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小相岭地区苏雄组火山岩由巨厚的酸性-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基性熔岩组成,在小相岭山脊两侧首次厘定4处古火山机构。其中,阳糯雪山古火山机构最壮观,是由火山颈相、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构成的完整古火山机构。通过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发现该古火山机构存在2次喷发亚旋回和15个火山韵律,2次喷发亚旋回之间出现了1次明显的火山间歇期。小相岭地区古火山机构的发现,进一步厘定了苏雄组火山岩的喷发方式和构建特征,对进一步研究苏雄组酸性火山碎屑岩的起源及新元古代陆内裂谷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太阳活动与全球大震的关系, 引入一个无量纲的"地震能量函数√G", 并分析研究了1681—2011故年间全球M≥7.0大震的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由此发现全球大震在太阳活动周4个阶段的分布和活动度, 随震级的强度而异.提出地壳对太阳风暴加卸载响应模式, 用于解释此现象: 通过考察最近331 a, 得出全球共发生了10个M≥9.0超级巨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是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没有发生过超级巨震.该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全球大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正1 Introduction As the lightest metal with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storage,lithium is regarded as the new century energy metal.Lithium and its compounds we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al fields,especially in  相似文献   
104.
正1 Introduction The brin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agnesium and boron resourc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Qaidam Bas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ZhengTang,1988).Although some works on the ternary system  相似文献   
105.
正Introduction Coupled techniques such as HPLC–HG–AAS,HPLC–ICP–MS,HPLC–HG–AFS are widely used for arsenic speciation analysis in biosamples,during which pretreatment method usuall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This  相似文献   
106.
泰宁丹霞红层由铁钙质混合胶结的较松散固结红色砂砾岩构成,岩石胶结物中CaCO3含量较高,抗压强度极低、孔隙度和含水性均较高。当岩石遇水湿润或浸泡时,或者生物风化过程中受到各种动植物分泌的有机酸作用,岩石胶结物中CaCO3易溶解流失,促使丹霞红层进一步软弱松散。冬季水结冰之后体积会膨胀,所以岩层表面产生片状裂隙。通过裂隙的毛细管效应,孔隙-裂隙水由岩石内部向结冰的表面扩散,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呈表面积最小的球状。春季化冻时岩石沿球形片状裂隙自由剥落的片状风化,圆球形洞穴开始形成,随着四季交替,年复一年,间歇性结冰和融化过程,使得洞穴逐渐扩大,形成泰宁丹霞各种形态的洞穴奇观。  相似文献   
107.
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了区域水文过程,进行水沙变化归因识别对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Budyko假设和分形理论,采用弹性系数法,对北洛河流域上(丘陵沟壑区)、中(土石山林—高塬沟壑区)、下游(渭北旱塬农区)3种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1959—2019年的水、沙通量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北洛河上、中、下游径流量均显著减少,由20世纪60年代的35 mm、32 mm、34 mm,减少到21世纪10年代的19 mm、24 mm、6 mm,60 a减少率分别为0.3 mm a-1、0.2 mm a-1、0.4 mm a-1。上游输沙量极显著减少,中游降低趋势不显著,下游显著减少,由20世纪60年代的99×106 t、8×106 t、3×106 t,减少到21世纪10年代的10×106 t、3×106 t、0.3×106 t,60 a减少率分别为1.5×106 t a-1、0.04×106 t a-1、0.1×106 t a-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游径流变化逐渐受人类活动影响,且影响程度逐渐增强,21世纪10年代人类活动贡献率达66.3%;气候变化是中游径流变化的主控因子,21世纪10年代降雨和潜在蒸散发的贡献率分别为77.0%和20.2%;下游径流减少主要为人类活动影响,21世纪10年代其贡献率为64.3%。对比20世纪60年代流域输沙量变化始终受人类活动主导,21世纪10年代人类活动对上、中、下游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0.7%、59.2%和92.7%。上游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中,退耕还林等沟坡措施和沟道工程措施分别为39.0%、42.7%,中、下游人类活动贡献的估算结果反映出高植被覆盖区和农区汲水灌溉对区域水、沙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08.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9.
以毛乌素沙地3种沙丘(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和反向沙丘)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表沙粒度特征和区域风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探讨了沙丘表沙物理运动过程及其形态对外界条件(风况和地表植被)变化的反馈,揭示了沙丘表沙粒度特征对不同沙丘形态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新月形沙丘表沙平均粒径由迎风坡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分选呈现逐渐变好趋势, 但粒径较小和分选较差的表沙样出现在沙丘迎风坡中部。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新月形沙丘逐渐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近地表输沙能力和沙丘上风向沙源的供应同样受到限制,致使抛物线形沙丘由迎风坡底部向顶部呈现表沙平均粒径变大,而分选逐渐变好的趋势。毛乌素沙地内季节性风况(春季盛行强劲西北风,夏季盛行较弱东南风)的变化不仅促进了反向沙丘的发育,并且重组了西北盛行风影响下的表沙粒度特征。在夏季反向风风蚀的作用下,沙丘落沙坡顶部出现反向堆积和脊线反向移动的现象,同时其顶部呈现平均粒径由小变大、分选逐渐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壁心、分析化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XX21-3油田馆陶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等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馆陶组储层为辫状河心滩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是导致N1gⅢ上和N1gⅢ下2个亚油组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原因,为后期优选开发层位提供依据。M油田与XX21-3油田相邻,是已开发经验较为成熟的油田,且与XX21-3油田在构造、沉积、储层和原油性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了规避XX21-3油田在储量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挖掘潜力,通过类比和借鉴邻近M油田,认为:1XX21-3油田馆陶组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在不考虑油水界面起伏的理想模式下确定的含油面积存在风险;2N1gⅢ上油组探明油底下推到最大圈闭线计算的控制储量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