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经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明确了甘孜-玉树断裂带最新地表活动形迹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断错地貌及新地层变形与位错的研究,结合(14)C和热释光(TL)测龄结果,对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甘孜段水平滑动速率为3.4±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2.2±0.1mm/a;马尼干戈段水平滑动速率为7±0.7mm/a;邓柯段为7.2±1.2mm/a;当江段为7.3±0.6mm/a。  相似文献   
72.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的几何结构比较复杂,由雅拉河、色拉哈——康定、折多塘和磨西4条次级断裂组成,历史上曾发生过1725,1786和1955年3次7级以上强震.本文在断错地貌和年代学(14C 和TL)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各分支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雅拉河断裂:(2.00.2)mm/a;色拉哈——康定断裂:(5.50.6)mm/a;折多塘断裂:(3.60.3)mm/a;磨西断裂:(9.90.6)mm/a. 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和古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雅拉河断裂具有上千年的强震复发间隔,色拉哈——康定和折多塘断裂强震复发的平均间隔在230~350a,未来百年均不存在强震复发的可能性;磨西断裂强震复发间隔在300a左右,上一次的1786年7级地震距今已达213a,未来百年正处于新一轮的强震复发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73.
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八五”和“九五”期间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划分了地震区带及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用多参数,多方案方法编制了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相似文献   
74.
根据叫河—大清沟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在分析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R型因子分析和马氏距离对元素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与探讨,系统阐述了测区内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衬值)异常特征、马氏距离异常特征,指明了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和成矿元素主要富集地段,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文章利用数字高程剖面将青藏高原东缘分为4个大尺度地貌单元,即青藏高原地貌区、龙门山高山地貌区、山前冲积平原区(成都盆地)和四川盆地东部隆起区。根据数字高程剖面中的最高海拔高程点剖面与最低海拔高程点剖面之间的高差,定量计算了该地区河流下切深度;结合成都盆地岷江最古老冲积扇沉积物提供的青藏高原东缘河流形成的时间(3.6MaB.P.),定量计算了河流下切速率为1.29mm/a;在约束局部侵蚀基准面和气候变化对河流下切速率控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东缘河流下切速率与表面隆升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河流下切速率约为表面隆升速率的4倍。基于龙门山在表面隆升速率和下切速率等方面均大于青藏高原内部,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边缘山脉是剥蚀隆升和构造隆升两者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Glacier flow is a key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glacier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glacier dynamics, which can provide basic support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glacier resources and early warning of glacier disasters. There are many mountain glacier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China. The 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urface velocity of glaciers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hina. Koxkar Baxi Glacier, locates on the southern slopes of the Tomur Peak, is a typical dendritic glacier.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nditions of Koxkar Baxi Glacier’flow rates and its variation to further reveal the future of the variation of glacier,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glacier velocity was surveyed using correlation(COSI-Corr)method on Landsat imagery from 2014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average annual flow velocity of the Koxkar Baxi Glacier was 0. 04~0. 05 m·d-1 during 2014 to 2020. (2)The glacier reaches its maximum flow velocity near the center part, and the velocity decreased towards both lateral margins. In a longitudinal profile, ice flow velocity in the accumulation area increased down to the equilibrium line, while decreased towards the glacier terminal. The maximum velocity with 0. 17~ 0. 20 m·d-1 was found near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3)The glacier flow velocity in warm seasons were 16. 67% faster than that in cold seasons. (4)The glacier flow velocity from 2014 to 2020 showed a slight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decreased 0. 01 m·d-1. (5)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flow velocity of the glacier.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77.
苍山地区在寻找鞍山式铁矿和金伯利岩管的地质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地质、物探、化探资料。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在贾庄一带新圈定一处1∶5 000磁异常,磁异常位于中生代贾庄闪长岩体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具有夕卡岩型金铜矿的成矿条件,圈定了找矿靶区。根据成矿条件相似地区探矿经验,推断靶区成矿深度极限为新元古界二青山组底部的不整合面,距地表431~600m。本次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得益于GIS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成矿理论的指导,以及探矿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78.
东平—汶上铁矿带是鲁西重要的鞍山式铁矿带,矿床赋存于新太古界泰山群山草峪组变质岩中,目前已经探明10余处大、中型铁矿床。铁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长一般800m,厚度6m;矿石主要为磁铁石英岩,发育条带状构造。文章阐述了通过采集典型矿床矿石及围岩样品,测试其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磁铁石英岩总体表现为高硅,低磷、低铝;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都较低(w(ΣREE)=23.74×10~(-6)~141.22×10~(-6)),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w(LREE)/w(HREE)=4.10~5.42),Eu负异常(δEu=0.61~0.96,平均0.86),Ce不显异常(δCe=0.93~1.05,平均0.9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高场强元素Ta、Nb、Zr、Hf、Ti等相对亏损。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汶上铁矿成矿带的赋矿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和火山岛弧构造环境;山草峪组变质岩原岩可能经历了多个完整的火山-沉积旋回,火山活动提供了成矿物质铁和硅;成矿期海水为缺氧的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79.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荣军  常亮 《地理学报》2020,75(8):1572-1584
利用2000年和2010年分县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人口老龄化影响因子之间的路径关系,探讨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内蒙古包头至云南腾冲是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较为清晰的空间分界线,其东南部老龄化高值县区连片集中,低值县区夹杂其间;西北全域老龄化率普遍较低,仅在北缘横亘一条中值县区连绵带。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的影响机制。迁移率、预期寿命和生育率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内生因素,其中,预期寿命对县域人口老龄化有正向效应,迁移率和生育率则对县域人口老龄化有负向效应。社会经济、家庭状况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外生因素,对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收入增加、社会发展、居住条件改善以及环境舒适性提高等推高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则降低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  相似文献   
80.
建立海洋数据仓库以实现海洋多源信息的汇集融合已成为趋势,数据清洗是数据仓库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基于滤波和离差法的数据清洗规则,并以厦门市海洋水温数据为例,采用该规则方案对异常值进行批量探测和修正,得到较好效果,可为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