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西藏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勘探开发区划分为小区块评价单元,从地质灾害基础因子、响应因子、诱发因子分析入手,选定地形地貌、植被、岩性、地质构造及周边地震活动、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人类工程活动为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定量评估因子,由此求得各区块的灾害因子综合量值.按危险性分区阀值将各评价区块最终归并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和小3个级别分区.  相似文献   
3.
四川宁南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宁南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产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中,主要受断裂控制。矿体多为透镜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硅质条带为富硅热液后期充填产物,显示后期热液充填成矿特点。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在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其它特点方面,均与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30日~9月2日,南宁地区降了一场特大暴雨,本文从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角度分析了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造成这场暴雨的是一个中尺度的高空低涡。整个过程中,中高纬度环流基本上是一槽一脊型,乌拉尔山以西为高压系统,以东为低槽区,冷空气不断从乌山附近向南扩散,通过天山至内蒙一带进入我国,并从西路和中路于9月1日影响广西。华南地区高空(指500hPa层,下同)在8月28日前为副高控制,自8月28日以后,副高不断减弱东退,广西高空由副高内偏西北气流逐渐转为副高边缘的偏西南气流,一方面提供了深厚的水汽输送通道,另一方面与…  相似文献   
5.
雅鲁藏布江洋俯冲及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强烈的大陆岩石圈挤压变形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青藏高原内部破碎带构造-沉积演化,对理解相关变形如何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展传递至关重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发育一系列白垩纪—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保存了关于该时期高原内部构造-沉积演化的丰富信息。针对该类盆地的构造性质和形成机制有走滑拉分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3类不同观点。若要检定上述观点,需要开展如下工作:(1)查明盆地基底与充填建造变形特征;(2)结合构造背景探究其演化机制。鉴于此,本文对该带内尼玛盆地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盆地构造背景、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尼玛盆地基底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形成的软碰撞缝合带内的变质岩与海相沉积岩。基底断裂为近东西走向,倾向或南或北的逆冲断裂。(2)盆地充填建造为上白垩统—新近系多旋回河湖相沉积。其变形样式主要为轴向近东西延伸的非对称褶皱,局部卷入基底断裂变形。多幕次变形自边缘向盆地中心前展式递进发展。(3)盆地可以划分为盆北掀斜隆起、南部推覆扇状隆起两处主要剥蚀物源区、中部基底断片掀斜隆起一处次要剥蚀物源区,以及北部叠瓦状压陷区与南部对冲压陷区两处主要构造沉积单元,其构造格架可以概括为“三隆夹两坳”。(4)尼玛盆地肇始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其后,雅鲁藏布江洋北向俯冲与印度-欧亚碰撞所致南北向挤压,导致盆地基底断裂发生周期性活动,伴有多旋回磨拉石建造与递进变形。简言之,尼玛盆地为软碰撞缝合带之上发育的山间压陷盆地。  相似文献   
6.
藏东江达构造带形成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达构造带源自洋-陆作用的岛弧体制,从晚三叠世以前起经历了陆-陆碰撞焊合、陆内裂谷、陆内造山等多种构造体制的转换,随着印度-欧亚板块的大规模、全面碰撞,陆内裂谷夭折,进入新生代碰撞造山的新阶段。江达构造带在其经历三种体制下都有成矿作用发生,构成三个各具特色的成矿体系。三个成矿体系在同一构造带中历史地叠合,有机组合成一个多元复合的成矿系统,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陆内裂谷期。  相似文献   
7.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