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835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1493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21.
文章以东昌路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承压水施工为背景 ,首先论述了水位降与影响半径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理论值的比较 ,又根据实测数据重点讨论了井径、井管长度、过滤器位置以及介质各向异性对水头分布的影响。并对抽水过程中水头不降反升的异常现象作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22.
针对粗糙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网格细分技术,生成加密光滑的三维模型。分析网格细分技术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需求以及Loop细分和改进的蝶形细分技术,为保持地质体之间公共面数据的一致性,对"改进的蝶形细分法"做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对边界约束的处理。探讨利用细分技术生成多分辨率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3.
弧形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弧形构造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控制因素,介绍了中国境内典型的弧形山系的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依据弧形构造内部主要构造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及其与前缘的关系,可分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削截型和杂乱型等;②基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分类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研究中值得重视;③古地磁、应力-应变分析、构造模拟和沉积环境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法;④弧形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盆地原型、前陆基底砥柱、大陆边界、走滑断裂、区域滑脱层、刚性块体楔入和多期构造叠加等;⑤中国境内比较典型的弧形构造有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南天山弧、宿迁弧和雪峰山弧等,但对具体弧形构造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较弱.目前,弧形构造三维变形几何学、运动学研究及成因机制还比较薄弱,仍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24.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火山岩,命名为弄佰组。该组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岩石化学成分以低TiO_2、FeO Fe_2O_3、K_2O为特征。∑REE介于162.91×10~(-6)383.4×10~(-6)之间,∑Ce/∑Y介于1.83~3.00之间,δEu介于0.47~0.97之间,平均为0.73,负Eu异常较明显。微量元素Sr、K、Rb、Ba、Th、Ce、Sm强烈富集,Ta、Nb、P、Ti、Cr相对亏损。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弄佰组火山岩形成于消减带岛弧区。弄佰组火山岩出露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的南侧,K-Ar同位素年龄值为223Ma±5Ma.与双湖带中蓝片岩和绿片岩相变质岩系的形成年龄(220~235Ma)基本一致,时空关系的紧密相连,说明其形成可能与晚三叠世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的南向俯冲消减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25.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0,他引:19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 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和-2.7‰~ 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 Cu、Fe、Mo、Zn 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 Cu-Te-Bi-Au-Ag 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 Re-Os 年龄是310Ma。  相似文献   
926.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55.2±2.3)Ma~(156.5±2.1)Ma、等时线年龄为(155.8±2.8)Ma(n=4,MSWD=0.49)。结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集中在150~160Ma),钨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岩体成岩不存在明显时差(1~5Ma),本区的钨锡成矿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27.
辽西肖家营子钼(铁)矿床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家营子矿床是一个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钼(铁)矿床,也是中国北方目前已知钼品位最高的矿床。钼、铁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夕卡岩体中。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主要矿化体中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获得等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5.5±4.6)Ma,成矿年龄属于中侏罗世晚期,与燕山运动的中间幕时间一致,是燕山内陆造山作用的产物。该Re-Os定年结果限定了与钼矿床形成密切相关的细粒似斑状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应该在180~160Ma间,这不但为华北北缘燕辽钼矿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而且对深入研究燕山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8.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干扰和震源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采用了横波、纵波联合探测的方法。对野外数据采集横波激发采用了150 kg冲击锤的机械震源多次叠加,纵波激发采用了Bidirectional,TRacToR9030型3T可控震源多次叠加,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29.
胶东谢家沟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谢家沟金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谢家沟金矿控矿的主因子组合F1为:Au、Ag、As、Bi、Cu、Pb、Mo、Sb、Co、Ni、Mn,其贡献百分比占65.691%,为主成矿作用所致,形成了该区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得知,谢家沟金矿形成于深成、中低温的成矿环境,其成矿温度为270℃~330℃,成矿压力为3100×105Pa,约在地下11km深处;最后,结合胶东地区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其演化,认为谢家沟金矿形成于碰撞造山晚期的伸展构造环境.胶东地区主断裂带剪切应力场大小和方向的不断调整在研究区产生了剪切应力场,是控制谢家沟矿化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930.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储层火山岩锆石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庆深气田储层火山岩由多期火山喷发叠置形成,分布于白垩系下统营城组,以酸性喷发岩为主。火山岩离子探针(SHRIMP)U-Pb锆石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储层火山岩年龄集中在111~115Ma,介于早白垩世晚期阿普第阶(Aptian)和阿尔布阶(Albian)分界线附近。兴城与升平两个天然气产区储层火山岩测年结果对比表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火山作用产物,并非以前所认为的兴城地区火山岩属营城组一段,升平地区火山岩属营城组三段。该成果对于松辽盆地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