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61.
根据2005—2017年卫星遥感反演的太湖蓝藻水华信息,利用区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各类气象因子对太湖蓝藻深水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日平均气温为0~35℃区间内会出现蓝藻聚集现象,其中最适宜气温区间为15.1~35℃,该区间内累计出现蓝藻水华的面积占比达90%、出现大面积蓝藻水华占比达93%;②在卫星观测到蓝藻前6h,平均风速为0.2~4.8m/s区间内能观测到蓝藻水华,其中最适宜的平均风速区间为0.5~3.4m/s,该区间内蓝藻水华累计出现次数占比达94.7%,大面积蓝藻水华主要出现在平均风速2.0m/s的情况下,占比89%;③降水总体上呈负效应,但在观测到有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情况下,前24h有小雨(10mm)的情形与总降水次数之比达88%,说明小雨的适度扰动有利于形成大面积蓝藻水华;④日照充足有利于蓝藻生长,但并非蓝藻水华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元回归综合气象指数模型,拟合结果较好,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2.
The linear Rossby wave frequency expression is expanded at higher accuracy based on the scale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long waves in the and direction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waves represented by the expan?sion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ones is demonstrated both in phase velocity and wave energy dispersion speed , followed by the derivation of the nonlinear expression describing atmospheric long wave behaviors with the associated approximate analytic solution obtained. Then, for the first time atmospheric’ oscillatory Rossby solitary wave’ with its dispersion relation is obtained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with the aid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real atmosphere. The solitary wave is found to be very close to such longwave systems as blocking highs and cut-off de?pressions in the actual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63.
华北地区重力场与沉积层构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华北地区是由几个不同的断块组成的,重力异常场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浅部效应、块状分布和深浅叠加场的特点。重力的高程效应很复杂,不同波长的起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系数。本文对布格改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华北如区表浅层的密度值偏低(2520kg/m3),该区合理的布格改正公式为△g2=-0.0879H。将重力场的垂直导数和向上延拓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地壳上部构造特征。本文搜集整理了由第四系到寒武系的沉积层资料,给出了沉积层总厚度和视密度的分布。对深部重力异常的分析表明,华北沉积层的形成有深源性质,在均衡调节中起着一定的内载荷作用。  相似文献   
64.
本文就波动问题提出一种移动边界的有限单元解法。此时模型边界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它将随着波前向前推进和退回,以保证在计算时间长度内边界反射波不到达观测点。文中给出了计算边界有效载荷的递推公式,可以简便有效地避免虚假反射波的干扰。为降低运算量和虚模型中的存贮,应适当选取移动间隔,截断误差和移动起点。对于层状模型,若采用直接积分的中心差分方法,计算过程十分简单,也可用于有限差分等方法的计算中。该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是对计算机内存量的要求较通常方法为大。  相似文献   
65.
本文使用一个细网格的多层原始方程模式对1975年8月上旬(即著名的“758”)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发现: 1)初始风场对于暴雨的发生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想得到较好的预报结果,应设法使用实测风为初始资料. 2)交替使用两类光滑算子,可以使得由于采用实测风初值而产生的锯齿波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66.
本文第一次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中国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基本状态:它的总含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和大气环流及某些气象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  相似文献   
67.
拱形波纹钢屋盖动力特性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拱形波纹钢屋盖是一种新颖的金属拱形薄壳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动力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以18m和30m两种跨度的W666型拱形波纹钢屋盖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拱在竖向平面内振动时的频率、振型及阻尼。在所提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其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该结构的动力反应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8.
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地震台网和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定位结果与NEIC定位结果的比较,得出上海台阵定位结果比上海台网的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69.
Climate data from 33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1950s to the early 2000s was employed to discuss aeolian activ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decadal time scales, erosivity varied greatly in this region. Most of arid and semiarid northern China was characterised by environments with moderate to low wind energy. After the 1980s, the erosivity was only 20 to 50% of that beforehand, and this differenc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bserved during the two periods. The dune mobility index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dune activity. After the 1980s dune activity decreased and in some deserts with vegetated dune systems during the 1970s most of the dune plinths were active until the 1980s, after which only the crests were active. Some mobile dunes that had developed at the margins of mobile deserts were replaced by semi-anchored or anchored dunes. Because most desert areas with vegetated dune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northern China are used for farming or grazing, the results of our monitoring show that the desertification trend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in erosivity and dune activity in this region. Desertification was controlled much more by climatic changes than has previously been acknowledged, and especially by fluctuations in wind energy.  相似文献   
70.
碰撞造山带与成矿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小平 《地质通报》2002,21(10):675-681
碰撞造山事件与成矿作用具有强烈的对应耦合关系,而且成矿规模与碰撞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碰撞造山带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多期次碰撞造山带,均发生过强烈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详细地研究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相应的成矿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从碰撞造山的角度提出西天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北祁连山、东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西南三江、康滇陆缘等造山带为重要的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