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1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1287篇
测绘学   594篇
大气科学   443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2406篇
海洋学   53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⑨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造成了中国沉积盆地与众不同的油气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分形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得出了基本结论:(1)中国海岸线的分形结构客观存在,在1:2500000地图上标定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的分形关系式为lgL=-3.9929-O.1597lgr(式中,L为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r为测量标度);(2)使用量规法与网格法计算出中国大陆海岸线分维分别为1.1597和1.0707,台湾岛海岸线分维分别为1.0381和1.0025,等等;(3)进行海岸线分维横纵向比较,应遵循相同的分维计算方法。对于同一条海岸线而言,用量规法所得分维大干用网格法所得分维,且用量规法所得分维相对较大,则根据网格法所得分维亦相对较大;(4)在中国海岸线量规法与网格法分维计算结果之间可以建立关系式Dd=2.5932Db-1.5363(式中,Db为根据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Dd为根据量规法计算所得分维);(5)随着从渤海到南海(由北至南)的空间变化,中国各大海域海岸线分维显现出一个由北至南逐渐变大的趋势,而海岸带物质组成、生物、气候等因素的南北变化或差异是导致中国海岸线分维南北空间变化的内在原因;(6)整个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分维并不等于其组成部分分维的算术平均值;(7)台湾岛海岸线受到了断层系的强烈影响,这可能是台湾岛(东部)海岸线分维较小的内在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993.
洞庭湖环境系统变化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全面揭示洞庭湖近数十年的水情异常与成因,将湖区视作一个大系统来研究。经水位~流量关系等多种方法研究表明:(1)入湖四水尾闾同水位流量减少1 200~2 800 m3/s,同流量水位抬高0.49~1.28 m;(2) 荆江三口分水比减少19.2%,分沙比减少25.1%;(3) 澧水、松滋、南洞庭湖等主洪道的水位流量关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4) 天然调蓄能力下降40%,湖口同流量水位抬高1.80~2.50 m;(5) 7~8月湖垸关系常处于危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恶性循环,导致了湖泊环境系统功能的变化,而由下荆江3处裁弯所引起的江湖水沙调整则加速了其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对水情的复合响应是:入湖水沙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洪水位普遍抬高1.50~1.80 m,湖口有时出现江水倒流,洪水涨率增大,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等异常水文现象,且给湖区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994.
粗粒料强度和变形的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秦红玉  刘汉龙  高玉峰  戴鹏飞 《岩土力学》2004,25(10):1575-1580
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高低围压下粗粒料的应力应变特性、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颗粒破碎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泥岩含量对堆石坝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围压下粗粒料表现出应变硬化特性和剪缩,强度包线和不同围压下的最大主应力比与剪胀率的关系近似为线性,而低围压下主要表现为应变软化和剪胀,抗剪强度包线等表现为非线性。随着围压的增加,主应力比降低、颗粒破碎率增大、内摩擦角减小。泥岩含量的增加使颗粒表面的摩擦阻力与粒间的咬合力减弱,导致抗剪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5.
刘特培  秦乃岗  郭贵安 《地震》2003,23(1):90-94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 Y≥ 2. 0)异常显示, 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 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 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华南地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成的类水滑石层状化合物和杂多酸, 并以此制备了一系列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 用XRD和IR方法对柱撑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它们具有K结构; 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层间高度为0.97nm.并且发现以H2O2为氧化剂的这种层柱催化剂在液-固相中对苯甲醛氧化成苯甲酸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7.
有限元软件与通用图形软件间无缝连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卫星  吴俊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4,25(4):614-618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结合已开发的自适应有限元软件AFEAS,探索并实现了它和AutoCAD软件图形的无缝连接,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滑坡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降温事件的石笋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桂林响水洞、荔波董歌洞和云南宁蒗泸沽湖拉家仙人洞3根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 S-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西南地区6000a B. 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6000a B. P.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1) 6000~ 4000a B. P. 间的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盛逐渐变为减弱,气候温暖湿润;( 2) 4000~ 2100a B. P.间的中全新世晚期,是气候冷事件的突变或转换期,显示东亚冬季风增强,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气温降低,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特别是在4000~ 3500a B. P.发生的降温事件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 Y. D)以来最为寒冷的一次降温过程,也是历史时期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小冰期,是全新世气候演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 标志着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晚全新世(新冰期-Neog lacial)的开始。( 3) 2100~ 130aB. P.间的晚全新世,是气候相对波动的降温期,在其内包括若干个由干冷到暖湿或由暖湿到干冷的气候变化亚期。   相似文献   
999.
以上海市区第V承压含水层(埋深约350m )以上的整个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为研究体,将上海地下水系统作为一个完整且不可分割的系统来研究。由于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地下水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变化,因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资源开采条件恶化等)。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和已有的研究程度,在技术方法和途径上,着重研究上海地区第四系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最大、水位降幅及地面沉降较小、社会经济效益较好为目标的地下水拟三维渗流一维地面沉降的评价与管理模型,并为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在诸如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对南宁市近7a来的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总量、总云量、低云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紫外线指数与太阳辐射总量之间的气候平均值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制作南宁市未来24h的紫外线指数预报,并根据预报结果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服务于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