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1492篇
测绘学   690篇
大气科学   461篇
地球物理   515篇
地质学   3150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30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陕西青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具有标型意义,研究表明,富金矿段的黄铁矿具有颜色暗黄-灰黄、颗粒细小破碎、晶形差,为五角十二面体和复杂聚形、亏硫与铁的特点。矿区矿源层为含炭热水沉积岩层组成的黑色岩系,具有热水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改造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特点,富金细粒黄铁矿是地下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热液两种流体混合与沸腾使物理化学条件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2.
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当前在以人地耦合系统为中心的气候变化、生态风险和可持续管理等研究中,脆弱性理论及其评价已成为地理学及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其涵义不断泛化,内容日渐扩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脆弱性解释存在很大分歧,这阻碍了研究的科学化,也影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框架来系统整合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审视脆弱性的理论沿革出发,分析其在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关系的不理解以及研究时空尺度和学科视角的不明确。基于对脆弱性评价的整合框架的研究现状,选取VSD模型作为统领具体的脆弱性评价的依据。VSD模型的优势在于:①有明确的定义,将脆弱性分解为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潜力3个维度;②用方面层—指标层—参数层逐级递进、细化的方式组织评价数据;③有规范评价流程的8个步骤。最后以我国典型的干旱区为例,运用VSD模型构建了示例区脆弱性评价的指标和参数。  相似文献   
833.
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热液活动区微生物生态及其相关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海洋地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发现不断挑战着人们对微生物的代谢机理、生存极限、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作用等方面的传统认识。与传统的富集培养方法相比,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和特征性功能基因系统的发育分析等技术为研究这一极端环境中栖息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手段。这些技术包括基因文库构建(16S rRNA和其它功能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定量PCR等。目前,上述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全球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的研究,在丰富地球物种多样性、调查微生物参与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生命起源与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34.
草地土壤碳库碳储量及其变化与调控机制是草地碳循环研究的核心.草地生态系统正经受着越来越严重的人为与自然因素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大气氮沉降增加、施肥及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因此,加强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响应研究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放牧、草地开垦及外来氮素输入等3种主要的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碳总量和活性碳组分的影响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的薄弱环节及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35.
通过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区域地质条件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盆地性质、沉积序列、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给楚雄盆地的油气勘探一些启示:它们间的基本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类似,且上三叠统地层为主要的烃源岩和自生自储组合,侏罗系储层也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裂缝对油气的富集、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认为:加强砂体的展布、连通性研究,裂缝、断层性质、形态、沟通性、规模等研究,在有白垩系、第三系覆盖区完全有可能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36.
1982~1999年中国地区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1999年AVHRR Pathfinder卫星遥感观测的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资料和中国730个气象台站的温度、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LAI的季节、生长季和年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温度、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LAI和生长季平均LAI均是增加的。由于区域和季节气候的差异,LAI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和季节非均一性。从区域平均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年和生长季平均LAI都有增加趋势,并且在华南地区增加最快。因而,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华南地区可能是潜在的碳汇。在季节尺度上,各地区区域平均LAI基本上都是增加的,并且都在春季增加最快。温度变化是LAI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活动如农业活动、城市化等对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LAI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37.
谢智颖  李清泉  彭军还 《测绘工程》2004,13(1):32-34,46
讨论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在线实现问题;并基于三层C/S模式,探讨了从客户端、中间层到后端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方法;最后以三角网平差作为实例,详细说明了用.Java语言实现一个网上测量在线数据处理服务系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38.
论述了局域差分GPS技术受到的限制和广域差分GPS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PNP20广域差分系统 工作原理,并详细叙述其主要的软、硬件的特点和各种功能,分析了该系统的各种检测数据,最后对这套系统的 应用前景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39.
通过建筑物倾斜观测实例,介绍了应用前方交会法进行倾斜观测的方法、精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40.
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指纹是目前国际上用于示踪石油类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命运的有效技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可疑重油与被污染水体及植物表面污染物的饱和烃和芳烃分布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姥姣烷、植烷、“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等化学指纹特征,对比可疑重油与被污染水体表面漂浮重油的沥青质同位素组成,追踪了发生在广东省南海市的两次小型重油泄漏事件。结果揭示,2002年10月16日晚发生的污染事件源于某饲料公司锅炉房的重油泄漏;而2002年10月25日的泄漏事故则是某加油站重油渗漏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