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0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测绘学   397篇
大气科学   459篇
地球物理   615篇
地质学   1474篇
海洋学   33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44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21.
2007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年2月热带气旋"Gamède"在法属留尼旺创下72 h降水3 929 mm的世界纪录;5月末莫斯科气温达到189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温度;截止8月底美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干旱缺水.2007年我国云南、甘肃、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经历50年不遇的干旱;7月淮河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2007年全球平均温度比过去3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41 ℃.同时,今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减小到历史记录的最小值.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922.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静止锋与层结结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对2008年我国南方持续性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系统及层结特征做了研究,集中对第3次过程,即1月25~29日期间的天气形势、水汽条件、高原对流系统东移的影响以及地面和大气层结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位于长江或江南地区的准静止锋(或切变线)是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锋面西段的逆温层和暖层强,有利于冻雨的形成;水汽在锋前的对流层低层辐合,沿锋面爬升凝结,锋面的东段低层辐合比西段强,造成锋面东段的降水强度大于西段;高原对流系统活跃,且频繁东移影响我国东部,在第3次过程共有3次高原对流的东移过程;最有利于冻雨产生的层结条件应有中层冻结层、暖层、逆温层,且这些层结的强度和厚度要适当;最有利于冻雨出现的地面温度在-1~-3℃,变化非常小,温度、露点差都在1~3℃,接近饱和,风速较弱。最后,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南方雨雪、冰冻天气的锋面结构与大气层结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923.
重庆合川近28a蒸发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合川区1980-2007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合川区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合川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温度、气压、水汽压、降水等,并对影响因子与蒸发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24.
重力波对一次雹暴天气过程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松  王华 《高原气象》2009,28(1):165-172
利用北京地区雷达、风廓线仪和稠密的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5年5月31日午后多次出现雹暴现象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小尺度诊断研究,揭示了雹暴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再生过程与地面气象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重力波对雹暴单体、雹暴群演变、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有利于强对流发生的大气环流背景下,由地形、强雹暴产生的重力波,不仅催生新的风暴单体,而且对风暴单体的移动、发展或减弱产生直接影响;(2)不同强迫源(地形、强雹暴)引发的、具有不同振幅、波长和波动周期的中尺度重力波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对多个风暴单体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雹暴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5.
结合2006年最新的气溶胶排放源资料,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气象场,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ATCH(Model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Chemistry),模拟了2006年中国地区硫酸盐、黑碳和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结果与CSHNET观测网数据比较分析后发现,基于21个观测站的61组月平均数据与相应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3。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盆地、华北及长江流域等工业较发达地区,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及长江以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1月份浓度高于7月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7月份浓度高于1月份;黑碳气溶胶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等地区,1月份浓度高于7月份;沙尘气溶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沙漠地区,4月份浓度最高,7月份次之,其他月份较少。  相似文献   
926.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压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 NCEP/NCAR以及NCEP/DOE再分析地表气压产品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不同季节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发现, 几种再分析产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 即冬季小而夏季大、东部地区小而西部地区大; 同时还发现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均与观测资料有相对较大的差别, 特别是NCEP/NCAR在70年代以前的夏季气压值过于偏低, 从而夸大了很多地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比而言, ERA-40地表气压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在中国大多数地区要优于NCEP/NCAR再分析产品, 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分析还表明, NCEP/DOE虽与观测资料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 却与另外两种再分析产品有着较为相似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  相似文献   
927.
浅析卫星遥感在黄海浒苔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浒苔的光谱特性分析,建立基于极轨气象卫星和环境卫星资料监测浒苔的模型技术方法,利用该模型实现浒苔信息提取,生成浒苔监测产品,并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分析浒苔影响范围及移动路径。利用2006—2008年卫星资料分析表明:2006年和2007年夏季,黄海未出现明显的浒苔信息;2008年5月中旬,浒苔始发于黄海中南部;6月中下旬,浒苔影响范围最大时达到800 km2;7月中下旬,黄海海域浒苔范围明显减小。对浒苔移动路径和黄海海域风场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浒苔位置移动主要受风力和洋流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8.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相似文献   
929.
我国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NDVI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NDVI资料、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 初步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植被的关系及可能机理。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季NDVI与我国夏季降水相关系数从南到北呈西北-东南向“ + - +”带状分布。合成分析也表明:青藏高原春季NDVI大、小值年降水年内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降水的上述差异, 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春季NDVI变化导致热源效应改变, 引起大气环流变化造成的。对环流分析也发现: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0.
齐齐哈尔市雷电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9~2006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观测站雷电日资料,统计分析齐齐哈尔市区及各县近48a雷电日数空间分布及年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特征.并利用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雷电灾害统计资料与雷电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