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7篇
  免费   3173篇
  国内免费   4791篇
测绘学   2104篇
大气科学   1882篇
地球物理   2156篇
地质学   7965篇
海洋学   3065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1077篇
自然地理   163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974篇
  2020年   805篇
  2019年   951篇
  2018年   888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793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202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054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42年   2篇
  1933年   3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主成矿时代的确定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孙忠实  冯亚民 《地球学报》1997,18(4):367-372
夹皮沟金矿床主成矿时代一直悬而未决,矿区及外围找矿始终处于排徊阶段。通过构造、岩浆岩、脉岩和标型矿物等综合地质分析,结合44条脉岩KAr年龄的统计和含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试等表明,夹皮沟金矿带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燕山期正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造成华北地台东部强烈岩浆活动、深大断裂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形成的最佳期。找矿靶区应重点选定在夹皮沟大砬子深大断裂两侧中生代构造系统和脉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992.
特提斯洋壳在青藏隆升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幔对流使特提斯洋壳显示为刚性的整体性,并以“抽屉式”插入到青藏陆壳之下,使之第一次隆升,之后受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刚性地块的阻抗,发生强烈的褶,断,叠作用,使青藏陆壳第二次隆升,同时,莫霍面下沉,褶断,从而形成了今天整个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和地理形态。  相似文献   
993.
能源基地重点地区水资源危机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建平  魏玉梅 《地球学报》2001,22(4):317-319
主要对基地8个重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在西部大开发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应当注意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使西部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阿尔金铅、钕、锶、氩、氧同位素研究及其早期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车自成  刘良  孙勇 《地球学报》1995,16(3):334-337
根据铅、钕、锶、氩、氧等同位素体系及其年代学研究,阿尔金在其早期演化阶段中存在2790—2590、1883—1704、575和470—420Ma4个构造热事件,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小振幅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所致混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于谱方法和MPI并行运算的数值模式SpectralModel,直接数值模拟了三维小振幅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所致湍流混合,指出导致其不稳定而破碎的为PSI(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机制;对于内波破碎所致的湍流混合过程,分析了跨等密度面扩散系数kρ、混合效率γ、浮力通量谱、动能谱以及势能谱等统计性质:内波破碎前,kρ和γ保持低值水平,浮力通量谱值为负,且集中在低波数段;内波破碎后,kρ和γ迅速增大,最大值分别约为0.9×103m2/s和0.18,浮力通量谱值在低波数段为负值,在高波数段为正值,这是因为层化湍流中势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和动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相比更为有效。在内波破碎、强湍流混合阶段,势能谱存在一谱段满足kz3律,P(kz)=0.2N2kz3。此外,与二维模拟结果相比较,导致内波不稳定而破碎的均为PSI机制,kρ、浮力通量谱、势能谱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三维数值实验中,内波破碎时间提前,湍流衰减加快;KE谱在高波数部分下降速度相对减小,更接近于kz3。  相似文献   
996.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第2主成分17.976%,第3主成分15.321%,第4主成分13.84%,第5主成分12.707%,第6主成分7.770%,累积贡献率为90.699%。逐步判别选入6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F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形态差异显著(P0.01);同时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种群日本囊对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体重、头胸甲的性状上。  相似文献   
997.
潮河口邻近海域氨基脲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山东东营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氨基脲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中氨基脲的浓度为0.18—70.6μg/L,沉积物中浓度为0.26—18.9μg/kg,生物体内含量为0.82—6.46μg/kg,与作者调查的其它海域相比,污染最为严重。氨基脲在潮河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浓度都沿潮河向下呈放射性递减分布,说明潮河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同时对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富集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的富集能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98.
胶州湾毛颚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倩  孙松  霍元子  杨波 《海洋与湖沼》2010,41(4):639-644
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胶州湾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摄食、生物量、生产力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毛颚类3种: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其中强壮箭虫全年出现,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年平均密度达到45.3ind/m3;拿卡箭虫和百陶箭虫在秋、冬、春季出现,年平均密度分别为0.17ind/m3和0.35ind/m3。通过推算得到胶州湾毛颚类年平均生物量为107.92mg/m2,年平均生产力为1.47mgC/(m2·d),占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11.6%。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在冬季达到全年最大值,分别为5.71%和83.47%,在春季、夏季、秋季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分别为0.67%、0.08%、6.48%,对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7.00%、2.48%和48.88%。由此可见,在冬季毛颚类的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等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2月10日-3月6日(冬季)和8月26日-9月6日(夏季)在南海北部的两个航次中用浮游动物大网垂直拖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哲水蚤类70种,冬季航次62种,夏季航次62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大。在海洋站位,每个站位出现的哲水蚤类为4-41种,近岸的站位出现的种数少,向远海逐渐增多。哲水蚤总丰度冬季为10-353个/m3,夏季为13-205个/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哲水蚤生物量干重冬季为0.80-33.39mg/m3,夏季为0.64-5.81mg/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种类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弗指数,冬季为0.80-4.39,夏季为2.12-4.66,在近岸较低,远海较大。优势度大于2%的种被认为是优势种。冬季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狭额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tenuis)、弓角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arcuicornis)、长尾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达氏波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夏季的优势种(类)为: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小哲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狭额真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小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柱形宽水蚤(T.stylifera)、异尾宽水蚤(T.discaudata)。这些种在各个站位占总丰度的15%-92%(平均为48%)。优势度大于5%的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狭额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异尾宽水蚤,各种的丰度(除狭额真哲水蚤外)从近岸向远海降低。在远海深水的站位,出现了热带暖水种乳点水蚤属的腹突乳点水蚤(Pleuromamma abdominalis)、瘦乳点水蚤(P.gracilis)和粗乳点水蚤(P.robusta)。哲水蚤目种丰富度、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优势种丰度从近岸到远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桡足类群落从近岸到远海的演替。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海南部爆发,受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北部海区季风爆发推迟到5月18日。季风爆发和热带气旋活动对西沙海域的风速和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其中热带气旋的影响更强烈。热带气旋来临之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动量通量均较小;在气旋活动及此后的季风爆发时期,大风使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强,感热通量则在降水期间变化明显;动量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其在此过程中的均值是观测初期均值的3倍以上。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后者是前者的16∶1。不同类型天气过程中,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相似,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有差异。湍流交换系数与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