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58篇
测绘学   363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1380篇
海洋学   41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951.
黄河口水域渔业生态水环境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8、月对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了渔业水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水深为5.0~16.5 m,S为26.3~31.0,溶氧饱和度为89.6%~110.9%,化学耗氧量为0.99~3.02 mg/L,总氮含量为0.141~1.74 mg/L,DIN为DTN的61%,NO3-是DIN的主要形态,总磷含量为0.010~0.059 mg/L。该海域主要污染物为铜、石油类、氮。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42种,浮游动物7类31种。  相似文献   
952.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对采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衫叶厥藻(Caulerpa tax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丙酮浸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成分,经NMR、MS等波谱技术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α-tocospiros A(1)、cacospongionolide C(2)、phytene-3(20)-1,2-diol(3)和phytenal(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2和3均为首次发现于海藻中,4为首次分离于厥藻属海藻中。化合物1~4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53.
宽礁膜多糖酸的水解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1 mol/L H2SO4对热水提宽礁膜多糖进行酸水解,研究了水解过程中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宽礁膜多糖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得到了分子量在155.0~3.9 kDa间的低分子量宽礁膜多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都有利于宽礁膜多糖分子量的降低,但温度较时间的影响要明显。  相似文献   
954.
条斑紫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菜抗逆的分子机制,将本实验室克隆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Ueda)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基因全长cDNA克隆到质粒pET-30c(+)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Mn SOD,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0 KDa。利用不同浓度的Mn2+诱导重组Mn SOD的表达,可以检测到比活力随Mn2+浓度增高而上升的趋势。用重组Mn SOD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8 000。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55.
2000—2005年莱州湾盐度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2004年9月,2005年5月,2005年7月及2005年9月莱州湾的大面观测资料以及黄河利津站2000—2005年入海径流量资料,分析了黄河入海径流对莱州湾盐度分布的影响,通过计算莱州湾的平均盐度发现2003年之后莱州湾平均盐度较2003年之前明显降低。在考虑黄河入海径流量、降水、蒸发及与北黄海的水交换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箱式模型,并以此模型模拟了近年来莱州湾平均盐度的变化,同样看到莱州湾平均盐度的显著降低已在2003年发生,其主要原因是黄河入海径流量的增加。分析模型结果得出近年来黄海入海径流量的变化不仅决定着莱州湾平均盐度的年际变化,而且还主导着莱州湾月平均盐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6.
北京2008奥运赛场环境特征的GIS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不同环境特征参数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利用2006年不同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和产品,对31个奥运场馆、公路自行车赛场和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指数、水体指数、白天/夜间陆表温度以及植被指数特征进行了GIS系统分析,其结果:(1)31个奥运场馆的建筑时间、地理位置以及露天情况对其环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指数、水体指数、白天/夜间的陆表温度以及植被指数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故奥运场馆的绿化和赛事安排应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2)公路自行车赛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均表现出建筑指数较高,水体指数为负值的特征,而且夏季和秋季白天/夜间陆表温度较高。建议在奥林匹克公园适当增加一些水体以提高其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57.
文章对LEO-LEO卫星掩星事件的特性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仿真计算定量讨论了轨道参数对掩星事件次数及分布的影响.结果指出:1)对一年掩星事件数量及其纬度分布影响大的轨道参数依次是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升交点赤经和近地点角距;而这些参数对一年掩星事件的经度分布影响都不大;2)发射卫星和接收卫星倾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掩星事件数量和纬度分布影响最大,两卫星倾角接近互补时掩星事件最多, 两颗LEO卫星中与90°相差较大的倾角决定了LEO-LEO掩星事件的纬度分布范围;3)发射卫星和接收卫星处于同一轨道高度时,LEO-LEO掩星事件数取得极大值,发射卫星和接收卫星都采用600 km的轨道高度,一年LEO-LEO掩星事件数最多;4) 发射卫星和接收卫星升交点赤经(RAAN)的相互关系对LEO-LEO掩星事件数量影响很大,发射卫星和接收卫星升交点赤经之差为120°或240°时掩星事件数量最多,RAAN对掩星事件纬度和经度分布影响不大;5)近地点角距对掩星事件数量和分布影响都不大.该研究结果对LEO-LEO掩星探测卫星的轨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58.
黄浦江年最高潮位变化关系到上海市的防洪安全。本文基于米市渡站1970-2019年年最高潮位及太湖流域降水量等数据,研究了近50年来黄浦江上游年最高潮位的变化趋势、变异特性、发生频率变化和潮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年最高潮位在1970-2019年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81 cm,年均上升1.62 cm。1995年之后出现跳跃式的波动上升,1996-2002年相对1995年之前出现较大幅度上升,2003-2011年相比1996-2002年出现较明显下降,之后又较大幅度上升。随着潮位升高,各频率对应的最高潮位均大幅度增加,升高幅度均达0.9 m以上,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高潮位分别由1970年条件下的3.77 m、3.81 m、3.94 m升高到2019年条件下的4.71 m、4.75 m、4.92 m。与此同时,相同潮位下的重现期急剧减小,高潮位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黄浦江上游年最高潮位升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1970-199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的影响,1996-2019年主要受水利工程、台风频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太湖流域太浦河等工程...  相似文献   
959.
滇中龙岗地区多金属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滇中龙岗地区金、铜、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规律,指出该区成矿演化有4个时期:早元古代铁-铜成矿期,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古风化壳铁(金)矿成矿期,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金、铅-锌(银)成矿期,晚喜马拉雅期金成矿期;相应地在空间上自下而上形成了4种成因类型的矿床组合: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铁-铜矿床,古风化壳型铁(金)矿床,构造破碎带热液蚀变脉状金矿床和铅-锌(银)矿床,沉积-热液改造砂砾岩型金矿床。文章指出了该区找矿主攻矿种和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960.
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长期的构造变形、重力卸荷以及地震动力作用的共同影响,可以导致岩体发生大范围变形、松动。松动岩体内发育大量的软弱结构面,且表现出整体破碎、松弛严重、透水强烈,张性节理裂隙发育、地表裂缝较发育、岩体地震动力破坏信息反映明显等特征。岩体的变形松动可以分为卸荷变形松动、倾倒变形松动、顺层滑移松动、断层控制松动、节理裂隙控制松动等5种模式。岩体的物理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地震动力是造成岩体松动的主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单纯自重应力影响作用下,松动岩体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失稳破坏现象,但在地震动力作用下,松动岩体会发生大面积屈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