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477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文章分析对比了桂西地区Au、As、Hg、Sb元素的时空区域分布,并经与岩石样对比,发现上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为高背景,三叠系为低背景,Au的高背景区呈NW向展布,这与右江裂谷区地壳演化的独特历史有关。桂西地区上古生界金主要来自深源,三叠系碎屑岩中金主要来自陆源。从Au元素丰度与存在形式考虑,高背景的碳酸盐岩夹泥岩、硅质岩、火山岩建造及毗邻的碎屑岩对金成矿更有利。  相似文献   
92.
合成孔径雷达 (SAR)图像一般都存在相干噪声 ,对地物信息的提取及 SAR图像应用的干扰非常严重 ,对此许多人提出了不少处理方法 ,并分析对比了多种滤波算法 ,认为改良 K -均值自适应滤波效果最佳。本文中分析了改良 K -均值自适应滤波法的数学基础的局限性 ,并采用了一种基于多分辨分析的滤波算法 ,该算法通过将噪声 (或较小的结构特征 )与较大的结构特征相分离 ,然后滤出噪声 (或较小的结构特征 ) ,从而达到消除斑点噪声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 ,基于多分辨分析的滤波算法在消除 SAR图像的斑点噪声方面优于改良 K -均值自适应滤波法。  相似文献   
93.
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I.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泥石流的运动既有类似于固液两相流之处,又在很程度上不同于固液两相流。在泥石流滨汉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粘塑体模型及颗粒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这种模具有以往各类模型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进行描述,在理论上,它比现行各类模型更加严密,在应用上,它较现行各类模式更加方便,能够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各类条件,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中将现行模型的作为特例  相似文献   
94.
大同阳高震区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通过本区6条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而在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有3处地壳深断裂带。本区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深断裂,大同阳高地震群与该低速异常体和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95.
元古宙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元古宙蛇绿岩研究简史的基础上,对元古宙蛇绍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岩石组合类型,变质作用程度,大地构造背景及源区地球化学制约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就元古宙蛇绿岩的板块构造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Quartz wa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its silico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in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W Guizhou and NW Guang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uartz in wall rocks.ores and that in association with hydrothermal silicification are distinctive in silicon isotopes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s.Quartz in association with primary silicification is non-luminescent while that in wall rocks and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silicification exhibits striking luminescence.Based on the dynamic fractionation of silicon isotope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rapid transport of aprimary siliceous fluid along the major deep fault system into subordinate faults before ore components deposited in favorable strata via penetration and metasomatism.Therefore,a deep origin is implicit for gold deposits of this type.  相似文献   
97.
The magma evolution of Tianchi volcano, Changbaisha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is composed of the basaltic rocks at the shield-forming stage, the trachyte and pantellerite at the cone-forming stage and modern eruption. Studies on their REE, incompatible elements and Sr, Nd, Pb isotopes suggest that rocks at different stages have a common magma genesis and close evolution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iation crystallization playing the key role. The co-eruption of basaltic trachyandesite magma and pantellerite magma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both crustal magma chamber and mantle magma reservoir beneath the Tianchi volcano.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672109).  相似文献   
98.
南京玄武湖隧道,既在城市中心,又在水下,是脆弱环境下典型的地质工程。影响水下隧道施工的不权有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还有城市环境约束因素;另外,隧道施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作者对上述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隧道出口及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9.
煤矸石合成莫来石熟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文  刘凤梅 《矿物岩石》1998,18(4):38-42
研究了煤矸石加氢氧化铝及氧化铝合成莫来石熟料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采用煤矸石和氢氧化铝可在1500℃完成莫来石化反应,到1550℃可得到接近理论密度的莫来石熟料,采用煤矸石和工业氧化铝反应,可在1550℃全部合成莫来石,到1600℃可得到接近理论密度的莫来石熟料,采用煤矸石加α-Al2O3所得样品性能良好,化学成分最纯。  相似文献   
100.
在系统回顾地幔岩包体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幔岩包体今后的研究对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地幔岩包体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重视地幔岩包体形成演化过程中压力(p)、温度(T)、环境(E)和时代(t)的综合制约作用,定量模拟地幔岩包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建立地幔岩包体形成演化的pTEt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