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9篇
  免费   3326篇
  国内免费   4826篇
测绘学   2153篇
大气科学   1949篇
地球物理   2223篇
地质学   8170篇
海洋学   3105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1132篇
自然地理   1720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770篇
  2021年   973篇
  2020年   830篇
  2019年   973篇
  2018年   912篇
  2017年   784篇
  2016年   824篇
  2015年   957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1138篇
  2012年   1226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1188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1105篇
  2007年   1046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760篇
  2004年   589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33年   3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lean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data on the regional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sulfur, arsenic and other harmful elements in Chinese coal was broadly collected, tested for content, and analyzed. Coal 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o extremely low levels of sulfur; the coal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in northern China mainly has high-sulfur content; that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low sulfur coal; and the Late Permian coal in southern China has overall higher sulfur content; other regions have low sulfur coal. The average content of harmful trace elements in the bulk of China's coal is similar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tent in the coal of the North Ame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ereas the content of various elements (Hg, Sb and Se) is different in magnitude to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 in the crus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he elements Cr, Se, Co, Be, U, Br in Late Permian coal in S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country wherea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Hg and CI in the coals of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age in N China are the highes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Mn in Early and Middle Jurassic coal is higher in NW China. The high content of harmful elements in some coal should cause particular concern both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相似文献   
162.
大兴安岭白音诺尔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因素是矿床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去人们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矿围岩的萃取。因此,找矿重点是寻找矿源层。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至地壳,并在幔枝构造较好的控矿构造空间聚集成矿。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成矿作用,总结了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指出了不同级别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级别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3.
传统的机械式电位器控制电路难以满足高精度的信号调节要求,而且具有调节不方便、体积大、重复性差等弱点;为此,利用USB即插即用的优点,设计了基于USB的DCP控制电路;这里详细介绍了USB设计模块、DCP控制模块、固件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是成功的,在输入1 V的正弦信号情况下,输出信号的调节精度可达1 mV,实现了输出信号的高精度调节,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4.
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构造运动时期先后的问题,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本文以山东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为例,通过区域构造、Ⅶ—支构造断裂特征、闪长玢岩构造特征、矿体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Ⅶ—支构造的新老构造体系、同一构造体系复合现象突出,多表现为构造形迹的归并。其中成矿断裂的多期活动、构造性质的多次变化、成矿作用的多次叠加是矿体形成的关键因素;在NEE向Ⅶ—支构造与近SN向脉岩截接部位形成矿体,低级序的NNE、NE、NEE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65.
陈雷  孙付平  海靖 《测绘工程》2008,17(2):66-69
为评定GPS接收机的性能,建立的接收机测试评估系统在对接收机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将涉及到大量的测试相关数据。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安全的存储管理,文中通过分析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存储类型以及数据的相互关系等,在考虑了数据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GPS接收机测试评估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6.
海底泉在滨海地下水排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含有一个海底泉的在海底延伸的越流承压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水头在海潮作用下波动的近似解析解。该含水层顶底板隔水且向海底延伸有限距离。假设含水层的海底露头被一层隔水层覆盖,海底泉由一个渗透性很好的完全穿透海底含水层硕板的圆柱体渗漏天窗(海底泉孔)来表示。近似解析解中包含了6个参数:承压含水层的海潮传播参数,海底泉孔中心到海岸线的距离,表示泉的圆柱体的等效半径,海底泉孔中心到含水层海底露头处的距离,承压含水层的海潮载荷效率和弱透水层的越流。分析表明,如果海底泉孔中心到海岸线的距离远大于泉孔的等效半径,且海底泉孔中心到含水层海底露头处的距离远大于泉孔的等效半径时,解析解的近似误差可以忽略。然后本文讨论了解析解的两个基本性质,分析了海底泉对海底地下水水头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王列  陈梁  孙德瑜 《云南地质》2008,27(2):253-256
矿体赋存于不同构造过渡带断裂侧,控矿岩石为喜马拉雅期浅成—超浅成相的富钾碱性系列的中酸性侵入体,属于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68.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深部找矿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山铜矿资源储量日益枯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中,采用地质、物探综合手段圈定异常区,经深部钻探验证,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9.
青海驼路沟钴矿成矿特征及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驼路沟钴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南复合拼贴带内,是国内少数独立钴矿床之一.赋存地层为奥陶-志留纪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层位、构造控矿特征显著,变形变质强烈,沿走向和倾向均有斜列和波状弯曲、膨大、缩小现象.矿床热液叠加成矿显著,表现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成矿后改造使矿段间差异性抬升和矿体侧伏明显,矿床成因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