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3 毫秒
71.
72.
全岩样品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准确测试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传统溶液进样ICP-MS元素测试方法制样和测试所需周期较长(两周以上).相对溶液进样法而言,激光剥蚀系统与ICP-MS联用测试全岩粉末熔融玻璃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测试效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前人熔融制样中Pb、Zn元素的严重丢失问题,研究了Pb、Zn...  相似文献   
73.
玄武岩斑晶中熔体包裹体成分特征可以推断玄武岩源区物质组成,反映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利用LA—ICPMS对四合屯义县组玄武岩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单个熔体包裹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在主、微量元素含量上表现出了比全岩更大的变化范围,但微量元素分配特征总体和全岩一致。单斜辉石斑晶中包裹体的CaO含量、CaO/Al2O3比值和Cr2O3含量随着单斜辉石Mg#值的降低而降低,反映了单斜辉石结晶分离的影响,Al2O3与Sr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则记录了斜长石结晶分离作用的影响,MgO—Ni和MgO—CaO/Al2O3的变化则反映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包裹体元素组成变化总体受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四合屯玄武岩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壳源组分特征可能部分地继承自原岩(即橄榄岩+榴辉岩部分熔融体反应形成的(橄榄)辉石岩),而不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地壳岩石混染的结果。高Mg#值单斜辉石斑晶中少量高Mg馆、高Si含量,低CaO、TiO2、Al2O3和微量元素含量的熔体包裹体反映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S1质岩石的混染,这与义县组玄武岩下伏地层为长城系大红裕组石英岩、石英砂岩的地质特征一致。因此,高Fo橄榄石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比采用向全岩中简单添加橄榄石方式计算出的原始熔体可能更能真实反映原始熔体组成。  相似文献   
74.
刘勇胜 《岩矿测试》2013,32(1):179-179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ISSN: 0016-7037)是国际地球化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之一,创刊于1950年,现为半月刊,由两大国际性学会——地球化学学会(The Geochemical Society)和陨石学学会(The Meteoritical Society)主办,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2012年JCR影响因子为4.259,近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4.589。现任主编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M. Norman教授,副主编97位,均由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组成,目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孙卫东研究员是该刊的副主编。  相似文献   
75.
华北克拉通东部宽甸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携带的地幔橄榄岩包体为我们认识该地区岩石圈地幔性质和演化过程提供了约束。根据橄榄石的Mg#可将宽甸橄榄岩包体分成两类: 第1类为低Mg#二辉橄榄岩包体(橄榄石Mg#相对较低: 89.8~90.3),其单斜辉石具有高TiO2(0.38%~0.57%)、Al2O3(4.41%~6.87%)、FeOT(2.46%~3.73%)、MnO(0.08%~0.11%)含量和低Cr#(7.42~14.2)的特征,它们所经历的部分熔融程度较低,这些特征类似于中国东部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玄武岩中低Mg#橄榄岩,代表了新生饱满的岩石圈地幔;第2类为高Mg#方辉橄榄岩包体(橄榄石Mg#相对较高:91.0~92.3),其单斜辉石具有低TiO2(0.03%~0.33%)、Al2O3(2.27%~5.49%)、FeOT(2.04%~2.40%)、MnO(0.07%~0.08%)含量和高Cr#(15.3~25.8)的特征,它们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其难熔的地球化学特征完全不同于低Mg#二辉橄榄岩,却与克拉通内部太古宙和元古宙地幔包体类似,代表了古老难熔岩石圈地幔的残留。两类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宽甸岩石圈地幔不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是新老岩石圈地幔混杂出现。宽甸橄榄岩包体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了它们受到过多期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交代介质类型不仅有硅酸盐熔/流体还有碳酸盐熔体,其来源既有太平洋板块俯冲释放的熔/流体,又有因受太平洋板块俯冲扰动而上涌的软流圈熔体,因此太平洋板块俯冲可能对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 indicators of disease-risk from non-enteric pathogens at the beach revealed high densities of targeted bacteria. To explain the high numbers of potential non-enteric pathoge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each sand, we investig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survival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ose of a potential fecal indicator,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Results indicated greater S. aureus and P. aeruginosa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in sterile beach sand, than seawater, with diminished numbers upon exposure to natural micro-predators. C. perfringen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istent with initial numbers. Intermediate sand particles (850 μm-2 mm) constituted the major micro-niche; creating implications for beach classification programs. Colonization of sterile sand boxes at the beach by S. aureus and P. aeruginosa confirmed the filtering action (>100×) of beach sand. The use of these potential pathogens in periodic sanitary evaluation of beach sand quality is indicated, regardles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abundance.  相似文献   
77.
对内蒙古林西地区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大洋型(O型)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w(SiO2)=57.89%~63.97%、w(Al2O3)=15.39%~16.17%、w(Na2O)/w(K2O)=1.5~2.2(除一个为0.9)、A/CNK=0.83~0.97、Mg#=49~64、w(Cr)=91~209μg/g、w(Ni)=52.2~111.4μg/g、w(Sr)=551~1018μg/g、w(Yb)=1.18~1.71μg/g、w(Y)=12.6~17.7μg/g、δ(Eu)=0.86~0.94]。利用LA-ICP-MS对其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4±2)Ma(MSWD=0.36)。此时,区域内古亚洲洋已闭合,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环境说明,林西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是由残余洋壳部分熔融并随后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内蒙古林西早中生代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产出表明,洋壳来源的埃达克岩(O型埃达克岩)不仅可以随俯冲同时产生,而且也可以在非俯冲环境下由保存在古俯冲带地幔中的残余洋壳部分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78.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作为榴辉岩的重要围岩之一,仅分布在高压变质单元和超高压变质单元中.对高压变质单元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类岩石 SiO2 71.96%~ 77.99%, K2O Na2O 7.59%~8.66%, Al2O3 11.15%~14.50%, CaO 0.10%~0.91%, MgO0.04%~0.73%,Sr 27.3~269 μ g/g,A/CNK 0.97~1.10.相对于 S型和 I型花岗岩,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某些 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岩石明显富硅、富碱质和富高场强元素(如 Zr、Hf、Nb、Ta、Y等),贫 Ca、Mg、Al、Sr等元素,高 Ga/Al比值;在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 Eu负异常(Eu/Eu0.06~0.60),(La/Yb)N 2.34~7.87.在岩石成因类型元素判别图解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主要落于 A型花岗岩区;构造判别图解和构造学、岩石学特征表明该类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因此,高压变质单元面理化(含榴)花岗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于 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碰撞后构造环境,与大别山超高压 /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9.
高级变质岩中Zr、Hf、Nb、Ta的ICP-MS准确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高压密闭溶样ICP-MS研究了片麻岩、榴辉岩等高级变质岩中Nb、Ta、Zr、Hf准确分析方法。实验表明:在温度为190℃时,溶样时间大于36h,Nb、Ta、Zr、Hf可完全溶解,而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但Nb、Ta在稀硝酸介质中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分析结果的误差,采用0.1%HF介质的“F^-基体”匹配,可保持Nb、Ta长时间的稳定性。所建立的高压密闭溶样ICP-MS分析方法用于苏鲁-大别地区片麻岩、榴辉岩等高级变质岩的分析,经与XRF及碱熔融ICP-MS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