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20100124山西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宽频倾斜仪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亚失稳过程类似图像,震源及附近地区也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本文对这次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地区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在发震断层黏滑失稳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震前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并非单点单测项,而是具有多点多物理场的群体性特征;2)这些异常出现的时间与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的亚失稳事件时间基本同步,其形态上以大幅突变为主,时间上多集中在震前45 d左右,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距震中100 km的范围内,且具有随时间从外围向震中区集中的特点;3)震前不仅在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记录到类似亚失稳现象,而且在震前1~6 d一些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还记录到与发震断层失稳前预滑有关的小事件;4)震前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震源及附近地区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是在震源及附近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与河津地震有关;5)震前多种地球物理场异常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协同化的特点,即沿发震断裂方向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和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Fog has recently become a frequent high-impact weather phenomenon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s of North China. Accurate fog forecasting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dict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fog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synoptic-scale circulation. One frequent synoptic pattern of fog formation in this area is associated with cold front passage(cold-front synoptic pattern, CFSP).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a typical CFSP fog ev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alyzing key characteristics of synoptic-scale circulation determining fog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he event was ensemble forecasted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Two groups of ensemble members with good and bad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were selected and composi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is case wa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simulated strengths of the cold-front circulation(i.e., trough and ridge and the associated surface high). The bad-performing members tended to have a weaker ridge behind a stronger trough, and associated higher pressure over land and a weaker surface high over the sea, leading to an adverse impact on strength and direction of steering flows that inhibit warm moist advection and enhance cold dry advection transported to the focus region. Associated with this cold dry advection, adverse synoptic conditions of stratification and moisture for fog formation were produced, consequently causing failure of fog forecasting in the focus reg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synoptic-scale information for improved CFSP fog forecasting, and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fog predictability from perspective of synoptic-scale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33.
1992-2015年中亚五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阮宏威  于静洁 《地理学报》2019,74(7):1292-1304
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使得土地覆盖与蒸散发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中亚五国为研究区,采用欧空局气候变化项目(CCI)土地覆盖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蒸散发数据,分析1992-2015年土地覆盖与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耕地蒸散耗水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亚五国土地覆盖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耕地扩张引起土地覆盖格局变化。1992-2003年耕地快速增加(1.1万km 2/a),林地和草地大幅减少。2003-2015年耕地增速趋缓(0.3万km 2/a),林地和草地有一定恢复,裸地和水体持续减少,城镇用地持续增长。耕地共增加12.3万km 2,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4.0万km 2和2.3万km 2,且集中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裸地减少3.5万km 2,集中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水体减少3.1万km 2,集中在咸海湖泊。乌兹别克斯坦耕地减少、裸地增加,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土地覆盖变化幅度较小;② 中亚五国蒸散发变化与土地覆盖格局基本一致。蒸散发总体呈增加态势(6 mm/a),1992-2003年快速增加(11.3 mm/a),2003-2015年缓慢上升(2.4 mm/a)。中亚五国年蒸散发达到276.8 mm,东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347.3 mm)和塔吉克斯坦(302.9 mm)最高,中北部的哈萨克斯坦(297.9 mm)次之,西南部的乌兹别克斯坦(211.0 mm)和土库曼斯坦(150.0 mm)最低;③ 中亚五国蒸散耗水结构受耕地面积大小的影响。中亚五国耕地蒸散耗水的贡献由24.7%增至27.9%,土库曼斯坦耕地蒸散耗水仅占本国的11%,其他国家均超过25%。草地、林地和裸地的蒸散耗水贡献降低,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仍以草地和林地蒸散耗水为主(≥ 50%),土库曼斯坦(61.3%)和乌兹别克斯坦(46.4%)的裸地蒸散耗水占绝对优势。本文明确了中亚五国土地覆盖连续动态变化过程,细化各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特征及差异,增强对土地覆盖与蒸散发现状的认识,可为水土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4.
阮于洲  王晨阳 《测绘通报》2019,(11):153-155
着眼于明确机构改革后基础测绘在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格局中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以及如何按照新《测绘法》更好地履行"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的法定要求,分析了"十四五"基础测绘发展的基本形势,据此提出"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遵循,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相关措施,相关观点已经在"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5.
利用InSAR识别与监测黑方台黄土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肃永靖县的黑方台地区滑坡不断对当地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现状,该文选取高分辨率的升降轨TerraSAR数据、3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3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利用InSAR技术对该地区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主要结果如下:用Stacking技术获取了黑方台的形变速率图,识别出14处不稳定滑坡体;用SBAS-InSAR技术对典型滑坡体进行时间序列监测,将InSAR结果投影到滑坡方向与已有的GPS结果进行比较,最大较差为6mm,最大中误差为3mm。结果表明,InSAR技术用来识别与监测黄土滑坡方便可靠,并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6.
近44年无锡寒潮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无锡市1959~2002年共44a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无锡寒潮发生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寒潮的年发生次数有线性减少趋势;寒潮减少主要发生在10月、12月、4月.分年代看,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逐年代减少,但90年代又增多.寒潮减少与降温幅度减小、最低气温升高有关,其中最低气温升高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特征区域的500 hPa高度场偏高是寒潮发生次数减少的直接原因.最后,针对多寒潮年和少寒潮年的环流特点,给出了500 hPa典型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37.
鲁西南霾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秀兰  王玮  范文锋 《气象科技》2008,36(6):724-727
2007年6月11~13日鲁西南连续3天出现罕见的霾天气过程,为了弄清楚这次霾天气过程形成的天气学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站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和空气污染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霾的形成是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陆暖高压东移人海,其底部的偏东气流将海上的低温高湿空气向鲁西南输送,是霾形成的有利环流条件;中低层风速较小,且风向随高度逆转,是霾形成的有利风场;大气层结稳定,且低层存在逆温层是霾形成的重要条件;高污染浓度是形成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8.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项目提出了陆表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新方法,解决了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难题,构建了中国地表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均一化站点和格点数据集,修订了关于中国地表风速变化趋势、增温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结论。融合多源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千米级、流域级或县域级的电厂、人口、生物质能、取水量、氮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等影响自然系统的关键人文要素历史和未来预估数据集。构建了未来关键人文要素情景,研制了碳中和目标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情景和用于驱动全球模式的未来情景,预估了中国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发现中国碳中和对远期和中期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显著。给出了中国各省份水体氮排放安全阈值及超越时间,阐明了中国粮食产量与氮施肥的关系,提出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水体氮排放的有效途径,指出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恢复水质的必要途径。发现全球饱和水汽压差的年际变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率的年际变化显著相关,阐明了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在调控生态系统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中的复杂影响。建议更全面细致地评估中国各种碳中...  相似文献   
39.
HY1200声速剖面仪计算测深仪声速改正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HY1200声速剖面仪平均声速的定义及应用,以及用平均声速进行测深仪声速改正数的方法和公式。  相似文献   
40.
以2003年完成定型生产并投入使用的新型号拖缆式验潮仪为例,简要介绍了设备的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和新特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嵌入式计算机的选型、智能探头、汉字和图形人机界面、多路串行通讯、潮汐数据实时获取和系统在应用升级等设计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