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5篇
  免费   1715篇
  国内免费   2459篇
测绘学   744篇
大气科学   1717篇
地球物理   1801篇
地质学   4048篇
海洋学   1084篇
天文学   420篇
综合类   696篇
自然地理   96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种Brovey变换图像融合法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的Brovey变换融合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Brovey变换、对数变换亮度调整的图像融合方法,试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证明了其保留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72.
讨论了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的解算方法与思路,编写了单频精密动态单点定位的程序,实现了事后动态单频精密单点定位.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分析研究了卫星测高的主要误差,提出了Jason-1的数据编辑准则,并用其测高数据确定了全球平均海面高,与CLS01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4.
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以南方早更新世常见的偏皮氏毛耳飞鼠(Belomys parapearsoni)、中间猪尾鼠(Typhlomys intermedius)、拟低冠竹鼠(Rhizomys brachyrhizomyoides)、硕豪猪(Hystrix magna)、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edwardioidesi)等为代表,根据小哺乳动物群性质和与其他动物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年代测定,表明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约距今120160万年前)。该动物群由树鼩、扁颅蝠、小彩蝠、飞松鼠、笔尾树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缺少北方类型,基本上属于热带森林动物群,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三合大洞小哺乳动物群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对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详细划分,探讨步氏巨猿演化和早期人类环境背景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卫  王倩  李法理  马东岭 《测绘科学》2008,33(2):127-129,136
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表塌陷和矿区地形的变化,直接由开采沉陷下沉预计数据生成的DEM不能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通过在开采沉陷下沉预计程序中增加高程修正计算功能,对矿区原始地貌高程进行下沉修正计算,生成矿区地表塌陷高程数据文件,由该数据文件可以生成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该方法操作和实现简单,生成的DEM精度可靠,能够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可以作为矿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对于指导开采沉陷的防治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李广之  袁子艳  庄原  江浩 《物探与化探》2008,32(2):143-146,185
油气中都含有汞元素组分,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可以从油气藏中向上垂向运移,根据采样介质类型及样品预处理的手段不同,地表中汞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壤气、热释汞及土壤总汞分析方法。壤气汞、热释汞及土壤总汞指标都有着很好的示油气意义,同时也有着示断裂带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7.
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the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is proposed, called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 (IEFM). It is based on establishing a concept referred to as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IEF) λ of the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 (IPP) and the IEF’s influence factor (IFF) . The IEF can be used to make a relatively precise distinction between ionospheric daytime and nighttime, whereas the IFF is advantageous for describing the IEF’s variations with day, month, season and year,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f the ionosphere. By combining λ and with the local time t of IPP, the IEFM has the ability to precisely distinguish between ionospheric daytime and nighttime, as well as efficiently combine them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or months over a year at the IPP. The IEFM-based ionospheric delay estimates are validated by combining an absolute positioning mode with several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odels or algorithms, using GPS data at an 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ervice (IGS) station (WTZ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EFM may further improve ionospheric delay modeling using GPS data.  相似文献   
78.
郭谦 《国土资源遥感》2008,19(3):104-107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但在应用于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时,由于因素的权重值只能为正数,影响了表达效果。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了构造判断矩阵时的赋值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了负数。实验证明,优化后的方法能准确地评价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9.
支持向量机(SV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机器学习的新方法,它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文中研究支持向量机的拓展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并将其应用于确定大面积复杂似大地水准面.通过工程实例并与神经网络模型和二次曲面多项式拟合模型相比较,验证确定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LSSVM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GI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GEOXT的出现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GEOXT这一款仪器将GPS与GIS结合在一起,利用GPS技术得出GIS的成果。文中在说明天宝GEOXT数据采集系统配置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了数据采集的3种模式:单机码相位测距、后差分改正和实时差分改正数据采集,并对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点位精度、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不同采集时间间隔对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