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91.
河北应变固体潮汐参数及震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河北省5个形变台站的观测资料,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计算河北省境内M_S4.0以上的潮汐因子、相位等参数,发现应变潮汐因子对地震都有多则半年,少则几周的异常期。宽城台对河北省境内发生M_S4.0以上的地震中,震中距较其他台站最近(震中距最远为350km、最近为100km),资料较好,故在综合分析河北应变台站的基础上,重点选取宽城台的应变潮汐因子对河北2005—2015年地震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发现该台对地震的对应率达到60%,虚报率40%,漏报率极低只有14%,前兆异常可信度较高,可作为前兆异常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2.
搜集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2010~2014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周围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获取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范围内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震例,通过对多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内的重力变化情况及异常特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其结论可为河北省及邻近地区后续震情分析、研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93.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16-2020年Landsat 8 OLI、GF-1、Sentinel-2A及Sentinel-1A逐月影像为数据源,选用归一化水指数(NDWI)、改进型归一化水指数(MNDWI)、增强型水体指数(EWI)、归一化差值池指数(NDPI)、后向散射系数(S)与主被动遥感加权指数(JQ)提取漓江水体信息,采用二类水体区域性近岸海域水色算法(C2RCC)、最大叶绿素指数(MCI)、双波段比值法(Double R)及叶绿素反射峰强度(ρchl)4种方式,反演漓江水体叶绿素a(Chl.a)与总悬浮物质(TSM)浓度.将漓江划分为278个基本评价单元,利用水面变化区域差异值(WDr)、河岸线发育系数(SDI)与水体信息变化动态度(K)等指标定量分析漓江上、中、下游枯水期和汛期的水文和水质信息的年内时空动态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主被动遥感加权指数JQ与NDPI指数的提取效果优于NDWI、MNDWI、EWI指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但与JQ指数相比,NDPI指数提取精度更高、可信度更强.(2)基于C2RCC算法反演的Chl.a浓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处于0.18~7.88 mg/m3之间,TSM浓度的RMSE为0.17~12.55 g/m3,可较好地反映漓江水质参数变化情况.(3)基本评价单元的划分可清楚地分析出上、中、下游地区水域水面宽度、水域面积、Chl.a与TSM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实测数据则依靠站点监测,所得结果较分散,无法进行连续性分析.(4)漓江5-10月降水较多、水体流动性强,大部分地区平均水面宽度在100~250 m范围内,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低,水质较好,但2月水质最差,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于上、中游的兴安县、灵川县等城镇居民区以及下游旅游开发区较多的兴坪镇.  相似文献   
694.
风生紊流导致微囊藻群体破碎和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群体大小和形态决定其垂向迁移能力,从而影响着水华的形成.为了探讨湖泊中风生紊流对微囊藻群体大小和形态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8月26日至9月7日在太湖梅梁湾的围隔内进行了12 d的昼夜不间断的高频采样(采样间隔每2小时一次).研究期间,水面微囊藻密度呈现4次周期性消涨,藻密度变化范围为4×104~2671×104 cells/mL.而整个水柱中的藻密度变化范围仅为3×104~18×104 cells/mL.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与表面藻密度呈负相关而与风速呈正相关.强风速使微囊藻在水柱中均匀分散,增强了透光性,促进了微囊藻的生长.微囊藻群体粒径随着风速的增大逐渐减小,反之亦然.其中值粒径(D50)变化范围为66.2~768.0 μm.在此期间微囊藻群体形态主要以鱼害微囊藻、不规则的惠氏微囊藻、球状的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为主,其占比也呈现出波动状态.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微囊藻群体大小与风速呈负相关,说明湖泊中风生紊流会影响微囊藻群体大小.当紊流强度为2.33×10-5 m2/s3时,微囊藻群体会发生破碎现象,该紊流强度相当于5 m/s的风在30 m深的水库或湖泊中所产生的紊流强度.微囊藻群体被风生紊流破碎后最大粒径与该风速下紊流的最小涡旋尺度相近,表明紊流的最小涡旋尺度决定了微囊藻所能形成群体的最终大小.监测期间,整水柱中不同群体形态的微囊藻占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监测初期以鱼害微囊藻群体形态为主,随后不规则的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的比例不断增加,最后鱼害微囊藻群体形态又占据主导地位.球状的惠氏微囊藻群体形态在整个监测期中的比例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群体形态微囊藻之间比例的大幅变化无法用微囊藻生长演替来解释.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鱼害微囊藻与惠氏微囊藻(不规则的和球状的惠氏微囊藻之和)群体形态之间存在负相关,且惠氏微囊藻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呈负相关.但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关注在微囊藻群体形态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细胞大小、胶被、产毒特性和基因序列等特征,从而验证不同种微囊藻群体是否存在形态转换这一猜想.总而言之,普通强度的风生紊流能够破碎微囊藻群体,而气候变化导致的内陆湖泊周边风速下降会促使微囊藻形成更大的群体,从而有利于水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695.
