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386篇
地质学   844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遥感影像识别方法是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快速、准确获取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遥感影像识别方法主要以人工目视识别方法和半自动识别方法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针对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解译时间长、投入人力多等问题,以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为研究样本,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方法。首先结合震后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提取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影像特征,并构建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解译指标和分类数据集;然后采用DeepLabv3+网络结构及softmax损失函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影像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方法;最后采用半监督学习方法进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可有效识别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信息,整体分类识别准确率为94.22%,F1分数值为0.77,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可提升地震现场灾情获取和重点地震隐患识别等工作效率及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逐渐向深层、复杂型、隐蔽性油气藏转移,油气资源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反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气勘探需求,亟需发展适合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波偏移反演新技术.针对地球深部非均匀结构体引起的地震散射波,发展地震逆散射偏移反演理论和技术将有可能解决复杂构造成像反演的技术难题.本文回顾地震波逆散射偏移反演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以逆广义Radon变换求解线性化逆散射问题为基础,介绍逆散射理论在介质结构成像、物性参数反演、多次波衰减等方面的技术延伸,同时将其应用到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资料,探讨地震勘探逆散射方法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3.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珠江三角洲1976-1983年3-5月逐日天气资料和广州08时探空资料,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本地区春季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并与非龙卷局地强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龙卷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对流层深层气层中气压低风速大、层结不稳定、低层高温高湿和中下层位势不稳定,定性上与局地强风暴的条件基本相同,其中对流层深厚气层中更强的强的低压辐合、更不稳定的层结和更大的水平动量是局地强风暴进  相似文献   
994.
北祁连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北祁连西段与北祁连中段构造带之间被一条平行于阿尔金断裂带的宗宾大坂古转换断裂所隔,东西两段在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上有明显差异。北祁连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是在前震旦系陆壳基底上,在震旦纪再一次开裂演变为裂陷槽,寒武—奥陶纪为裂谷—海沟—火山弧多元构造的格局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paper, a novel multiple representation data structure for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3D city models, called CityTree, is proposed. To create a CityTree, the ground plans of the buildings are generated and simplified. Then, the buildings are divided into clusters by the road network and one CityTree is created for each cluster. The leaf nodes of the CityTree represent the original 3D objects of each building, and the intermediate nodes represent groups of close buildings. By utilising CityTree, it is possible to have dynamic zoom functionality in real time. The CityTree methodology is implemented in a framework where the original city model is stored in CityGML and the CityTree is stored as X3D scenes. A case study confirm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ityTree for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3D city models.  相似文献   
996.
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正面临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和控矿地质因素模型,开展矿田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凤凰山矿田矿床矿体的定位主要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新屋里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局部地段超覆于围岩之上,接触带的形态和产状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在分析矿田地质...  相似文献   
997.
The oxygenation kinetics of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Fe(II) in aqueous solution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millimolar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ate over the pH range 6.0-7.8. At each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nvestigated, the overall oxidation rate constant varied linearly with pH,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A model based on equilibrium speciation of Fe(II) was found to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model, the rate constants for oxygenation of the Fe(II)-phosphate species FeH2PO4+, FeHPO4 and FePO4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FePO4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kinetically reactive species at circumneutral pH with an estimated oxygenation rate constant of (2.2 ± 0.2) × 10 M−1 s−1. FeH2PO4+ and FeHPO4 were found to be less reactive with oxygen, with rate constants of (3.2 ± 2) × 10−2 M−1 s−1 and (1.2 ± 0.8) × 10−1 M−1 s−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乌鲁木齐河流域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感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有关监测研究结果,分析了普通民众对流域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的感知情况,探讨了环境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的感知基本与科学监测事实相符.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条件下普通民众对水资源紧缺的适应措施的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999.
选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5-7月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资料,计算擎枝花市区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并利用线性趋势系数、多项式以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市区的舒适程度和舒适度指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攀枝花市区舒适度指数绝大多数处于5~6级,占到总统计天数的96.9%;攀枝花市区舒适度指数5级、6级...  相似文献   
1000.
垂直电场观测试验及数据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发生前的电磁异常现象已被地面、卫星等多种观测手段观测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水平地电场观测台站,然而对于垂直电场的观测仍是一个空白.自2009年4月开始,在甘肃天祝地震前兆科学台阵的红沙湾、黄羊川、松山建立了3个垂直电场观测试验站,进行垂直地电场的试验观测,在我国专门的垂直地电场观测试验研究尚属首次.通过近1年的观测试验,取得了有价值的观测资料.从数据的初步结果来看,垂直电场的日变化形态清晰,黄羊川和松山观测数据的日变幅度在16 mV/km左右,红沙湾观测数据的日变幅度在8 mV/km左右;垂直电场日变化周期的主要成分是24小时的全日波,其次是12小时周期的半日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