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621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1308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首先分析对比了国产小型IMU/GPS组合导航获取的小POS数据特点,因仪器精度有限引起的测量误差无法在成像过程中消除,相位误差导致了Mini SAR影像中部分目标成像出现方位向散焦、模糊,导致目标像点坐标出现误差。将传统定向参数计算方法用于Mini SAR单幅影像定位时,地面控制点数量、像点坐标、定向参数误差向量的限差、地形特征、DEM分辨率及POS数据精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定位结果。当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时,多项式插值POS数据获取的天线相位中心的空间位置、速度比拟合更准确。  相似文献   
902.
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小层典型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物性、岩心照片及荧光照片等资料,研究长9小层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小层致密砂岩含油性主要受物性、非均质性、岩性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高塑性岩屑含量影响砂岩含油性,高塑性岩屑含量越高,砂岩物性越差,其含油性也越差;(2)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越高,砂岩物性越差,其含油性也越差;(3)物性与其含油性正相关;(4)非均质性,其对含油性的影响巨大,容易造成纵横线油气运移的“隔断”,油气难以进入储集层成藏;(5)岩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以灰白色含泥砾中砂岩或中-细砂岩为主,而水下分流河道间以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在该层段含油性好;(6)裂隙,其对储层的运聚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结合安定组沉积末期长9输导层顶面石油优势运移路径的模拟结果,优选出杏河地区向镰刀湾东方向、西河口-安塞-下坪、沿河口-冯庄北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03.
倪天翔  冯柳 《地下水》2018,(6):8-11,53
在地下水质评价中,内梅罗指数法经常以各种修正方法的形式应用。根据文献进行总结,将各种修正方法总结为"引入权重法"和"引入函数法"两大类。随机抽取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水样20例,运用两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修正方法均比传统方法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引入权重法强调了权重值最大几项指标的作用,更适合评价毒理性指标和重金属指标污染较突出的地下水。引入函数法的评价结果更为均匀合理,但并未根据污染造成后果的不同区分不同指标的作用,该方法更适合评价各项水质指标浓度较均匀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904.
德兴斑岩铜矿田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利  倪培  王国光  朱安冬 《矿床地质》2018,37(6):1168-1178
德兴斑岩铜矿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铜矿系统,一直以来,德兴铜矿的成矿过程和成因机制都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人在德兴铜矿的围岩蚀变、矿化期次、流体特征、成岩年代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其成矿时代仍争议较大。文章首次对矿田内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10件样品中的4件w(Re)极低,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大,且误差较大,故不对其进行讨论;其余6件的w(Re)为10.58×10~(-9)~102.59×10~(-9),普通w(Os)较低(0.0054×10~(-9)~0.0113×10~(-9)),w(~(187)Os)较高(0.019×10~(-9)~0.177×10~(-9)),Re/Os比值较高(4406~73 422),为低含量高放射性Os成因硫化物。研究获得黄铁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165.3±2.3)Ma(MSWD=1.04)。因此,德兴铜矿的铜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综合前人资料,德兴铜矿最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下的陆内伸展的地质背景,为陆内环境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905.
Arsenic in groundwater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with arsenic has been of utmost concern worldwide. Steel slag is a solid waste generated from steel production. Although steel slags have been used for arsenic removal from water, this process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or integratively researched. In this study, the arsenic removal capacity and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for carbon steel slag, stainless steel slag and Fe-modified stainless steel slag based on an in-depth study. The study also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steel slag for regeneration. The maximum adsorption of arsenic on carbon steel slag, stainless steel slag and Fe-modified stainless steel slag was 12.20, 3.17 and 12.82 mg g?1 at 25 °C, respectively. The modification of stainless steel slag by FeC13 can generate more pore structures and larger surface areas, and 300 °C treatment produces the best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The ΔG values were negative for all of the steel slags, indicating the spontaneous nature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solution pH was a critical parameter for the removal of arsenic for steel slags. Under highly alkaline solution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 of arsenic removal by carbon steel slag and stainless steel slag can be attributed to chemisorption, including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nd coordination reactions, and under weakly alkaline solution condition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specific adsorption are the arsenic removal mechanisms by Fe-modified stainless steel slag. Regeneration of the Fe-modified stainless steel slag was better achieved than that of the other steel slags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06.
以洪湖市峰口—万全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的Cd、As、Cu、Zn、Hg、Pb和Se全量、化学形态组成及其生物有效性,对比各元素的形态特征并总结其活性规律。研究表明:该区土壤中Zn、Hg、As、Cu、Pb和Se 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可交换态比例较低。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水溶态比例较低。对土壤中 Se形态的受控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土壤中硒受有机质、酸碱度及重金属全量等环境因素控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该区进一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利用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7.
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战场,因而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但中国城市群在选择与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科学角度提出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科学方案。基于这一意图,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14年12月20日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层论坛》。通过近100位专家激烈的辩论、争鸣与思考,一致认为:城市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科学问题和漫长过程,是一个自然自需过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城市群基本内涵和空间识别范围标准存在着激烈争论与思考,政策空间层面的城市群和学术空间层面的城市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导向和价值取向;城市群选择和培育中存在着"滥圈滥划、扩容贪大、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拼凑成群"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群病";未来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正在形成不同的组织方案;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优化模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围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两条腿"并行模式、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哈长城市群的"井"字型空间组织模式、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整合模式、关中城市群的均衡组织模式等。  相似文献   
908.
909.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  相似文献   
910.
应用地下水资源模型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模型区的剖分、模型识别与校正 ,建立了费县朱田地下水盆地的水资源预测模型 ,对比分析证明 ,该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