压密自行式土层穿孔器是利用土体可压缩性,借助动力使形似炮弹头的管状物穿过土层而造孔的岩土工程施工设备。它的穿孔直径和穿孔速度所需动力都与土层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有密切关系。本文简要介绍它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及工程应用。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这种穿孔器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96.
本文以锆石微量元素为着眼点,结合野外勘查和锆石U-Pb测年及Nd—Hf同位素分析,精细研究南岭地区三叠纪王仙岭复式岩体的分离结晶过程。岩体主体部分的粗粒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237.8±3.5 Ma)、二云母花岗岩(236.6±5.0 Ma)、强蚀变电气石花岗岩(238.5±3.5 Ma)侵位时代一致,同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应的ε_(Hf)(t)值分别为-11.8~-7.8、-17.8~-7.4、-16.1~-6.3,ε_(Nd)(t)值分别为-9.9~-11.1、-10.8~-11.1、-9.2~-10.8;相近的ε_(Hf)(t)和ε_(Nd)(t)值说明这些岩浆岩来自同一源区的同一期岩浆事件。三叠纪花岗岩中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锆石Ce/Sm和Yb/Gd值同时增加的变化趋势以及低的P和Y含量指示存在磷灰石等富MREE和P、Y矿物的分离结晶。另一方面,二云母花岗岩相对亏损LREE和Th,指示锆石结晶之前熔体经历了褐帘石/独居石的分离结晶,而较高的P含量进一步确定了是褐帘石而非富P相独居石的分离结晶;其Nb、Ta含量低、Eu负异常更显著,说明受到金红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的影响。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虽然同期同源,但锆石微量元素变化精细的刻画出岩浆分离结晶过程的差别。本研究表明岩浆岩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是揭示岩浆结晶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97.
Ho  Hung Chak  Wai  Ka Ming  He  Minhao  Chan  Ta-Chien  Deng  Chengbin  Wong  Man Sing 《Natural Hazards》2020,103(1):623-637
Natural Hazards -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to project 2050 urban and rural temperature. We applied a time-stratified analysis to compare it with...  相似文献   
698.
由于溶洞的特殊性,传统测量仪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溶洞探测的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方式,能在复杂的现场和空间对被测物体进行快速扫描测量,从而获得点云数据。文中介绍激光扫描的工作原理及三维激光扫描的工作流程,并给出采用Riegl LMS_Z420i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吉首岸索塔基坑下的溶洞进行探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699.
长牡蛎的壳色有很多种,其中壳色较深个体(黑壳)比较浅个体(白壳)的外套膜中含有更多的黑色素。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天然海水中白壳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双酚A (BPA)含量,发现黑壳长牡蛎外套膜中的BPA含量较白壳长牡蛎低(P0.05)。由于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是一种酚氧化酶,可以通过对氧化酚类或芳胺类等多种底物的氧化起催化作用,推测其在BPA等酚类毒物的降解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黑色素含量牡蛎对BPA降解能力和对BPA损伤抵抗能力的差异,本实验进行了浓度为1 mg/L,1.5 mg/L和2 mg/L的BPA亚慢性暴露实验:通过对暴露后长牡蛎外套膜组织中BPA含量分析发现,白壳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中BPA含量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3种浓度BPA亚慢性暴露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BPA含量均低于白壳长牡蛎,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3种浓度BPA亚慢性暴露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荧光值均显著低于白壳长牡蛎(P0.01)。通过对外套膜组织学观察发现,2 mg/L的高浓度BPA暴露使白壳长牡蛎外套膜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黑壳长牡蛎外套膜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见,黑壳长牡蛎对BPA暴露可能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700.
The Hexi Inland River Basin in a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for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s define the vulnerability of an oasis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to glacier change; select 16 indicators from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 according to exposure, 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and construct a vulnerability-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aimed at an inland river basin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Vulnerability of the oasis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affected by glacier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is evaluated by 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acier chang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vulnerability are analyzed.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oasis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Hexi Inland River Basin affected by glacier change is of more than medium grade, accounting for about 48.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unties in the study area.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vulnerability, the oasis economic belt is the most vulnerab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s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xposure of the system to glacial changes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an increase in glacial meltwater is not enough to overcome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exposure,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high vulnerability.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Hexi Inland River Basin, near-,medium-, and long-term adaptation initiative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