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499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1INTRODUCTION THEMIDDLE SOUTHERNSEGMENTOFDAHINGGANLING ISONEOFTHEIMPORTANTORE CONCENTRATEDAREASOFCHI NA.INRECENTYEARSGREATSTRIDESHAVEBEENMADEIN THEORETICALGEOLOGICALRESEARCHANDGEOLOGICALEXPLOITA TION(SHAOJI’ANETAL.,1998,1999;ZHANGLUQIAOET AL.,1998;XIAOCH…  相似文献   
992.
1 The rise of the problem The region of western Shandong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geologists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and it has been well geologically documented (Lin Jingqian et al.…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生物壳体碳酸盐同位素及沉积物碳酸盐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探讨了贝壳堤剖面记录39.6~17.1kaB.P.(未校正14 C测年,下同)期间碳酸盐和贝壳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和相关关系,指出壳体化石及沉积物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是湖泊水体温度和盐度的反映,其中δ18 O对温度的指示意义更敏感,是湖泊和古气候演化很好的代用指标。根据这些指标重建的古气候与环境变化显示,在39.6~35.5kaB.P.期间,柴达木盆地处于温暖湿润期,周围山地降水增加,盆地内湖泊发育;自35.5kaB.P.开始,气候较前期更加湿润,是湖泊发育的最佳期;22.1kaB.P.以后,气候逐步转入较温暖的干燥期,湖泊开始萎缩、退化;末期17.1kaB.P.气候环境急剧恶化,形成石盐结晶,湖泊高湖面演化史结束。  相似文献   
994.
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一般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变形及破裂成核的角度来看, 强地震前形变异常理应出现在地震震源附近, 而许多连续形变观测事实与这种认识往往是相矛盾的.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多次形变异常结束后10天内的首发中强地震与异常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西北地区2000-2005年5.9级以上地震震中(绝大多数作为异常后的首发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本文揭示的事实对于认识形变观测与前兆本质、实验场区连续形变观测台网建设及物理预测方法探索等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5.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575个国家级基本气象站1971年1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选用了5种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或我国国家级预警业务中使用的森林火险气象指数计算方法, 计算了我国长序列的历史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 并对这些指数在我国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IFFD, INMC, IN, IMN指数可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使用 (除长江中下游及附近地区), 其中以IFFD指数总体应用效果最好, IMN指数次之。  相似文献   
996.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机载InSAR测绘系统在国内还处在研制阶段。其测绘能力以及测图精度以前只能从外文资料中了解。为了获取机载InShR测绘系统第一手资料。我们在河北某地进行了机载InsAR测绘飞行试验,并对InSAR数据进行了处理,对其测绘能力以及测图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997.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human bei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 exemplified by the Zhangjiakou-West Beijing reg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tensive mantle-crust uplift, which led to anomalous element background values for regional rocks(ores) and soils. As a result, some agricultural crops, and forests and fruits are of “superquality and high yield“ or of “poor quality and low yield“. The anomalous elements can find their way into grains, fruits, vegetables and drinking water and then will be taken by human beings, constituting a food chain, which would directly impact human health and lead to the spread of some endemic diseas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Zhangjiakou-West Beijing region are the outcome of geotectonic evolution since the Mesozoic.Mantle-crust movement is 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evolution and change of the regionall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8.
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   总被引:102,自引:10,他引:92  
软碰撞是指陆块间,主要是微陆块间的弱碰撞。软碰撞后,陆块间尚未焊合,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在新的构造阶段,这些陆块间又可再一次挤压和地壳缩短,发生大陆壳的消减造山作用,使一个大陆的大陆壳叠覆在另一个大陆的大陆壳之上,这就是陆一陆叠覆造山作用。东亚诸陆块在古生代软碰撞后,曾长期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只有再经过华为西、印支、燕山多旋回的陆-陆叠覆和走滑-挤压造山作用之后,它们才在动力学上最终焊合为一体,即经历了多旋回的缝合作用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999.
大气垂直运动方程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振球  牛涛 《高原气象》1994,13(1):102-105
本文对大气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和小量可否忽略重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如同存在水平地转平衡一样,在大气垂直方向应当存在垂直地转平衡。并提出在大气垂直方向可能存在更高阶平衡:一级平衡为静力平衡,二级平衡为静力偏差和垂直柯氏力的垂直地转平衡,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平衡,即垂直地转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平衡,最后,重力异常偏差的最级有可能与大气行星波垂直加速度和引潮力垂直分量已处于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1000.
桐柏——大别山主要构造热事件及40Ar/39Ar地质定年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桐柏——大别山是一条复合造山带。在其演化过程中曾经历了扬子旋回(1000Ma-761Ma)和加里东旋回(470Ma-401Ma)两个板块构造旋回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之后又经历了早、中华力西(357Ma-314Ma)的平移走滑和晚华力西(286Ma-261Ma)、印支期(224Ma-185Ma)、燕山期(130Ma-111Ma)逆掩或逆冲推覆的陆-陆叠覆造山作用。印支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系是在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下形成的。燕山期的造山不仅具显著的深层次构造岩浆作用特点,而且还伴随快速的隆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