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5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395篇
地球物理   999篇
地质学   1258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396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8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白志民 《地理教学》2005,(10):45-46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所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生代苏铁类的Ctenis,Nilssonia及现代苏铁类的Stangeria之间的过渡形态。文中对新属和新种进行了描述、讨论和比较,并对具有带羊齿叶形的苏铁类叶部形态演化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3.
114.
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如何科学地圈定找矿靶区,已成为新时期矿产勘查部署及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成矿单元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圈定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成矿单元划分的主要方法是以区域内成矿作用最强、矿床最多的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它构造旋回形成的矿床分布状况而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即采用综合方法划分成矿单元(陈毓川等,2007.徐志刚等,2008.)。对于仅发育单一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数矿床形成于某一主要构造阶段的区域而言,上述划分思路和方案基本反映了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但对于发育多个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旋回造山带的区域(如陕西省)而言,其矿产众多且形成于多个构造演化阶段,综合方法所划分的成矿区带则较难客观、清晰地反映其成矿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陕西省多年来的矿产勘查实践表明,成矿单元的划分应从本省多旋回构造演化、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实际出发开展断代成矿单元划分,从而清晰地反映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布规律,以满足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5.
正The Neoarchaean to Palaeoproterozoic Transvaal Supergroup of the Kaapvaal Craton,southern Africa,is one of the best-preserved and most complete stratigraphic records across a critical in juncture in the Earth’s history.  相似文献   
116.
Volcanism along the northwest boundary of the Arabian Plate found in the Gaziantep Basin, southeast Turkey, is of Miocene age and is of alkaline and calc-alkaline basic composition. The rare earth element data for both compositional series indicates spinel–peridotite source areas. The rare earth and trace elements of the alkaline lavas originate from a highly primitive and slightly contaminated asthenospheric mantle; those of the calc-alkaline lavas originate from a highly heterogeneous, asthenospheric,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source. Partial melting an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played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etrological features of these volcanics. These rocks form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ir ~(87) Sr/~(86) Sr and ~(143) Nd/~(144) 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addition to their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alkaline and calc-alkaline). These isotopic differences indicate a dissimilar parental magma. Therefore, high Nd isotope samples imply a previously formed and highly primitive mantle whereas low Nd isotope samples may indicate comparable partial melting of an enriched heterogeneous shallow mantle. Other isotopic change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chemical features of these lavas are partly related to the various tectonic events of the region, such as the Dead Sea Fault System and the Bitlis Suture Zone.  相似文献   
117.
118.
利用砂岩碎屑骨架成分统计和碎屑颗粒结构特征分析,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碎屑岩的源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石门沟组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具有近源物源的特点。砂岩碎屑骨架成分统计结果表明石门沟组的物源区构造背景属于再旋回造山带。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统古地理特征,确认鱼卡地区石门沟组物源区为祁连山造山带。砂岩碎屑组分可能来自于南祁连山上石炭世宗务隆山群火山岩和达肯达坂山群变质岩。  相似文献   
119.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纹层状泥晶碳酸盐,其产出与相邻泥、页岩中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相关性,但对其成因认识尚不明确。为了正确认识陆相湖泊环境中纹层状泥晶碳酸盐的成因机制,通过岩芯(619.65m)、薄片(NY1井9片,FY1井3片)观察、荧光显微镜(2片)、扫描电镜(10片)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对上述纹层状泥晶碳酸盐进行研究。观察发现纹层中存在纳米级球状和丝状碳酸盐矿物组构,与微生物活动导致其细胞外微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而形成的胞外聚合物和丝状细菌十分相似。泥晶碳酸盐岩纹层有机-无机碳同位素对分析结果显示,无机碳同位素δ13 Ccarb值为2.1‰~4.8‰,有机碳同位素值为-27.9‰~-22.6‰,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基于该结果提出单一碳库有机-无机碳同位素演化模式佐证泥晶碳酸盐的沉积作用与微生物活动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以上研究表明纹层状泥晶碳酸盐形成过程中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为湖相环境中生物活动对碳酸盐矿物沉积作用的影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0.
近5年来,六盘水煤田多个区块的煤层气试采开发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煤层气聚集单元多、勘探开发条件差异大,整体评价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预测综合有利区对本区煤层气开发决策至关重要。研究区有22个主要含煤向斜,即煤层气聚集单元,不同煤层气聚集单元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具有单煤层厚度薄、顶底板封盖性好、煤层含气量高、地应力较大、煤体结构偏差、低孔低渗、储层超压频繁的共性特征,但在煤层气资源丰度、资源量、煤层累计厚度、构造、埋深、煤阶、试采效果、勘探程度和地面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根据各煤层单元的共性与差异性确定了煤层气综合开发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资源条件、储集条件和开发基础条件)及对应的9个三级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对22个煤层气聚集单元进行了有利区优选排序,优选出5个建议优先开发的煤层气单元、9个适合接替开发的煤层气单元及8个远景煤层气开发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