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6篇
  免费   1326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测绘学   753篇
大气科学   881篇
地球物理   1348篇
地质学   3497篇
海洋学   965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645篇
自然地理   78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正> 红粘土一词在我国已沿用很久,但对其成因争议很大,就广西红粘土的成因而言,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是冲积或冲—洪积;另一种则认为是残积或残—坡积。 贵县某地红粘土具有一定的胀缩性,建于其上的房屋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不少从事膨胀土研究的同志常来此地研究,对该处红粘土的成因提出了种种看法。笔者先后在这里做了一些工作,现谈谈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992.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段,是区内典型的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也是赤峰-朝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大量单相甲烷包裹体群的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太古宙建平群大营子组下岩段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出在蚀变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和石英脉中.根据野外观察和包裹体测温结果,将柴胡栏子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划分...  相似文献   
993.
《物探与化探》1999,23(6):415-420
在收集整理中国大陆上十几条地学断面、数十条地震剖面、大地电磁剖面、地壳上地幔剪切波资料的基础上,对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岩石圈剪切带是控制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最主要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条件。壳内低速高导层因与地幔流体分布有关,同样对含金矽卡岩矿床有控制作用、大( 深) 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控制着与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浆,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的共同制约作用进一步圈定含金矽卡岩矿床和铜伴生金矽卡岩矿床分布的远景预测区。  相似文献   
994.
吕鹏  曲永贵 《吉林地质》1999,18(1):32-38
大山片麻岩的原财为奥长化岗石,呈不规则状侵入柳树河子片麻岩中,年龄27亿年左右,太古代阜平运动晚期侵位的。侵位与当时区域上大规模的韧性剪切作用密切相关。由于剪切带各相关位置的位移量的差异,形成空间,给岩浆被动就位了有利场所,形成大山片麻岩古深成岩体。  相似文献   
995.
星星峡复式花岗岩体侵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同准噶尔板块碰撞带内的坡子泉逆冲—走滑深大断裂带中。岩体平面上呈三角形,从中心向外侵入时间越来越老。岩体的侵位是由于坡子泉逆冲—走滑断裂在走向上发生变化,两侧位移量出现差异而造成三角形的虚脱空间,使岩浆乘虚侵入。  相似文献   
996.
应用杨赤中滤波法系统分析了胡篦型铜矿几个矿床成矿元素的品位资料,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类矿床不仅受NE向褶皱冲断构造控制,而且还受NW向断裂构造复合控制,在其交汇部位形成矿柱。矿柱是组成该类矿床的基本单元,其产状与两组构造的交线产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7.
广东伸展拆离构造研究进展、基本特征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少梅 《广东地质》1999,14(3):33-40
伸展拆离构造已成为大陆岩石圈构造的研究热点。90年代以来,广东相继发现了云开变质基底双拆离型伸展拆离构造,云开地块周边伸展拆离构造,高要-遍明伸展拆离构造以及河源伸展拆离构造。这些伸展拆离构造普遍具有上部脆性上正断层域,中间拆离流变层以及下部变质核的三层结构。  相似文献   
998.
三洲矿田内主要矿床与燕山期更晚的构造活动腾。燕山期构造活动可分为六个序列:(1)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附近和不整合面之上的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中的低角度正滑断层及伴生构造,2)泥盆系-石炭及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中的纵弯0褶皱北西向逆冲支,4)北东向平移断层,5)第二次北西向逆冲断层,6)伸展性正滑小断层。其中1、4、5三个构造序列是主要控矿构造,第1构造序列控制了长坑金银矿,第4构造序列控制蛘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察隅地区出露一套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墨色同岩组和蛇躲岩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统称为德玛拉岩群。依据SmNd法年龄2145~2264Ma将其时代确定为古元古代。该岩群与印度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形成于2300~2100Ma的孔达岩系十分相似,可能是冈瓦纳古陆核北缘的一套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距四川盆地边缘地带约3~4km,规模巨大(约6km×25km×03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罕见巨型冰川漂砾。现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葛仙山巨型漂砾是早更新世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所形成的。是青藏大冰盖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全球泛大冰盖形成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对众多相关边缘学科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