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34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1021篇
海洋学   2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短临降水预报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世界性难题.研究人员曾尝试使用各种技术预报降水,但是由于降水本身具有高度非线性、随机性和复杂性的特性,使得降水预测精确度并不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日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气象领域也因此得益.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因此相比于传统方法,如数值天气预报法和光流法等,人工智能方法使得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本文介绍了传统降水预报的方法,着重总结概括了用于短临降水预报的各种最新人工智能方法,并对各研究方向进行归纳分析,为各类研究人员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2.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Chi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limate change can br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Chinese agriculture, but negative impacts tend to dominate. The annu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 has risen about 0.5–0.8 °C. The precipitation trends have not been identified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in China, although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weather/climate events have increased, especially of drought. Water scarcity, more frequent and serious outbreaks of insects and diseases, and soil degradation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have impacted agr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owever, temperature rise prolonged the crop growth seasons and cold damages have reduced in Northeast China. The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dicates tha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with about 3.9 to 6.0 °C and precipita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9 to 11 % at the end of 21st century in China. Climate warming will provide more heat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boundary of the triple-cropping system (TCS) will extend northwards by as much as 200 to 300 km, from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o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the current double-cropping system (DCS) will move to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 into the current single cropping system (SCS) area which will decrease in SCS surface area of 23.1 % by 2050. Climate warming will also affect the optimum loc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hina’s main crop varieties. If no measures are taken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potential yield in 1961–1990, yields of irrigated wheat, corn and rice are projected to decrease by 2.2–6.7 %, 0.4 %–11.9 % and 4.3–12.4 % respectively in the 2050s. Climate warming will enhance potential evaporation and reduce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thus causing a greater need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tensify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With adequate irrigation, the extent of the reduction in yield of China’s corn and wheat can be improved by 5 % to 15 %, and rice by 5 % or so than the potential yield in 1961–1990. Adaptive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agricultural loss under climate change. If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in a timely way, then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xt 30–50 years will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hina’s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953.
构造分布及演化综合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中生代新华夏构造岩相体系控岩控矿特征,新华夏构造岩相体系主干构造是NNE向的大型褶皱和剪切挤压断裂带,均呈左行斜列分布;发育两组扭性剪切构造,被前人分别称为NEE向泰山式和NNW向大义山式构造;与之相伴的NWW向构造发育且对岩浆活动和内生矿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将“武汉-...  相似文献   
954.
在物探工作设计阶段,主要参考测区的地质图和地形图,进行控制点的选取和测网的布置.但这些地形图往往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绘制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改造,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湖泊水位变化,居民点变迁、城市的扩建、地质灾害等.随着"3S"集成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利用带地理参数的遥感影像对地形图的变更部份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55.
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与古环境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主要发育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湘南地区相变为一套以杂砂岩和炭质板岩不等厚韵律层为主的地层序列,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对应6个有序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中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受沉积古环境的影响由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和海进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两种垂向叠加形式组成,下寒武统的层序界面类型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和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在空间上,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为由NW向SE的缓坡环境,随着沉积环境逐渐加深,下寒武统沉积厚度逐渐变薄,至湘南地区沉积厚度增厚,沉积深海相厚层杂砂岩夹板岩,其相序变化系统记录了湖南省早寒武世复杂的被动陆缘古地理环境演化和变迁,其演化和变迁也反映了古环境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956.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957.
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庞强强  赵林  李述训 《冰川冻土》2011,33(2):349-356
气候是多年冻土形成与变化的动力,局地因素则通过改变地表辐射、对流和传导过程对多年冻土产生影响,导致多年冻土发生空间分异.应用青藏公路沿线大量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区地温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地貌、植被、积雪、土壤性质及含水量等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多年冻土的发育和多年冻土热状况有显著影响.局地因...  相似文献   
958.
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挡沙墙防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十三间房车站附近K1476+875~K1477+000沿线的集沙量观测系统,对2009年试验期间该处挡沙墙防沙功能的观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风以9、10级为主,集沙量与微地形关系密切,集沙量沿高度方向呈指数递减;地面构筑物的存在改变了风沙流场,挡沙墙上方的积沙量随挡沙墙高度增加而减小,增加挡...  相似文献   
959.
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既可提供元素赋存状态的信息,又可示踪热液成矿过程。利用电子探针对龙山金锑矿赋矿地层新鲜板岩、蚀变围岩以及矿石中黄铁矿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黄铁矿中Au主要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热液黄铁矿中既有固溶体金,也有纳米金。沉积黄铁矿中Co、Ni、Sb、Mn、Te可能以固溶体形式存在,As、Pb、Zn、Cu、Ag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热液黄铁矿中As、Sb、Mn、Te可能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Co、Ni、Pb、Zn、Cu、Ag以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龙山金锑矿至少经历了两个成矿期:早期是由深部的富Ni岩浆流体引发的金、铅、铜、钨矿化,该期矿化强度不大;晚期是以大气降水循环引起的金、锑矿化,是龙山金锑矿的主要成矿期,并大致可分为显微金阶段、次显微金辉锑矿阶段、可见金辉锑矿阶段和辉锑矿阶段4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960.
山东烟台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烟台市1.3万km2范围内以1个点/36 km2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08件,测试六六六、滴滴涕等10项指标,并研究其含量变化.区内土壤中停用近30年的六六六、滴滴涕仍有检出,且部分样点含量较高,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区内出现了Ⅲ类和超Ⅲ类土壤.土壤中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除个别样点δ-HCH含量高外,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