似文献   
49.
金祖辉  陈隽 《大气科学》2002,26(1):57-68
对夏季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暖异常年的东亚大气环流做了合成分析,然后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做了进一步统计检验,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变异与暖池区海表水温异常的密切关系和它们间最佳耦合模态.结果发现当夏季暖池区暖异常时,在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地区可产生一个强的反气旋偏差环流,使得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气流大大加强,并向西伸展到中南半岛南部,从而影响了东南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西南季风的变化(强/弱).中南半岛至中国东部大陆夏季风增强,赤道东印度洋、南海南部和中部、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夏季风减弱.SVD分析还发现经向风和纬向风与海表水温之间各存在两个最佳耦合模态,结果表明,不仅整个暖池海表水温暖/冷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异常有重要影响,而且暖池区内海表水温有显著的暖和冷异常差异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也很明显(耦合总体平方协方差约占总体协方差的0.20),尤其是在南海至长江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50.
A rotating disc galaxy is modelled as a composite system consisting of thin stellar and gaseous discs, which are described by a two-fluid modal formalism. The composite disc system is assumed to retain axisymmetry in the background equilibrium. General density-wave perturbations in the two discs are coupled through the mutual gravitational interaction. We study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open and tight spiral density-wave modes in such a composite disc system. Within the Lindblad resonances, perturbation enhancements of surface mass density in stellar and gaseous discs are in phase; this is also true during the initial growth phase of density-wave perturbations. Outside the Lindblad resonances, there exists a possible spiral density-wave branch for which perturbation enhancements of surface mass density in stellar and gaseous discs are out of phase.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on the critical parameters for global star formation in barred and normal spiral galaxies and on magnetohydrodynamic density waves within the Lindblad reson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