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6篇
  免费   1117篇
  国内免费   1734篇
测绘学   825篇
大气科学   862篇
地球物理   1113篇
地质学   3350篇
海洋学   898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77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work we analyze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recent damaging seismic series occurred in the Internal Zones of the eastern Betic Cordillera (SE Spa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the tectonic region where took place the 11th May 2011 Mw 5.2 Lorca earthquake. We revisit and make a synthesis of the seven largest and damaging seismic series occurred from 1984 to 2011. We analyze their seismotectonic setting, and their geological sources under the light of recent advances in the knowledge on active faults, neotectonics, seismotectonics and stress regim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focused on the Lorca Earthquake. These seismic se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types of focal mechanisms, produced mainly by two sets of active faults, NNW–SSE to NNE–SSW small (no larger than 20–30 km) extensional faults with some strike slip component, and E–W to NE–SW large strike slip faults (more than 50 km long) with some compressional component (oblique slip faults). The normal fault earthquakes related to the smaller faults are dominant in the interior of large crustal tectonic blocks that are bounded by the large E–W to NE–SW strike-slip faults. The strike slip earthquakes are associated to the reactivation of segments or intersegment regions of the large E–W to NE–SW faults bounding those crustal tectonic blocks. Most of the seismic series studied in this work can be interpreted as part of the background seismicity that occurs within the crustal blocks that are strained under a transpressional regime driven by the major strike slip shear corridors bounding the blocks. The seismotectonic analysis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studied series indicate that it is usual the occurrence of damaging compound earthquakes of M  \(\sim \)  5.0 associated with triggering processes driven by coseismic stress transfer. These processes mainly occur in the seismic series generated by NNW–SSE to NNE–SSW faults. These mechanical interaction processes may induce a higher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this kind of earthquakes than considered in traditional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s and i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utur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996.
秦康  卢萌盟  蒋斌松 《岩土力学》2014,35(Z2):223-231
砂井联合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加固技术,既可以加快软土地基固结时间,又可以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针对该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布桩特点,该类复合地基可以简化成以水泥土搅拌桩为中心的轴对称固结模型,并假定孔隙水沿径向渗流到砂井体内的流量等同于砂井体内排出的水量,考虑砂井的涂抹效应,推导出该类型下砂井联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方程。根据实际工程荷载多数单级施加和地基附加应力呈梯形分布的特点,得出了砂井联合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通过对单级荷载情况下的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的退化,得出了瞬时施加荷载下的解析解。最后分别针对井径比、加荷历时、桩-土模量比、砂井渗透系数等影响因素,对复合地基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该解答对提高此类复合地基的设计和计算水平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8.
桂江流域土壤侵蚀估算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桂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研究对珠江三角洲的水生态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桂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侵蚀总量,分析流域内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结果表明,桂江流域51.8%的地表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从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来看,属于中度侵蚀。从土壤侵蚀面积来看,约85%的地表处于微度、轻度与中度侵蚀。4-6月的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最大,侵蚀总量也是最大的。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程在30~600m的低山丘陵-高地地貌区内的林地与耕地中。流域内岩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随着石漠化程度从无到中度逐渐增加,轻、中度石漠化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达到强度侵蚀等级。   相似文献   
999.
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近些年,随着浅部矿藏的减少,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日益紧迫。文中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基于现代成矿理论、成矿预测理论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理论,依托数据库技术、3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元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提出了基于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相结合的控矿因素定量表达方法,创新了不整合面、碳酸岩层等新变量的提取和以统计收敛性划分成矿有利区间等方法,成功将传统区域二维成矿预测方法与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使区域范围内矿产资源预测研究拓展到三维空间,更有利于区域范围内隐伏矿体的圈定工作,亦可为今后的三维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