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贺兰山东麓宁夏一次极值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宁夏业务化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输出产品,对2006年7月14日发生在贺兰山东麓宁夏的极值暴雨过程从降水特征、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强降水落区及物理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表明:此次极值暴雨是在2006年第4号台风"碧利斯"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的相互作用、中β尺度低值系统影响和地面静止锋的触发下爆发的。强降水落区位于200 hPa青藏高压前部西北气流辐散区与500 hPa西南气流、700 hPa西南或偏南低空急流、850 hPa偏东气流三股气流辐合区相重叠区,中β尺度低值系统的右前侧与湿焓平流最强的区域。对流层高层干冷空气下侵是强降水的主要触发机制之一。非地转湿Q矢量与强降水落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短时强降水天气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和预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Sang J. Kim  T.R. Geballe  J.H. Kim 《Icarus》2009,202(1):354-357
Jupiter exhibits bright H+3 auroral arcs at 3-4 microns that cool the hot (>1000 K) ionosphere above the ∼10−7 bar level through the infrared bands of this trace constituent. Below the 10−7 bar level significant cooling proceeds through infrared active bands of CH4, C2H2, and C2H6.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3-micron line emission from these hydrocarbon species in spectra of the jovian south polar region obtained on April 18 and 20, 2006 (UT) with CGS4 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rared Telescope. Estimated cooling rates through these molecules are 7.5×10−3, 1.4×10−3, and , respectively, for a total nearly half that of H+3. We derive a temperature of 450 ± 50 K in the 10−7-10−5 bar region from the C2H2 lines.  相似文献   
83.
Wang  Pengpeng  Sang  Yong  Shao  Longtan  Guo  Xiaoxia 《Acta Geotechnica》2019,14(2):547-557
Acta Geotechnica - This work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plane strain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n medium-density sands. In these experiments, a new type of plane strain experimental...  相似文献   
84.
城市规划对大气环境变化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北京大学三维复杂地形中尺度数值模式,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图和"北京海淀区北部地区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分别模拟了北京海淀区北部规划完成后和目前情况下的气象场和大气环境,并分析了规划区的建成对本地和整个海淀区的影响.通过将观测的直径小于10 μm的粒子即PM10总量加权分配得到源强分布,计算海淀区的PM10浓度分布,在目前源强分布调查很困难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可行的方法.试验表明规划区的建成会增加当地和其下风方向的热岛强度和PM10浓度.对规划区进行较为合理的布局,如相对增加树木减少建筑物的面积将会缓和上述影响.  相似文献   
85.
对流云街激发的重力波和波动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可以在其上部稳定层中激发出重力波,并引起垂直动量输送,影响到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动量平衡过程.从二层模式中大气波动方程的线性解出发,得出了对流云街激发的重力波波阻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大气条件对波阻的影响.这些分析可有助于大气环流模式(GCM)中此类重力波波阻参数化表达式的建立和改进.  相似文献   
86.
高铁站被视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空间,研究其周边产业结构对指导高铁站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全国范围内9个不同区位、不同等级的高铁站为研究对象,以高铁站周边3000 m范围内10类产业的POI信息作为研究数据,通过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和产业指数等方法探索不同区位下高铁站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 当高铁站的等级规模相同时,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越远,站区内产业POI总数一般就越少。其中,购物服务、餐饮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司企业4类产业的POI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产业。② 所有高铁站区的产业在1500 m的观测距离内均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其中,中心站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较为平缓,城区站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变化幅度也更大,而新城站的规律特征不明显。③ 中心站的产业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高铁站周边0~2500 m的范围内,城区站的产业集聚现象在500~2500 m范围内较为明显,而新城站的产业集聚区域则集中在0~1500 m、2000~3000 m的范围以内。④ 基本服务产业和衍生服务产业主要集中于内圈层和中间圈层,相关服务产业则主要分布在中间圈层和外圈层,各圈层内产业复合特征明显,且高铁站越远离城市中心,其对产业的辐射作用越弱,产业衰减趋势也越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未来高铁站区的产业开发更应关注土地开发集约化和产业发展复合化。  相似文献   
87.
Qu  Jingxuan  Gong  Daoyi  Mao  Rui  Yang  Jing  Li  Sa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7,129(1-2):487-502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The sandy land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Tengger Desert is adjacent to cities and towns, and land desertification poses a threat to the livelihood and...  相似文献   
88.
Many bulk carrier losses have been reported of late, and one of the possible causes of such casualties is thought to be the structural failure of aging hulls in rough weather. Clearly, in such cases, vessels that start out being adequate somehow become marginal later in life. Fatigue and corrosion-related potential problems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uch age related vessel damage. With respect to fatigu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done worldwide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applied to some extent. However, in the case of corrosion effect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still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clarify and address the various strength uncertaint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structural behaviour. This paper develops a probabilistic corrosion rate estimation model for the longitudinal strength members of bulk carriers. The model is based on available statistical data for corrosion of existing bulk carriers. The corrosion data collected are documented for future use.  相似文献   
89.
大气中粘性效应对三维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层大气模式, 通过引入瑞利摩擦系数来定性描述大气中粘性机制, 讨论了粘性效应对三维简单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低层大气为稳定层结还是不稳定层结, 大气中粘性的存在将减弱地形波的强度, 减小其产生的波动阻力  相似文献   
90.
耿海清 《黄金地质》1999,5(2):27-31
石板沟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通过矿物共生分析和石英中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认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控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该矿为中高温变质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