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压阻式压力敏感元件的输出特性温度系数较高,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必须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文中介绍了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技术在XQY1-1型气压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2.
在十万大山盆地北缘的中小型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轮藻类植物化石.共计2个属,7个种,2个未定种.文章根据轮藻组成特征,讨论了这些中小盆地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早中侏罗世,为十万大山盆地侏罗纪红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53.
文章研究了航卫片对江州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解译.说明通过解译,能获得较好的地质构造信息,并综合这些特征,编绘出航卫片地质构造解译图.  相似文献   
354.
雅鲁藏布江洋俯冲及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强烈的大陆岩石圈挤压变形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青藏高原内部破碎带构造-沉积演化,对理解相关变形如何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展传递至关重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发育一系列白垩纪—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保存了关于该时期高原内部构造-沉积演化的丰富信息。针对该类盆地的构造性质和形成机制有走滑拉分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3类不同观点。若要检定上述观点,需要开展如下工作:(1)查明盆地基底与充填建造变形特征;(2)结合构造背景探究其演化机制。鉴于此,本文对该带内尼玛盆地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盆地构造背景、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尼玛盆地基底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形成的软碰撞缝合带内的变质岩与海相沉积岩。基底断裂为近东西走向,倾向或南或北的逆冲断裂。(2)盆地充填建造为上白垩统—新近系多旋回河湖相沉积。其变形样式主要为轴向近东西延伸的非对称褶皱,局部卷入基底断裂变形。多幕次变形自边缘向盆地中心前展式递进发展。(3)盆地可以划分为盆北掀斜隆起、南部推覆扇状隆起两处主要剥蚀物源区、中部基底断片掀斜隆起一处次要剥蚀物源区,以及北部叠瓦状压陷区与南部对冲压陷区两处主要构造沉积单元,其构造格架可以概括为“三隆夹两坳”。(4)尼玛盆地肇始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其后,雅鲁藏布江洋北向俯冲与印度-欧亚碰撞所致南北向挤压,导致盆地基底断裂发生周期性活动,伴有多旋回磨拉石建造与递进变形。简言之,尼玛盆地为软碰撞缝合带之上发育的山间压陷盆地。  相似文献   
355.
356.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较高地形级别主要分布着林地和草地,其分布指数在较高地形级别占据优势位;而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的城乡建设用地、采矿用地、耕地、园地和水域的优势位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上。移动窗口法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分布定性显示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定量显示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的前4个轴的累计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地形解释变量为96.98%,地形因子第1排序轴与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第一排序轴的相关系数达到0.671,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57.
黑龙江金厂铜金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的北东端,兴凯—延边中生代岩浆构造带北部。对该矿区花岗岩杂岩体开展锆石CL图像、U--Pb定年和演化史示踪,结果表明它较好地记录了该区晚三叠世早期—早侏罗世岩浆连续作用的热演化史。岩浆演化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岩浆房冷却结晶、早期岩浆缓慢结晶、岩浆上涌过程中快速结晶、主体花岗岩浆降温结晶、晚期岩浆热液结晶和残余岩浆热液结晶过程。整个岩浆演化过程至少经历了23Ma,呈现相对连续的岩浆就位过程。  相似文献   
358.
为解决不同周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市2008年度及监测时段内各季度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结果的对比,从时间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监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和改进作业方式展开了论述.因受数据源和信息提取手段等的制约,使监测效率不易有大的改变,故仅着重对如何改进和优化季度监测中的...  相似文献   
359.
提出一种基于双层格网与改进坡度滤波方法.该方法实现对原始数据的两级格网化,在一级网格中选出地面种子点,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级网格进行地面点选取,不仅提高了运算效率还可以剔除粗差.在改进坡度滤波算法中,对传统滤波算法进行改进,提出3个坡度阈值,有效克服传统坡度滤波算法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可能发生的错误.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  相似文献   
360.
地裂缝剖面形态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玲  门玉明  刘洋  姜容 《岩土力学》2011,32(6):1690-1696
为揭示隧道底部脱空与结构纵向变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型试验以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圆形地铁隧道结构,研究了在不同地裂缝剖面活动特征下的隧道纵向应变变化规律及其垂直位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错位量增加,隧道底部脱空区域扩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共同变形阶段、临界脱空阶段和脱空发展阶段。针对地裂缝的不同剖面活动形式,隧道结构内部应力将出现很大差异,建议在施工中对应不同地裂缝带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通过监控,结合模型试验的应力应变发展变化规律,可判断结构底部脱空的发展趋势,为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