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属"仓库",然而,关于矿体密集分布成因的深部背景研究仍存较多争议,前人相继提出了碰撞变形、俯冲变形、构造机制转换等多种解释模型.本文基于成矿系统概念和前人对成矿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宁芜、庐枞、南陵-宣城和安庆-贵池矿集区的深部电性结构,并发现成矿带地壳深部普...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海洋溢油过程进行了模拟,对风流、水流等水平方向的影响系数进行了改进。考虑了蒸发、垂直扩散、岸边附着、溶解、乳化等因子的影响,并且引入乳化含水率将乳化因子进行实际量化,构建了海洋溢油模型。并以"Deep Spill"的溢油实验为基础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 Kappa系数达到0.902,与实际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对海洋溢油事故进行预测模拟,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大岩淌滑坡滑带土蠕变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大岩淌滑坡滑带土在固结压力为300,500,625,800,1 000 kPa下进行蠕变试验,得到了各级压力和剪切力的蠕变曲线。采用Burger模型来模拟流变过程,介绍了该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并得到了模型的所有参数。通过等时曲线簇确定该滑带土的长期强度。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对该滑带土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Burger参数同剪切力与固结压力关系,并得出长期强度约为慢剪结果的0.76~0.77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ENSO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15,他引:79  
金祖辉  陶诗言 《大气科学》1999,23(6):663-672
用中国160个站月平均降水量和赤道东太平洋Ni?o 3区海温资料研究了ENSO循环过程的不同位相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显示ENSO循环对中国冬、夏季降水丰或欠及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ENSO发展年的夏季我国东部地区以雨量偏少为主,一些地区可偏少3~5成,多雨带位于江淮之间;ENSO恢复年的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雨量偏多,其南北两边偏少;反ENSO年的夏季长江—黄河之间及东南部雨量偏少,其北边和西南正常偏多;在ENSO的准常态年夏季,长江以北为正偏差,江南除少部分地区外降水分布接近正常。还发现ENSO暖位相与中国冬季降水也有很好关系。由于本文用准常态年降水平均值代替通常的气候平均值,因而有利于更好地揭示ENSO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的适应性及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对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樟子松的耐旱性强于当地主要防护林树种二白杨和沙枣;也较常绿乡土树种侧柏、油松、刺柏、青海云杉适应性强,并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对樟子松的生长量、移栽造林技术、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耐盐性、物候期等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樟子松能适应甘肃干旱区气候、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同时长势也优于原产地,是优良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能抗病虫害、可作为用材林树种,改造当地"小老头树"防护林等,其发展潜力大,应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6.
满永恒  刘振涛  王静 《气象科技》2022,50(4):606-610
双翻斗雨量传感器标校过程中,对于不同雨强超差方向相反的雨量计需要分别调节上翻斗的定位螺钉和计量翻斗的容量调节螺钉,同时也需要记录上翻斗和计量翻斗的翻动次数。雨量计使用的是无源脉冲输出,计量翻斗的每次翻动触发干簧管产生一个脉冲,利用单片机即可采集这个信号自动记录。而上翻斗的翻动次数靠人工观察统计,由于翻斗翻动速度较快人工计数不准确,最终造成标校不准。并且人工每次只能记录1台雨量计,无法批量自动记录数据。本文采用光纤传感器在不干扰雨量计运行情况下自动统计上翻斗翻动次数,为标校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87.
我们用有限维超空间模型分析了标量场的动量对宇宙波函数的影响。指出经典禁戒区的范围与动量值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条件下,在α~0附近区域内会出现经典允许区;波函数的行为与算符顺序因子p有关。使用Vilenkin边条件,我们得出α一定时波函数随标量场φ的分布几率不依赖φ,这与忽略标量场的动量时算出的分布几率不同,因此对于剧胀宇宙的初条件的推断也不同。最后,我们把所得的结果与经典剧胀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8.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植被盖度月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研究表明:封育区植被盖度一年四季大于未封育区,在正常年份的生长季内前者植被盖度为17.89%~29.39%,后者为11.60%~16.05%。封育区和未封育区150 m样线上的灌木植物在70~90株(丛)和60~70株(丛)之间,基本保持稳定;草本植物个体数月变化则显著,未封育区从4月份以后数量递增, 7、8月显著增加,8月底达到最大值,而封育区则表现为4、 5月增加,6月减少,7、8、9月线性增加,达到最大值,且未封育区草本植物的数量少于封育区。未封育区由于植被盖度低,灌丛分布不均匀,沙面裸露多,地面风沙流活动强烈,白刺沙包风蚀严重;而封育区植被盖度较大,灌丛分布较均匀,风沙流活动弱,白刺沙包稳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试验表明,在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下,通过封育或避免人为干预,荒漠区生态植被的自然恢复,可大大增加防风固沙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9.
90.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不足,这使得其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既制约了我们对过去和当前季风变化机理的准确理解,又降低了未来预测预估结果的可信度。关于造成季风模拟偏差的原因,既涉及模式本身的性能问题,又与模拟系统的构建、强迫资料的误差、乃至我们当前对季风变化规律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关。本文以时间尺度为序,从气候态、日变化、年际变率、年代际变率、长期气候变化和未来预估等季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角度,本着总结成绩、归纳问题、寻找机遇、面对挑战的目的,从七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水平,归纳了其主要偏差特征,讨论了影响模式性能的可能因素。内容涉及模式分辨率和地形效应、对流和云辐射效应的作用、与季风相关的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关键过程、内部变率(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自然变率(太阳辐照度变化和火山气溶胶强迫)和人为辐射强迫(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对季风变化的不同影响、热力和动力过程及气候敏感度对季风环流(副高)和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最后从优化参数、实现场地观测和过程模拟的协同、发展高分辨和对流解析模式等角度,讨论了提升东亚夏季风模拟能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